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基本信息问卷、现实人际信任问卷、网络信任问卷、人际关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48名大学生进行预测、462名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不同网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在性别、科别、年级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状况总体良好,现实人际信任度不高。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在现实人际信任方面网龄和年级差异显著。(3)不同网龄大学生在艾森克人格四个分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失言任务和眼测验、人际关系问卷等方法对太原科技大学的195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简要描述了大学生心理理论特点及人际困扰状况,并重点分析二者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理论处于中上等水平,并且在随着年级上升逐渐完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有近一半人存在一般程度或严重程度的困扰;大学生失言任务、眼测验及心理理论与总体人际困扰及其三个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表明心理理论与人际困扰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南大学农科专业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自编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量表调查分析西南大学农科专业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自编量表分为4个维度:寝室人际和谐、寝室人际氛围、寝室人际冲突应对和寝室人际沟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理想.西南大学农科专业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总体较好.在寝室人际沟通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寝室人际冲突应对上存在显著的家庭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校园存在着大学新生、独生子女大学生、毕业生、贫困大学生等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象.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有:自身心理、学校、家庭、社会等.调适大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应采取掌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选取长江大学2008级农村大学生为考察对象,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背景下,主要从农村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环境适应和经济适应各个方面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描述和解释,结果显示:男女生的适应性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独生子女的整体适应性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在不同专业间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对农村大学生提出建议: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愉快地学习、生活;培养积极行动的意识,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分裂型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的影响,以及元情绪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分裂型人格问卷(SPQ)、特质元情绪问卷修订版(TMMS)以及大学生人际关系压力应对方式量表(ISI)分别对268名在校大学生的分裂型人格特质、元情绪水平及人际关系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和女生在元情绪的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或p<0.01);分裂型人格特质总分与人际关系消极应对及元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元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元情绪中的情绪注意和情绪恢复在分裂型人格特质人际因子与消极应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分裂型人格特质(人际因子)水平高的大学生在面临人际关系压力时更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元情绪(情绪注意、情绪恢复)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283名境内外学生为对象,采用《人际归因量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境内和境外大学生在人际归因上均较明显倾向于内归因;除背景归因以外,境外生在能力、努力、运气、内归因及外归因等方面的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境内生;境内和境外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状况无显著差异;宿舍人际关系越趋向于一般的被试大学生,其人际归因越趋向于背景和运气等外归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对40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高于理论中间值,男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人际归因方式各因子得分适度,不走极端,男大学生在能力归因和内归因上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运气归因和情境归因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训练,培养其积极的人际归因风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桌文化是当今大学校园的一个普遍现象,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它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等方面反映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及学校适应等方面的不适症的表现,课桌文化就是高校学生解决自身这种不适应症的方式,这种方式的负面影响对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挑战和困难,而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和谐的校园主流文化引导高校亚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分析问题的视角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问题,如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因素有学校的人际环境、文化价值环境、教育教学环境等,高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努力改善和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魏学校教育与鲜卑族的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后 ,没有强制推行本民族的文化 ,而是自觉的被汉文化征服。借教育来推行汉化 ,是北魏统治者奉行的重要的治国方针 ,它在促成鲜卑拓跋氏成员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汉化 ,加快民族一体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史书记载,渤海国是中国东北部历史时间很长的一个民族国家,几经变迁,至今已少为人知。研究渤海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对研究中国东北部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及汉文化在中国东北部的传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渤海国是以粟末民族为主体建立的,粟末是由多个古老的部落融合组成的。渤海国是记载在中国东北部地区有文字应用的最早的民族国家,但现存的文化作品已经很少见于记载,所存的文化作品以汉字为主。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凉山藏学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以研究和传播藏族文化为己任。学会持续开展藏学研究,办好一刊一会一节。从凉山藏学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角度,探讨符合国情的藏学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4.
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存在的客观状况的认识与定位。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对本民族的政治、文化、外交、军事、民族关系和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开始进入到现代阶段,淬炼并催生了以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和世界其他民族平等交往的现代民族意识的全面形成,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基本完成现代化,成为复兴的枢纽。这种现代化意识始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建国后的现代化建设,并在今天继续为我们的和平崛起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辉发部是“扈伦四部”中一个较大的地方民族政权,笔者认为,辉发部不是源于明弗提卫,而是由肥河 卫分化而来。辉发国的建立、发展、灭亡是本文的重点阐述内容,辉发国存在三十七年,历史短暂,却给后世留下了灿烂 的文化,此为本文又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民族政权构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胡汉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所建民族政权在政权构成上深受胡汉融合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汉儒家文化作为建国的指导思想,遵循汉族的礼仪官制,以史为鉴,建设国家等方面。这种民族政权构成形式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夷夏观念的变化,二是汉文化与胡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相似文献   

17.
国学与经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学概念的内涵及其产生时间,对当前“国学热”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精辟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而儒学的核心则是经学,并认为经学的成立时间非常早,六经在先秦早就成立,孔子删述六经,经和经学早就存在。对汉代古文、今文、经学、谶讳之学、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义疏之学以及宋代的经学、清代经学等都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神学是现代美国文明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人们对科学与神学的关系问题已经研究了多年。事实和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是一门科学,神学也是一门科学;科学与神学的关系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二者共存已成事实。美国物质文明是建立在科学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美国精神文明则是建立在神学不断延伸的基础之上的。要了解和理解美国文明,就要懂得神学在美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做人要有人格,立国也要有国格。考察中国国名的含义与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长期以正义立国,国人普遍追求公平正义"的事实。中国的"中"在表示国格时,意思是"不偏不倚"与"正义","正义"就是中国的国格,是中国的国家认同与凝聚力之所在。中国追求正义不仅体现在宗教信仰、国民素质与传统文化中,更体现在中华法系的法律体系架构与国际秩序推动均以"正义"为价值取向,中华法系是全世界法律体系中最具影响力与智慧的正义法系,比单纯的自由法系更加成熟、自然,更少成本。以正义立国,返本复原不仅是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也是当代中国复兴的起点与号角,还是世界完善幼稚自由主义,走向成熟自由、和平、稳定、正义的福音。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对西方政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代议制和三权分立理论的局限,丰富和发展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体理论。具体来说,在人民与政权的关系问题上,创立了复合民主制理论;在国家权力结构的布局上,创立了复合分权学说,构建了独特的国家权力结构体系;在国家权力的制衡上,创立了与“权能区分”相联系的制衡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虽仍是资产阶级的政体理论,但它体现了较高的民主性和合理性,为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