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焱 《今日南国》2008,(20):38-40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景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自治区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处长李广军率队到陆川县对谢鲁山庄申报国家4A级景区工作进行初评。评审团认为,陆川县以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大力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旅游形象,打造旅游休闲之都定位准确,创建思路清晰;在创建工作中,上至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至广大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2.
《今日南国》2006,(20):64-64,F0003
在陆川县古城镇境内,崛起一座令人注目的新村——北豆新村。远远望去,它是一片整齐划一的新楼群;身临其境,它是一座按统一规划建设,既实用又漂亮,既干净卫生又充满现代气息的新村落。使许多人想象不到的是,这座新村从破土动工到村民乔迁新居,仅用了11个多月时间,这是陆川县委、县政府2005年以来高效率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当你从西宁乘车西行一个多小时,便到了湟中县上五庄乡邦巴古镇。那里有一座庞大而耀眼的建筑物耸立在邦巴村中央,这便是上五庄邦巴清真大寺。近日笔者慕名而专程参观考察了这座伊斯兰教建筑。  相似文献   

4.
2013年11月,惠州学院主办了2013"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对岭南建筑学派建筑理论的建构与创新,特别是对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展现了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东起扶风、岐山界92公里处的秦家庄,西至109公里处的岐山县城,是龙尾坡战场的所在地。黄巢居功自傲、轻敌麻痹思想是导致龙尾坡进攻战惨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对古代岭南建筑文化的继承创新 ,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吸纳整合 ,以及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的理性自觉和文化转型 ,构成了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由于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而奠定了它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祠堂古建筑属民间民俗建筑,不仅体现着中国世代家族的意识,而且在建筑形体、建筑院落、建筑群落的格局中强化着宗族伦理观念。佛山地区祠堂十分普遍,其建筑或建筑群的形制与布局特色体现了岭南的人文景观、风土民俗,在此探讨祠堂建筑形制、格局所体现的岭南伦理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拉科部落位于湟水西北,西宁古城以西40多公里处的西纳川地段(今湟中县拦隆口乡拉科村),方圆约五公里左右,东至拦隆口,西通上五庄,南临拉沙乡,北与四营乡相隔一座玛群山峰。民间传说,这里早先是一片原始森林和草木丛生、野兽出没的荒野地带,只有少数藏族牧民过游牧生活,几经沧海桑田,才逐渐形成拉科部落。  相似文献   

9.
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创作哲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文化地域性格”的概念对岭南建筑进行学术界定 ,依据建筑美学的适应性原理简析了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 ,并从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勇于创新的创作精神等三个主要方面论析了岭南建筑的创作哲理。  相似文献   

10.
清中叶岭南四家诗歌中隐含着二百多年前岭南语言的一些重要信息,诸如广东粤语中古庄、章二组合流与高频使用古代汉语前缀“阿”、客家话保留“爷”的“父亲”义项、闽语潮汕话无轻唇音与鼻音韵尾-m并入-ng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岭南汉语方言历时发展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1.
“满洲窗”是广东民间在清朝中后期至抗日战争前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直至岭南的一些私家园林、民居及商住类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建筑装饰花窗的俗称.与常说的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三雕(木、砖、石)两塑(灰塑、陶塑)相比,“满洲窗”和两塑更加专属岭南.“满洲窗”的形成、发展其实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广州、岭南乃至中国进入近现代以来传统建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及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曾经的天堑第一渡—记辉煌一时的南京火车过江轮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飞 《金陵瞭望》2009,(27):48-49
从南京大胜关沿长江南岸向下游方向走十五六公里,就会看到一座废弃的巨大建筑,腐朽的枕木,锈迹斑斑的钢架。安静沉默中静静等待人们的重新倾听,倾听它过去的辉煌。它就是:南京火车过江轮渡的码头栈桥遗迹。  相似文献   

13.
骑楼制度与城市骑楼建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代岭南城市骑楼建筑始于清末, 但作为官方策略却在民初以后才逐渐清晰和定型, 并在 20世纪 20年代成为岭南城市近代化的重要手段。其间, 岭南城市建筑出现泛骑楼化现象, 骑楼作为一种城市制度也逐渐向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过渡。通过研究骑楼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阐析了岭南近代城市骑楼风貌的制度成因,说明骑楼具有城市制度与建筑类型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4.
骑楼街是较有特色的岭南都市建筑景观。它随着中国城市近代化而产生、发展。其功用和建筑风格与岭南气候、人文等环境相联系, 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岭南建筑面貌。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旧城改造)的推进而日渐被淘汰。因此, 有必要把它列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加以重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海山仙馆是清代岭南名园,它是中国古典造园理念的优秀实践,其造园艺术手法融合了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特点。文章试运用古典造园大师计成的理论对海山仙馆的实用性建筑、观赏性建筑、连接景点与贯穿交通等三种建筑类型进行分析,以揭示海山仙馆造园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试论岭南建筑的务实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 ,无不折射出它所根植的文化的内在精神品质。深受岭南文化影响的岭南建筑有着显著的务实品格。这些务实品格通过岭南建筑的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及人文适应性和兼容开放性等方面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近代广东旅美华侨与岭南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西文化传播是双向的文化互动,一批敢闯天下的广东人在旅居美国之后,以不屈不挠的生活信念和执着的文化归属感,使中国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成为跨海之风,吹向太平洋彼岸,显示了近代岭南文化奇特的对外传播功能。分布在美国各个城市中的唐人街是保持在西方社会中的岭南文化“飞地”,一些并没有多少文化的广东侨民,以保持完好的独特的岭南生活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以粤语、粤菜、岭南服饰、岭南建筑为载体的中国岭南文化因此而渐成近代世界文化交流史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本刊编辑部 《源流》2015,(3):4-5,34-35
粤北第一古郡始兴,地处岭南交通要冲,物阜民丰,人文荟萃,自古就有"粤北粮仓"、"古之福地"之美誉。始兴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战争时期,该县不仅革命思想传播早、影响大,而且革命老区范围广、比例高,全县共有893个老区村庄,覆盖十个乡镇。始兴生态环境优美,是全国闻名的林业县,又是典型的客家地区,客家文化底蕴浓厚,现存240多座围楼就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新世纪以来,始兴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美的小城"、  相似文献   

19.
正纽约布鲁克林区有一座新兴艺术社区,专门用于展览一些精心绘制的设计图。就在这间50平方米画廊的墙上,近期,有一组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设计主题是:"摄影机、声音和阳光"。但最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设计者是3名"90后"华人建筑设计师,分别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的谢濒昕和王宁,以及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张博文。他们用各自的视野,呈现出自己对于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观  相似文献   

20.
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城堡,酷似南京的石头城。它曾是一座要塞,因坐落在小镇维谢格拉德,被称之为维谢格拉德城堡。如果从山下地面看山顶的城堡,就好像矗立在云端,因此也叫云堡。维谢格拉德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330年,古罗马人在此开始修建了城堡。之后历代的匈牙利君王对它进行了不断的维修和扩建。几百年间,它一度十分辉煌。据载,其中一名叫马加什的国王在维谢格拉德城堡建成了350个房间的宫殿,是当时欧洲最豪华的王宫,宫中的红色海格拉斯大力神喷泉每逢节日都会流出香醇的美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