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于1485-1495年期间的事迹.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一生善于结交上层人士,据记载他之根本的僧伽以及侍从中,喜好佛法的大德与种姓高贵者最多,他经常不断地为这些上层人士灌顶、讲经等,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不仅为这些上层人士传播佛法,而且还经常出谋划策,深得这些上层人士的信赖.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资助下,修建有许多佛像和寺院.比如,他曾在乃囊寺的佛堂塑造有新佛像;在雅加地方,用金、铜铸造三十二庹高的大佛像;他还在伦珠寺大规模地修建有新佛殿;在热普岗精心建造了九十四根大立柱面积的佛殿;在上工布的东噶岩石山上修建寺院.在当雄修建有羊八井寺,从此红帽系活佛的主寺也由乃囊寺迁至羊八井寺.此外,他还不断利用自己的威望,调解教派及地方政权之间的纷争,如调解了恰塔、雅则之间的纷争.其次,本章还用大量的篇幅记载红帽系第四世活佛与第七世噶玛巴活佛的交往.因二人是师徒关系,故他经常不断地拜见第七世噶玛巴,并为第七世噶玛巴奉献有黄金及许多的礼物.此外,他们师徒二人除主持寺院事务外,还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他们曾积极为仁蚌巴出谋划策,来对付帕竹地方政权等.  相似文献   

2.
一、吐蕃时期佛教寺院发展状况及政教关系公元八世纪,莲花生主持建成桑耶寺。这是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前虽建造了一些小寺,但仅有佛像而没有增伽组织,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寺院)。此后,佛教寺院发展速度似乎并不很快。赤松德赞时期,规定“赐给寺院民户150户,给每名僧人3产属民,总计赐给桑耶寺和305名僧人寺属奴户1065户”,①而并未提及其它寺院。可以推测,当时吐着王朝虽极力推崇佛教,但寺院建设似乎并不随他们对佛教的热情增长而同步发展。而当赤热巴巾的大臣尚蔡邦·多日在堆龙地方建了一个有4名僧人的江浦寺时,则要立碑为…  相似文献   

