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柏大师是与晚明著名的思想家李贽齐名的佛教界高僧,但他却热心经世,结交世朝,结果因万历年间京师发生的续妖书案而被牵连入狱,并坐化狱中。紫柏大师之死是晚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也是他身为佛教高僧热心经世的结果,紫柏大师的经历与结局正是晚明思想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戏剧大师,在中国文学史、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概括他戏剧中所表现出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他性乎天机、因梦成戏、质采一统的戏剧思想,并进一步阐明了汤显祖的戏剧思想对当代戏剧创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明佛教复兴运动中,紫柏大师对文字禅的鼓吹是中国禅宗史上继宋代慧洪觉范之后对文字禅思想的又一次理论探讨与实践运用,对禅宗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细致考察了汤显祖与湖州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汤显祖与湖州董氏的关系,认为正是汤显祖的仇董心态导致了他对董斯张热情洋溢的书信采取了漠然置之的态度;二是考察了汤显祖与湖州臧懋循、臧懋中、韩敬、丁长孺、孙懋昭、凌濛初等十余人的关系;三是考察了汤显祖诗作中对湖州风光特产的吟咏,认为他至少来过湖州一次.  相似文献   

5.
长盛不衰的江右文化传统,为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晚明心学的深刻影响,有力地提升了汤显祖戏剧创作的思想和艺术高度。对儒家文化的忠实信仰和实践,以及汤显祖宦海浮沉的经历,为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素材。江右宗教文化的影响,为汤显祖的戏剧融入神秘而又瑰丽的色彩。江右文人的铮铮风骨和强烈文化情怀,为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江右戏剧文化的繁荣,为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创作了不朽名著《临川四梦》,在我国戏剧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多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汤显祖的剧作进行了研究和评论。还在本世纪初,汤显祖的剧作就不断地被翻译成外文,传到国外,他的《牡丹亭》曾在德国兰心大戏院上演过。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他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中,第一次把汤显祖和英国的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说他俩犹如两颗光彩绚丽的巨星,在东西方交相辉映。日本研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忠君思想之衍变及汤剧皇帝形象万斌生汤显祖,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地方阶级的思想家,忠君思想构成了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侧面;然而,作为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伟大的人民剧作家,汤氏的忠君思想与一般封建官僚相比,又有着他的独特性。汤显祖的忠君思想,有一个...  相似文献   

8.
“情”是汤显祖人生哲学和文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传世作品“临川四梦”中一以贯之的主题。“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这一无与伦比的独特的思维路向,构成了汤显祖创作的灵魂和毕生追求的理想。艺术的梦幻境界往往是一种更高的真实,汤显祖正是在这个基点上,把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巅峰。而以“情”与“梦”所编织的大大小小宝光陆离、奇彩腾跃的意境,为戏曲舞台演剧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立体的、深邃的时空境界。汤显祖是中国戏曲意境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临川四梦》(即《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是我国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主要作品。其中《牡丹亭还魂记》作为他的代表作,其进步的思想意义及高度的艺术价值,得到广泛的承认。但《四梦》中的另外三部剧作,尤其是对,《南柯记》、《邯郸记》二剧,多年来一直为评论界毁贬。长期以来,《南柯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剧作家,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戏剧作品闪烁着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的熠熠光辉。《牡丹亭》体现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认为“情”比“理”更重要,更为根本。“情”是人生而即有的,“情”的流露是无法使其休止的,因此,应当任“情”自然发展。他追求自由幸福,尊重人的个性,主张至情至性。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戏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诗文占于很大的比重,也有着较高的成就。由于“四梦”的巨大影响,使他蜚声曲坛。因之,“世但赏其词曲而已,”对于他的诗文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汤显祖诗文与戏曲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要全面确定他在文学和戏曲史上的地位,也应该对他的诗文成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与楚辞的关系从他青少年时期开始,他一生的经历和生命态度与楚辞有密切的关系.他对楚辞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对楚辞代表作家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以及楚辞的其他作家、作品的评价方面.同时,楚辞对汤显祖的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在政治与艺术之间周明初(杭州大学中文系)汤显祖的人生历程,以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归隐为界,可以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四十九年,他像大多数士人一样热心于政治和社会服务,把主要精力花在仕途经济上,在官场中他跌爬翻滚了十五六年,终于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 ,戏剧家汤显祖曾经到过澳门 ,在广东肇庆会见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写下了吟咏澳门的诗文。几年后 ,汤显祖把澳门的见闻写进了他的名著《牡丹亭》。明万历十九年 ( 1 5 91年 ) ,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的汤显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的奏章 ,抨击时政 ,朝廷震怒 ,汤显祖因此被贬官到广东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当典史添注。汤显祖于五月十六日贬官 ,从南京回到江西临川 ,九月初从家乡出发前往徐闻。他一路上游山玩水 ,十一月初七日 ,从广州乘船到澳门 ,途中写下了《听香山译者》、《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香岙逢贾…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与唐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显祖之所以能写出《牡丹亭》)这部不朽杰作,除了其他因素外,还与他受唐代文学的影响有关。唐代文学对汤显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奇”、“神”、“丽”四个方面。所谓“情”,是指唐代文学重视抒发真情;所谓“奇”、“神”,是指唐传奇重视情节构思的新奇、重视人物刻画的传神;所谓“丽”,是指唐诗特别是晚唐七言律绝重视语言的工致婉丽。汤显祖对唐代文学极为熟悉和喜爱,他写作《牡丹亭》时有意在以上四个方面继承借鉴唐代文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明代中晚期的曲作家,汤显祖的地位是至高的。他虽不是成功的仕人,但却是成功的作家。在其与社会的边缘人的接触中,形成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其俗学的创作对当时其他作家及市井中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汤显祖决定隐居市井,与这些边缘人的接触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的文艺思想,如果以1598年他挂冠闲居、创作完《牡丹亭》并岁末名僧达观来访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不符合汤显祖文艺思想的实际情况。他论文学的言论大多数发于归田之后,呈现两种倾向:一是主张文学向外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它以标举“情在理亡”,表现世俗之情和创造“怪怪奇奇”  相似文献   

18.
李贽与紫柏达观二人都是朝廷政治派阀抗争的牺牲者。李贽被弹劾是因为有关'卓吾著书丑诋四明相公'的流言蜚语传入京城,而遭到首辅沈一贯的憎恨。当时关于矿税问题受到清议批判的沈一贯,对批判自己行政姿态的言行反应过激。紫柏达观被捕入狱的原因也是因为作者不明的妖书的出现。在政治派阀抗争中,利用毫无根据的流言使政治敌对者失势的手法,在当时十分横行。李贽经世论的重点在于揭露官僚社会腐败的实情和尊重能力主义的官僚人事,紫柏达观也和李贽一样揭露统治阶级的不公正,以救渡那些挣扎在苦难中的民众为使命。但是,二人死于狱中并非因为他们思想本身在当时的官僚社会被视为异端而受挫。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中叶,是我国戏曲史上传奇创作的繁荣时期。而就在这时,汤显祖和沈璟这两位戏曲家之间发生了一场争论,即戏曲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以前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汤沈之争的起因,是由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所引起的。他们认为,明代万历年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代表这一新的生产关系的新思想也在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领域内初露头角,而汤显祖则是这一新思想的代表,他要在戏曲中宣传这种“反封建、反保守的民主思想。”相反,沈璟是封建思想的忠实拥护者,他  相似文献   

20.
郑维萍 《中州学刊》2006,(4):229-231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两部作品的创作仅隔三年,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矛盾冲突的原因、过程、人物性格、尤其结局方面各显异调,其原因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