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引进,本文就“蒙古文字体造形数字化”研究过程中,复杂多变的字体造形信息转变、数据建立、数字化模型等进行了阐述。以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发掘可以支撑研究深入开展和横向连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拆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电信业反垄断的救济措施,从行政法角度分析,拆分是一种政府行为,体现了政府管理市场的经济职能;从公司法角度分析,拆分于某些情况下等同于公司法上的“分立”,与“合并”相对应;从反垄断法角度分析,拆分是一种反垄断的救济措施,中国电信的三次“拆分”推动了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但仍亟需反垄断法和电信法的出台。  相似文献   

3.
蒙古文主要有传统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两种。由于传统蒙古文的字形变换,书写方向,文献排版格式等方面的许多特殊性,蒙古文在线处理很落后,与其提供的网页信息很少.但是可以通过把西里尔蒙古文网页转换到传统蒙古文来获取更多网上信息,这时不仅要进行文字转换,而且还需要进行网页排版格式转换。  相似文献   

4.
汉字作为一种书写形体,笔画组合的丰富多样和间架结构的灵活多变,而使其“字形”成为复杂的美学构成,“书写”成为“书法”,并完成从造字到造形的转变。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书法艺术深藏于汉字独特的形体结构之中。三位一体的整体架构、二维方块结体、平衡对称等汉字在形体构造上的诗性特征,既是人们对文字形体的一种审美预期,也是书法学家在书法创作时努力追求的美感。  相似文献   

5.
一、改进蒙古文的必要性我国蒙古族现在通用的蒙古文,是于13世纪初在回鹘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人们通常习惯地称其为“回鹘式蒙古文”、“传统蒙古文”或“老蒙文”,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称其为“胡都木文”(hudum卫拉特语,有“原有的”、“最初的”之意)。我们所说的“回鹘式蒙古文”,指13—16世纪末的古代蒙古文。回鹘式蒙古文自17世纪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到20世纪已发展为有自己特点的近代蒙古文,我们称其为“蒙古文”。  相似文献   

