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又一个增长较为困难的时期。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步履艰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慢,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全球贸易急剧下滑。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又一个增长较为困难的时期。根据英国EIU智库关于世界生产总值的估算,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2.8%。伴随着经济迅猛下滑而来的金融危机,自2009年底以来经济已经开始恢复,但是这个季度增长率最为缓慢。然而最令人担忧的一面是,目前的经济增长缓慢导致的经济疲软影响范围甚广,波及范围不仅涉及新兴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涉及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
马岩 《四川统计》2012,(10):56-57
今年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又一个增长较为困难的时期。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步履艰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慢,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全球贸易急剧下滑。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又一个增长较为困难的时期。根据英国EIU智库关于世界生产总值的估算,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2.8%。伴随着经济迅猛下滑而来的金融危机,自2009年底以来经济已经开始恢复,但是这个季度增长率最为缓慢。然而最令人担忧的一面是,目前的经济增长缓慢导致的经济疲软影响范围甚广,波及范围不仅涉及新兴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涉及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对高校带来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强、波及范围广的国际金融危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呈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慢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莉  林宝清 《统计与预测》2002,(4):27-29,25
一、金融危机传染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经济跌宕不宁,金融危机频频爆发。Michael D.Bordo和Antu PaniniMurshid(2000)对人类历史上近2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他们发现,由于近20年来金融创新和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金融危机不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而且表现出很明显的传染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强烈冲击了美国金融市场,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29年经济大崩溃以来,金融危机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的人们,特别是随着本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金融危机更是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人们在对其进行积极诊治和深思的同时,也越来越呼唤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因此构建一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具有普遍指...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两轮高速增长时期,分别是1992~1996年和2003~2007年,国民经济连续五年保持10%及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两个时期也都是国际经济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期,世界经济和亚洲经济均处于稳定上升的阶段,没有明显的大起大落.但是,这两个高速增长时期的尾声则都伴随着国际上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即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这两次金融危机的特点虽有所不同,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视的.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逐渐波及世界各国,最终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步入衰退,具体表现为衍生产品价格下跌、投资银行破产或出现财务危机、信用循环断裂以及实体经济遭受剧烈冲击等。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必然是首当其冲。在次贷危机的猛烈冲击下,全球股市出现普遍爆跌的联动效应现象。同样,我国股票市场也在危机过程中显示出漫长而又迅速的下行路径,股指连创新低。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 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与全球经济衰退期重叠 2008年,受各种因素影响,GDP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回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多数下行,中国经济在连续5年持续高速增长后,步入了调整期。与此同时,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世界各国的影响不断加深,导致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在两年前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受到了金融风暴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实体经济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我国应在此机遇下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类型——寡头垄断,才能使得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有效保持经济增长,在金融危机中保持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震动.引起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样的,文章主要论述信贷经济下,一国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在信贷经济下,由于世界货币的流出及其长期存储,使得货币资金与贷款发生错配,从而导致特定时期的信贷缺口.本文研讨了信贷缺口产生机理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1998~ 2 0 0 2年 ,全球经济发展极不稳定 ,在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经济衰退、日本经济低迷、欧洲经济下滑等全球经济环境趋于不景气的情况下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这 5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7 7% ,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 2 %。 2 0 0 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 6位、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 5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2位 ,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小康。  一、经济增长率居世界前列 ,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到世界第 6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步入世界中…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受亚洲一些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幅度将有所放慢,预计增长率仍可达3.5%。1998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3%,其特点是西欧经济发展势头仍将继续,美国经济发展步伐有些放慢。1998年美国...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7月出现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最近于今年1月13日巴西货币雷亚尔的大幅贬值,都已经或者正在冲击着整个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金融危机犹如洪水猛兽到处横冲直撞,导致整个世界动...  相似文献   

15.
周怡  满丽斯  徐莉 《四川省情》2008,(11):13-14,17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已逐渐波及全球,使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拖累,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向下调整,导致全球经济增势放缓。从第三季度统计数据看,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经济增长明显回落,全国经济增长减缓趋势也较为显著,对四川工业经济的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战火横扫西方发达国家,危机带来的"阵痛"愈演愈烈.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集中影响爆发于2008年末,即使经历了2008年诸多事件的洗涤,我国体育产业还是呈现增长态势,可以说是全球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2009年。目前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此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多数专家乐观的认为,中国经济出口受阻了还有投资、国内消费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世界:全球经济将保持低增速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总体趋势没有变化,但由于发达经济体缺少支撑经济走强的内在引擎,复苏动力不足,预计全球经济将保持低速增长.各国经济复苏的差异性会加剧各种经济争端,特别是汇率争端更趋复杂化.在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全球流动性将不断增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逐步走高.全球贸易将温和增长,但贸易保护主义会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目前,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可能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金融关系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日益突出。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重要方面,金融安全是世界各国经济安全关注的重心。90年代频繁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拉美巴西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都认识到金融风险的巨大破坏作用,如何避免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衰退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因此,金融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安全首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