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美国众多的新闻学流派中,六十年代崛起的“新新闻学”无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它时传统新闻报道观念和写作手法的革新,极大地冲击了美国的正统新闻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当代显得相对单调和沉闷的新闻报道和写作现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对于“新闻文学”的繁荣也具有操作性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的确横扫了整个世界。难道它是来为新世纪诞辰祝福的 ?或许是来为 21世纪报丧的?而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新经济”为什么能一花独放?   中国及全世界的人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新经济”是财富,是富人的财富,是这样的堆金如山,又是那样的流金似海。对“新经济”——这种瞬息、超光速、核聚变增长型经济,人类有一万个理由去发现、认知和享受它未来的光辉灿烂与前程似锦,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理由忽略它不经意所留下的“天灾人祸”。 21世纪的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世界的两极,有极大超乎寻常的资本利益,同时也有难以…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强烈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新闻信息性、新闻时效性。由于它的对象多是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社会和当地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以及最近报道的新闻,因而其新闻信息性是很明显的。我们的新闻评论直接传达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及其精神,是受众获取这类重要信息的渠道。微型评论包容着很大的新闻信息量。新闻评论的“由头”是传达具体新闻信息的重要环节,至于它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更是一种信息。我们的新闻评论观反对不顾党性、牺牲准确性去“先声夺人”,但这不等于提倡“旧闻评论”。我们主张在坚持党性前提下,准确及时地去评论各种新闻事实,绝不耽误。  相似文献   

4.
美国“第四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嬗变过程并在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殖民地时期及美国建国初期的媒体可被视为美国“第四权”的雏形,其产生和发展同当时存在的较为宽松的言论、新闻及出版环境密不可分,早期媒体具有显著的党派性,这促进了美国政党政治的形成。从183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以大众性及独立性为明显特征的大众媒体,“第四权”开始形成。20世纪后期,“第四权”逐步成熟。在这期间,“第四权”对美国政治社会产生了比较正面的影响,包括推动早期政治改革、促进利益集团繁荣、减少政府腐败与特权、修正美国权力运行缺陷并保障政治体制良性运转等。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奥巴马上台后,“第四权”开始发生蜕变。这主要体现为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背离平衡报道的原则,传统主流媒体及社交媒体的立场明显政治化,基本成为民主党的“喉舌”。“第四权”之所以蜕变,主要根源在于媒体人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具有天然的左翼偏好,深受“政治正确”这一已成为民主党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思潮的影响。“第四权”的蜕变产生了诸多政治后果,包括加深了美国政治极化的程度,破坏了美国相对平衡的两党制,动摇了美国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等。  相似文献   

5.
“分享经济”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魏茨曼在本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1]这是一个新思路。1985年8月26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很快便评论它代表了“自凯恩斯理论之后最卓越的经济思想”。那么,分享经济又直接针对着经济中哪个关键性问题呢?是停滞膨胀...  相似文献   

6.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焦点访谈”的片头词已家喻户晓。自1994年4月1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焦点访谈”节目,这个被认为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创举的节目的确别开新面,引人注目。经济改革大潮中,新闻如何反映社会生活,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新闻独特的作用,近年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焦点访谈”以新的宣传视角,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形式技术,制作出一系列颇具新闻和理论价值的节目。开播两年多来,一直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目光。“访谈”原是一种采访方式。美国新闻学者约翰·布…  相似文献   

7.
第五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于1997年4月21日至25日在杭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0多家高校新闻院系、新闻研究机构和新闻单位的60余位专家教授及港、台大学的七位知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主要议题“传播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传播学的科学体系,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辨析和界定,因为它们是整个学科的逻辑起点。杭州大学张允若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信息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以及人类对它的认识或表述。传播符号是信息的物化形式,是信息的“外壳”,而信息则是其“…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奖”是我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励,它的评选结果对新闻工作者有着直接的指向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西藏地区荣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作品,探究西藏新闻工作者的主流新闻价值观和工作经验,以及在“中国新闻奖”的参评过程中暴露出的技巧、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历史发展中产生、并用来思维和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语言可以被看作是客观化了的精神,它替我们表达细致而丰硕的感觉与思想。针对人们对新闻语言的是与“非”进行阐述,探讨新闻语言的是亦即是、“非”亦即是,以消除人们对新闻语言的错误看法,还新闻语言以清白。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创新”越来越成为各学科要面对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日益开放的世界、“地球村”日益形成的局面下,新闻教育系统的陈旧性越来越成为其发展的桎梏。新闻教育现状存在的诸多困境,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在“新闻创新:迎接WTO的挑战”研讨会上,新闻教育专家曾建雄教授指出:“新闻教育的雷同化、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与创新能力,应大力进行新闻教育创新。”“大胆推行不同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特色、有专长的新闻传播人才,如新闻与经济、新闻与娱乐、新闻与网络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①。丁柏铨教授认为:“新闻…  相似文献   

