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积极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做法 ,从投资、消费、外贸三方面分析该政策与经济增长的效应。认为国债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正向作用 ,但效应不能过分高估 ;财政支出与社会总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消费增长作用有着重要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对出口增长有一定作用 ,其效应有一部分是间接的 ,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致 ,分析表明 ,积极财政政策不能持久 ,预计有望在 2 0 0 5年以后淡出。据此 ,提出转换积极财政政策模式和扩大其内涵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国以增发国债为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形势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连续增发国债的增长拉动效应逐年减弱;国债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企业税收负担加重,对经济回升产生抑制效应;连续举债扩支,增大了财政税收的压力等。因此,“十五”期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考虑做如下几方面的组合调整:彻底清理税外收费,合理减让税收,调整税制结构;合理调整财政资金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弱化政府在扩大投资方面的主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增发国债,但是并没有启动民间投资和刺激消费。之所以出现这种效应偏差,笔者认为是国债投资成本高、效率低、边际收益小,居民支出预期增加,民间投资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宏观税负过快增长,利率传导机制受阻等。其对策是:加强国债的市场化取向,启动民间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调节部门内收入分配结构;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和公共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三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本文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还为时尚早;我国单纯的国债风险并不高,但是我国政府的综合债务风险却相当大,控制我国综合债务风险的关键是控制存量;我国公共部门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不明显,当前民间投资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另一种“挤出效应”,即对民间投资的歧视和限制,要改变这种情况的主要方法是改革。  相似文献   

5.
国债融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财政政策的重点是发行国债,尤其是自1998年以来,国债规模的大幅上升引起了国内一些学者的担忧。本文通过对国债融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的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在短期有效,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财政政策的运行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克服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或者是着眼于 2 1世纪的长远发展 ,中国都必须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与此相联系 ,应当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发建设国债。在投资方向上 ,要继续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 ,并注意带动全社会的投资 ,最终形成全社会的“投资乘数效应”。同时也要适时加大直接启动我国消费需求的力度。只有把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调整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近五年积极财政政策启动内需乏力的重要原因是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与产业结构优化相脱节。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财政政策 ,必须解决两个理论和实践前提 :一是财政政策内容和手段的实施要与公共财政体制相统一 ;二是国债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应当在四个方面对财政政策做出调整 ,即 :从单一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政策向兼顾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转变、转移财政投资或财政支出重点、增大财政政策的市场性特征、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具体手段不拘泥于“扩张”或“收缩”的政策性质。  相似文献   

8.
2001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为此,中央政府决定在200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可考虑从增发国债、调整税制结构和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入手;同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做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对积极财政政策有关要论的分析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国安 《东岳论丛》2002,23(6):33-35
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的实施 ,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政策的关注 ,主要包括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问题 ;三、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适应问题 ;四、积极财政政策与实行减税问题 ;五、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为此,中央政府决定在200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可考虑从增发国债、调整税制结构和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入手;同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做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