3.
<正> 查郎寺,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城西北约十九公里处。是藏传佛教宁玛派较典型的一座寺院。 该寺建于公元一九二二年左右。一九五八年民主改革之前,寺内常住僧众约二百多人,大小活佛十人。现有约一百多人(政府批准编制为五十名),活佛三人。在这三位活佛中有较高佛学知识的只有一人,名叫丹白尼玛,六十多岁。一九五八年前期曾在四川省甘孜白玉县的尕托寺院学习过显宗,并对梵文、语言文字学、佛教典籍等都有一定的研究。深得佛学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藏传佛教寺院多以平川式建筑为主,而噶玛噶举派的乃囊寺则是一座具有典型山地式建筑特征的藏传佛教寺院,该寺在历史上不仅作为红帽系活佛和巴卧活佛的驻锡禅林而名扬藏区,还有其独特的寺院建筑模式也在藏区较为少见.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乃囊寺的研究并不多,本文试从该寺的建筑格局入手,主要对乃囊寺的主体建筑——“祖拉康”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5.
本章译文主要概述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到祥之查仁(shang-kyi-tsha-ring)地方向大成就者乌坚巴求教以及乌坚巴圆寂。虽然乌坚巴没有担任让迥多吉的传戒老师,但他一直是让迥多吉的最主要的上师,直到1309年圆寂。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不仅随从乌坚巴等上师学习噶玛噶举派的各种显密教法,而且还学习过宁玛、希解等教派以及噶举派各个支派的教法。他勤奋好学,不仅精通医学,而且为了绘制一地图,就用了七支笔,足见他的学习精神是可嘉的。他著有《心要论》、《梦之显宗经论》、《现行之释要》、《喜金刚第二品之注释》、《历算集论》、《释续金刚曼义释》、《三味耶海注》等著作。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是一位没有任何门户之见的僧人,本章记载了他知悉吉祥萨迦寺院缺少佛法资具和法器的情况后,马上召集地方头领和各教派的信众,请求大家为寺院捐资捐物,从此为吉祥萨迦寺院敬献财物者越来越多,使萨迦派教法得以弘扬。由于汉地和多麦地区出现一些邪恶僧人之行为,故不喜欢佛法的大臣们到处议论,将各地不净之僧人(指有妻室的僧人)全部勒令还俗处以刑罚,支应赋税兵役,并命令把他们的寺院毁掉。帝师贡噶坚赞等僧人奏请阻止,未能奏效。是第三世噶玛巴让迥多吉亲自出面才阻止了驱逐僧人、破坏寺院等行为。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元朝后期一部分大臣对皇帝笃信佛教的做法是持反对意见的,同时也可看出噶玛噶举派对元王室影响日益增强的事实。此外,本章还详细介绍了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二次抵达大都等地的活动。他除了为皇帝、大臣及信众灌顶和传授佛法外,还专门回西藏,从桑耶寺取来长寿水献给皇帝;他为了弘扬藏传佛教文化,还将(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赐给他写造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的金银交给了蔡巴,造了一部金汁书写的大藏经,并为诸经籍举行了开光仪式。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二次进京的过程中,其地位很快就提升到与萨迦派的帝师、国师相近,这代表了噶玛噶举派与元中央王朝建立关系的历史趋势,也表明了以活佛转世的方式确定的藏传佛教的领袖人物,从一开始就在西藏与中央王朝建立关系方面占据有一定的优势。在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之后,噶玛噶举派已成为元、明中央王朝倚重的一个主要教派。值得注意的是,1334年当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准备返回西藏时,皇帝妥懽帖睦尔封他为"圆通诸法性空佛噶玛巴"(chos-thams-cad-stong-pa-nyid-du-rtogs-pavi-sangs-rgyas-karma-pa),赐给了水晶玉印及金字牌符,并赐给他的亲炙弟子多康定真桑波(ting-vdsin-bzang-po)和蔡巴格迥钦波(tshal-pa-dge-sbyong-chen-po)等司徒印信,赐给(噶玛噶举派)在杂日等地的新旧寺院以金锭等大量物品。还下令在粗布寺为皇帝加严图(vjav-yan-du)兴建影堂(yin-thang),在粗隆地方设立"达尔罕"(dar-rgan)之官职。此译文承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黄颢先生刊登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第34至43页的译注。另由于印刷条件的限制,译文中人名和地名皆采用藏文拉丁文转写,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6.
喇章初为活佛的私邸,后因布施财物赠予寺院堪布为私人所有,则喇章又成为管理僧人私人财产的行政组织即喇章组织,由喇章职员仓储巴总管。清朝授七世达赖掌行政权后,其喇章主要职员亦随之成为政府官员,清代文献分别称达赖喇章为商上,总管仓储巴为商卓特巴,因他们职高权重,故商上又为泛指地方政权之总称。  相似文献   

7.
对仓央嘉措的点滴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研究藏学的学者们,对于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从政治角度来讲,认为是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神秘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则认为是一位才情横溢的出众的诗人。的确,作为一个精神领袖的活佛身份的达赖喇嘛来讲,能唱出爱情的诗歌,仅仅凭着这一点,也足可以说明他有别于历代的活佛,值得大家共同来纪念他了。今日,我对于几个还不太明确的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魏是一个佛教迅速传播的时代,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是大量佛教寺院的修建。《洛阳伽蓝记》记载了作者杨街之所亲见亲访北魏洛阳佛教寺院的情况,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佛教寺院是由宦官主持参与修建的,宦官们充分发挥了其在建筑方面的特长,建造的佛教寺院规模宏大,装饰华美,这些寺院的修建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是研究北魏佛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西方思想界的无冕之王宋祖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在现代西方众多著名的哲学家中,海德格尔是鹤立鸡群的一位。如果我们把西方哲学界众多的名角看作如云的战将,那么,海德格尔就绝不仅是与他们相并列的一位,至少可以说,他是一个帅才,甚至可以说,他是西方哲...  相似文献   