6.
《六书本义》是明初文字学家赵撝谦的代表作,自刊行以来,学界对该书的评论毁誉不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六书基本理论、文字孳乳理论、文字拆分理论三个方面对《六书本义》进行深入探究。全面分析赵氏对文字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即在六书的作用、体用、列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进一步发展了郑樵、戴侗的文字孳乳学说,进行了具体详细的理论阐述;较早地以图表形式把部件拆分与“六书”演化结合起来,对后来的部件拆分和构形学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这些文献典籍文字独特、版本珍贵、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蒙古文古籍文献的研究和开发对蒙古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命名模式,是认识活动和交际活动共同的研究对象,可以 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分别进行研究。菜肴名称是交际活动中最常见的语言形式,其中有大量 的名名组合结构,是研究语言结构模式和命名模式的“语料库”。命名模式具有不同的层次 性,从语言的角度看,有语法、语义、语音等不同的层次,从文化的角度看,有修辞、心理 等不同的层次,把“名+名”式菜名放在这样的层级系统中考察,可以窥见名名组合结构的 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小说”一词中,“小”指形式的短小与内容方面的琐碎,而“说”则主要是解释、解说的意思。通过对“说”与“语”、“俗说”与“俚语”等词的比较,可以印证这一看法。在对以“说”命名的作品及其文本的分析来看,“说”所蕴含的解释之义限定了以其命名的文字以解说、说明为主。而从古小说作品来看,《青史子》《伊尹说》《殷芸小说》等都具有鲜明的说理色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蒙古译语词典》里的“鹁鸽”、“溺”、“园”等三个词的蒙古文词义重新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11.
对华山命名用字变易及其相关问题,根据历代著名辞书与汉语音读转换及用字的分歧,从古音通假与时地不同、字有更革的角度,探究华山命名的正字为“”,而“”字只是其通假字。对章太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所论“中华”与华山有关亦有辨议;并对“敷水”、“阳盱”、“阳纡”等名称亦从古音通假角度证明其与华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依现象学的观点,文字不单纯是石头上的刻写或书页上的字符,而且是一种先验的意向结构。如果说“字音”形成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理则”,那么“字象”则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常则”。汉字以“字”建序、“字”以比类、“字”属“阴阳”、“字”以“名”重,衍生出字逻辑、象逻辑、和逻辑和悟逻辑,形成了汉语言情感理性的具身性意向结构;西字依“言”立法、“指代”命名、“声”以“区分”、“词”“物”对应,衍生出语法逻辑、概念逻辑、分析逻辑和再现逻辑,形成了西语言科学理性的对象化诠释意向结构。作为逻辑的文字决定了中西语言符号体系、赋义方式、思维路径、体验模式的差异,其意向结构的差异奠定了中西审美差异的基调。从文字观到文学观,彰显着中西美学理论范畴及理论体系差异的文字规定性。中国诗学是情感逻辑;西方诗学臻于真,中国诗学深于情;西方诗学辨于物,中国诗学观于心。也许这就是中西文字意向结构的差异所建构出的不同“意向性形态”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3.
《金光明经》 (梵文Suvarnaprabhasottamasutra,蒙古文简称Алтангэрэл)是流传极广和备受尊崇的佛经,随着佛教的传播,它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金光明经》原本用梵文写成,后来被译成汉文、藏文、畏吾儿文、蒙古文、卫拉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其叙事上的独特角度密不可分。有鉴于此,结合“新历史小说”出现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其结构特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即第一人称视角与“历史”同步、聚焦变换与情感演绎、民间视野及其视点应用进行阐释,就成为一道重要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5.
回鹘西迁后 ,采用粟特文字母拼写的回鹘文取代了漠北时期使用的古代突厥文 (鄂尔浑文 ) ,并用这种文字翻译了大量的佛经。蒙古乃蛮部与回鹘交界 ,受回鹘文化的影响最大。所以 ,在蒙古诸部中乃蛮最先使用了回鹘文。公元 1 2 0 4年 ,成吉思汗征服乃蛮后 ,开始使用回鹘文字母拼写蒙古语 ,故语言学界称其为“回鹘式蒙古文” ,即沿用至今的蒙古文。《元史·塔塔统阿传》云 :塔塔统阿 ,畏兀 (即回鹘 )人也。性聪慧 ,善言论 ,深通本国文字。乃蛮大扬可汗尊之为傅 ,掌其金印及钱谷。太祖西征 ,乃蛮国亡 ,塔塔统阿怀印逃去 ,俄就擒。帝诘之曰 :“大扬…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其叙事上的独特角度密不可分。有鉴于此,结合“新历史小说”出现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其结构特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即第一人称视角与“历史”同步、聚焦变换与情感演绎、民间视野及其视点应用进行阐释,就成为一道重要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字学、先秦文献例证以及考古发现角度对“择”字的含义作了辨析,认为“择”与“释”上古可以通假,在《谏逐客疏》中应译作舍弃。  相似文献   

18.
所谓“广义文字学”是以文字学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它不是对“狭义文字学”研究的简单颠覆,而是一种研究视角的转换,标志着文字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在“广义文字学”之下,从纵向的符号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原始图画和成熟文字之间的关系即是“前文字”;从功能的角度讨论符号、文字、图画以及语言等不同表达手段在人类表情达意中的共同作用,讨论广义的“文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视觉转换问题,讨论现代的符号创意活动,为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提供符号的基础支撑,即是“类文字”。“前文字”和“类文字”具备不同的价值,两者都是“广义文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台湾原住民族有语言无文字,一切象征性和纪念性的事物,皆以雕刻铭志。原住民族的原始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其表现题材、表现手法和构图结构均特殊,造形粗犷,色彩强烈,充分表现了台湾原住民族的艺术才能和精神生活的多彩性。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诗经》中“颂”之含义阐释分歧甚大。文章从传世文献、考古成果、训诂考据、文化人类学、文化宗教学等角度,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索“颂”的起源及其最原始的意义,认为“颂”可拆分为公”字和“页”,西周之前“颂”字的意义正是包含在“公”字之中,其起源于巫术思维下的一种上古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人类自身)的集体祭典,本义是一种生殖崇拜的祭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