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历来有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大致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今。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呈现出一个整体的面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总结其特点,反思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学理层面上关注主体、方式和内容,后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可以为此提供一定的借鉴.后马克思主义对后工业社会政治语境的分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范围的拓展提供了理论启发.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构和建构,可以启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非闭合性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结构得以可能.后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动态发展提供了思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对后马克思主义的解构立场谨慎.  相似文献   

3.
佛教在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大众化。立足于佛教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异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知识阶层的关键作用,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开放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简约化、通俗化和实用化,要多途径、多式样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要吸收心性理论,为民众提供实现身心和谐、安身立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入,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到学界的重视,学者们从传播过程构成要素、传播机制和规律以及总结马克思主义传播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对学者们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为学界在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毛泽东一贯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和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内容丰富而深邃。本文以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以及基本途径三个方面的探索为视角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我们现在以及今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7.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了充分的理论宣传准备,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任弼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贡献主要是指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对无产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组织教育工农群众,加强党对群众运动的领导和号召全党学习毛泽东思想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和方法。任弼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可以拓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充分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特点。人民群众思想上的层次性、需求的特殊性以及动态的变动性等特点是我国现实国情的反映,是由现实的物质经济条件决定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针对"受众群体"的特点,遵循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3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了充分的理论宣传准备,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任弼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贡献主要是指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对无产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组织教育工农群众,加强党对群众运动的领导和号召全党学习毛泽东思想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和方法。任弼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可以拓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把研究生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群体进行研究。探索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以推进在研究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传授中国文化的优秀遗产,营造政治思想教育大环境;探索可行的心理疏导方法和手段,促进研究生全面和谐发展;探索可行的政治思想预警机制,构建政治思想教育反馈体系。  相似文献   

1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从研究的内容来看,涉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大众化与中国化的关系、大众化的原则、路径等问题。研究已经全而展开,并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但研究范围和视野有待扩展、研究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伊始,既开始了它的中国化历程,也开始了它的大众化历程。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潮跌起,积累了一系列的历史经验。认真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我们完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以唯真的态度科学评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以创新的精神深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以辩证的思维牢牢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以坚定的行动不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论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具备的现实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及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辩证的关系,是过程和目的、手段和结果的统一。应当通过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向互动,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大众的血肉。  相似文献   

16.
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被讨论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深度地、立体地、多维度地来认识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一种解释理论——大众化解释学。特殊的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渊源以及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革命性,决定了"大众化解释学"与一般解释学有诸多不同,它以面向生活、面向大众为出发点,以理论实践化、革命化为基本视域,以民族化、通俗化为根本方法,它是一种独特的解释系统。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后,这一问题随即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这一基础上从三个层次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进行阐述,用科学性、群众性、实践性、时代性来概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凸显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标定位,创新方式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找准着力点是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某些观点有"过时"的地方,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必须正确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必须不断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某些观点有"过时"的地方,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必须正确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必须不断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