10.
1368年随着蒙元王朝失去在全中国的统治退回蒙古草原后,曾兴盛一时的西藏佛教萨伽派(红教)的势力也随着元朝的衰微而江河日下,甚至几于绝迹。而萨满教则又恢复了往昔的统治地位。 元室北迁后,一部分红教僧侣跟随元朝统治者前往蒙古草原,在故都——和林仍沿用国师封号,主持寺院。蒙古西部的卫拉特部在十五世纪三十年代末仍有西藏佛僧来往于卫拉特部与明朝之间,他们除了布教还担负着外交使命。位于卫拉特部西南的赤斤蒙古卫亦信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河湟洮岷地区家族性藏传佛教寺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湟洮岷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包括今青海省东北部和甘肃省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出现了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就其组织形态而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活佛转世的特殊法缘关系为核心,另一类则以世俗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即我们所谓的家族性藏传佛教寺院。在后一类型的寺院中,宗教权力是由世俗家族来掌握的,并按其血缘关系世代相承。从明代开始,这种类型的寺院在河湟洮岷地区各藏族部落社会中普遍兴起。它们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单纯的宗教社团而存在,同时也构成为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单元;不仅发挥着神职功能,而且直…  相似文献   

12.
明代南京佛寺修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南京佛寺修建分为三个阶段明初敕建一批佛寺,带动了寺院的恢复;明代中期,僧人是佛寺修建主角,为寺院发展时期;明代后期,士、僧大建佛寺,是寺院繁盛时期。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城、东城佛寺较多,南城最为集中,而西城、北城相对较少。寺院间距,一般不超过十里,很多甚至相邻相接。明代南京佛寺有名称可数者近210所,总数起码有300所,最多可能超过600所。  相似文献   

13.
彭茵 《南京社会科学》2006,(10):101-107
元末隐于寺院道观善诗的释子黄冠颇多,除了抒写隐居情怀以外,由于其特殊的社会氛围,释道诗人与释道诗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从元末释道诗人与世俗文人的交游唱和中可以发现,元末释道诗人明显地呈现出世俗、颓废甚至放荡的一面,这正是元末文学发生胚变的一种征象。此外,考察元末诗僧和道教诗人的经历和交游,还可以发现,本来水火不容的僧人和道士,却因为文学因缘而时有交谊,甚至师徒相授。其原因在于,对乱世之下为逃名而隐于寺院道观的僧道来说,物质利益对他们并不那么重要,相反,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些逃禅学道以避世的文人因此而达成了在宗教信仰上求同存异的默契。  相似文献   

14.
<正>1950年的8月22日,是一个非常值得人们怀念的日子.因为这天是著名爱国佛学家、藏族人民忠诚的战士、社会主义祖国的优秀儿子格达活佛壮烈殉国的日子.但是,格达活佛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就是没有死”(坎贝尔语)①.正因为如此,这个日子,也就深深印在革命人民的心灵与脑海之中,久久难忘.一 康区著名藏族爱国佛学家——洛桑登真·扎巴塔耶,即格达活佛,1903年出生在我国四川省甘孜县白利乡德西底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父是白利土司属下的一名差巴.他七岁(一说是三岁)时,即  相似文献   