11.
论心理因素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李玖洪新闻是客观实际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事实的报道”,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新闻事实。列宁说:“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就是马克思的学说。反映可能是对被反映者的近似正确的复写,可是如果说它们是等同的,那就荒谬了”。新闻和新...  相似文献   

12.
文化新闻的“文化味”许佳从新闻学的总体看,专门以文化报道为写作对象的新闻,被习惯地称之为文化新闻。它与其它新闻报道一样,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文化新闻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文学、艺术以及相关的精神产品的发生、发展、变化,与人们直接需...  相似文献   

13.
《四川社科界》2004,(1):40-41
西南财经大学美国经济研究中心刘崇仪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和战略调整及其影响”,其阶段性成果是《试论美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等一组论文。这项成果以我国如何赶超发达国家为研究目的,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有关美国“新经济”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一个名叫“高级研究项目署网”的网络信息系统在美国呱呱坠地,它就是互联网的前身。80年代后,互联网开始进入民间组织,从此走上了迅猛发展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末,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Internet已遍及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5月的年会上正式认定互联网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种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给传统媒体群带来巨大的冲击。根据Editor & Publisher的最新研究,大约1/3阅读在线电子新闻的用户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电视收视率下降了35%,广播收听率下降了25%,报纸…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普通人参与媒介叙述的潜能得到释放,受众在新闻叙事中的主体性得到彰显。从公共新闻到公民新闻的发展,使受众的新闻叙述控制权得到扩张。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受众参与的互动叙述从不同角度延伸新闻故事的情节线,使之成为一个开放性文本。“受众叙述”所具备的动态生成的特性,导致文本边界趋于消解,由此建构了新闻叙事的“全文本”。受众以“游猎”姿态展开新闻叙述,对主流媒体的新闻文本进行挪用、拼贴和戏仿,生成具有“杂交”性质的叙述文本,成为当下年轻世代新闻消费的“间接化”与“娱乐化”的重要表征。作为一种“生产者式文本”,受众叙述不再受制于新闻类别的“常规”,为新闻“诗学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并在集体意义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孟宣 《社会科学论坛》2005,(12):151-151
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新青年》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2005年10月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冷溶、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黄传芳、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中国社科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冠梓等与来自学术理论界的方汉奇、  相似文献   

17.
最近,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讨论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未发表了一组文章,认为“新经济”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事实上,美国的“新经济”始于80年代,美国学者亚瑟·亚当斯在其论文《美国的新经济:如何管理它》中对美国“新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以及对人们提出的挑战作过深刻的分析①。1997年11月17日美国《商业周刊》载文重申了美国确实存在新经济。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国的“新经济”?其产生基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我们应如何看待它?它是否超越了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一般规律?这些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着重对新闻传播学“中国学派”问题进行历时性考察和跨学科比较分析。中国自民国时期开始引入新闻传播学,这一外来学科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经历了“美国模式—苏联模式—美国模式—中国模式”的转换,在“文化输入”和“文化适应”中不断进行着新闻传播学中国化探索。改革开放后,学界经历了从借用国外传播学理论到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过程,期间出现了“到底有没有中国学派”“学科本土化是个伪命题”等争论。中国化、本土化的倡导者强调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开启中国阐释,形成中国学派。文章最后结合社会科学的知识性质和知识构成两大症结性问题进一步分析,提出应通过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来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民生问题前所未有地受到媒体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民生新闻”作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第三次革命,它的到来让人们对“新闻”有了新的认识。关注我们身边的事,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民生色彩,让老百姓从电视新闻上看到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看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相似文献   

20.
新闻文学文体浅议吴三元新闻文学是一种边缘文体。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文学的本质是虚构,两者似乎冰炭难容。然而思格斯认为: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