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孝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精神和敬养老人、勤俭节约的意识以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让青少年从传统孝文化中多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2.
孝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践行,已深深地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用客观的态度正确对待孝文化,发扬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传统孝文化赋予新的内涵,把孝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加强孝文化渗透,增强孝道教育,这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家庭、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以及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孝文化在历史上起过稳定家庭、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物质上要赡养父母,有助于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精神上要尊敬父母,有助于营造融洽的气氛,建立和睦的家庭;提倡中国孝文化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新时期要发挥中国孝文化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澄清对传统孝文化的模糊认识,加强对青少年孝德教育,并对中国孝文化内容不断地加以提升和转换。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是在对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在当今农村“孝文化危机”的情况下,应当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政府主导、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学术研究、孝德教育、法律监督等方面着手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独具特色、最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别的就是"孝"。中国传统孝文化本身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它对维护古代中国家庭和谐、国家和谐和社会的普遍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传统孝文化的精华,消除其消极影响,使其在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过程中,仍然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弘扬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传统文化。因此,研究和弘扬孝文化的合理内核,不断充实其内容,强化其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检察文化只有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融合,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孝文化是淄博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一种,淄博检察文化建设应当从传统孝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道德支持。但是传统孝文化具有两面性:精髓与糟粕共存,应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包括善事父母、做人之本、博爱为民、忠诚国家等,这与检察文化的内涵或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在从传统孝文化精髓汲取营养过程中,应当警惕传统孝文化的糟粕包括治国之术、愚忠愚孝、麻痹意识等对检察文化的污染。而且“孝”的形成机制对于检察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孝亲观念应该是随人类进入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阶段而产生的,传说尧、舜时代,便有了孝的观念和行为。具有信史依据的孝观念、孝行为和孝文化起源于西周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内涵由"孝死"向"孝生"转变,成为子女善事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规范。孔子对"孝"进行理论升华,完成了对儒家孝道理论的初始建构。历代统治阶级都很重视对孝德文化的弘扬,甚至将其制度化和深入到启蒙教育等生活的各个角落。进入近代以来,孝文化与整个传统文化的命运紧密相连。"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孝道的批判虽然是应该肯定的,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对传统孝道文化不能简单对待,而必须溯其源流,辩证分析,去糟取精,实现由传统"孝道"文化向现代"孝德"文化的合理转换。  相似文献   

9.
孝文化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它在历史上对农村农民养老保障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建设,离不开传统孝文化的弘扬,目前,传统孝文化在农村遇到困境.充分挖掘传统孝文化的资源、德法并举是弘扬现代孝文化,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汉语字词看孝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孝"字本身的意义入手,仔细分析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包括上、中、下、内、外等方向的内涵以及特殊的对死者的孝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