15.
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藏族著名大师绒敦巴等尊者的生平事迹。绒敦巴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位著名高僧,他出生在康区,年幼时笃信苯教。接触噶举派几位活佛后,对藏传佛教噶举派开始有了兴趣。在研习噶举派教义的过程中预知到前世的相关事迹,从而开始了他的赴西藏、印度等地求学的生涯。本章译文以他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研习噶举教义、发掘伏藏、建寺传教、弘扬佛法等为切入点,概述了他12岁到30岁之间的人生经历。此外,也概述了他前世的事迹以及注重修持佛法、传承佛法事业等方面的事迹。总之,绒敦巴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的求学生涯,看似富有神话色彩,然通过研究可以知道:第一,他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众多高僧大德的指导,从而为他的佛学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他一生发掘出许多不同种类的伏藏,为伏藏的传承和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第三,自己修行证得成果后,得到当时很多僧俗信众的崇信,从而使他能够顺利弘扬佛法,并在囊索贡桑巴等施主的支持下,修建自己的宗教道场和寺院。第四,从尊者绒敦巴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的学习生涯中得知,过去一位高僧获得佛学之不易。比如他为了求学,“在人烟稀少需走许多天的森林路途中,处处有凶猛的野兽,树上布满了毒蛇”,“居住在密林深处用白石疖与花岗石等磐石建成如同帐篷一样的修行洞”,“因长久的日子没有食物,导致身躯发虚,……在泉水边吃到一些小石、草根、野果、树叶等”。他的这种求学精神不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吗?  相似文献   

16.
宋元禅宗清规保存了大量寺院制度与僧人生活的信息,被人所熟悉的寺院"香礼"也包含在内。通过梳理此时清规文献中与"香"有关的材料,可以看出,"香"不仅有表供养和礼拜的作用,更是交际、请求的工具,甚至成为寺院中维持秩序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译文提要: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1496-1505年期间的事迹.在此期间,他多次调解纠纷和战争,并建寺弘扬藏传佛教.此外,还记载:“因为其悲心之大,诸王也未有破坏昔日优良的传统,故全部接受了其之命令,从而使色拉寺与哲蚌寺免遭损害,而且使各个庄园依然存在免遭损害.后在拉萨进行供奉,而且为布达拉宫的新佛堂开光.在桑普寺、贡塘寺、噶觉绥三寺、哲蚌寺、色拉寺等处的讲经院的诸位讲经者和郭雅等处禅院的所有上师前来觐见其,并各自祈请佛法以如其所愿.”与上述内容相反的是有的藏族史书记载,红帽系四世活佛却扎益西主使仁蚌巴禁止哲蚌、色拉二寺的僧人参加拉萨一年一度的大祈愿法会,规定凡是格鲁派的僧人必须向他们所遇到的任何噶玛派僧人致敬,并采取多种措施限制和削弱哲蚌、色拉二寺的实力.故此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本章也记载了却扎益西与王顿月多杰建立了福田与施主的关系,王顿月多杰为红帽系四世活佛却扎益西供奉有大量财物修建寺院以及进行佛事活动.此时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地方势力的首领和一个宗教首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关系,噶玛派与仁蚌巴形成了利益与共的一个实力集团.  相似文献   

18.
集体思维和思维共生赵继明一、集体思维———从一则案例谈起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日德兰半岛上有过一个自发的周末沙龙,人称“伦贝俱乐部”。它的发起人是丹麦著名医学教授、糖尿病专家伦贝①,参与人是他主持的课题组成员。他们“俱乐”时每每没有什么主题,所谈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为什么在图书馆、咖啡厅或开放式办公室的工作学习效率更高?新研究揭示了奥秘所在:注意力是可以被"传染"的。当身边的人都在专注工作时,你的注意力也会提高。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研究成果说,一个人的工作学习效率会受到身边人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选择坐在一个学习高效的人身边吏为"明智"。  相似文献   

20.
本章译文主要概述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的圆寂及其一生的弟子、第四世噶玛巴活佛若必多吉的转世及修习佛法和受戒的过程。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于公元1339年因病圆寂于大都。本文记载让迥多吉临终前的遗言及伯颜太师等人前往探视等史实。让迥多吉圆寂后,以伯颜太师和大元国师衮却仁钦为首的大臣们为他发丧。将遗体用檀香和黑沉香火化。皇帝妥欢贴睦尔等人对其舍利进行大供养,并下令为其修建有两座称为“古札达协玛”的影堂。让迥多吉一生的弟子众多,本文详细地记载其弟子多萨仁巴、多丹泽卧、多丹札森瓦等人的事迹,尤其是对多丹札森瓦(即红帽系第一世活佛)的生平事迹做了翔实的介绍。但是对他的圆寂年记载有明显的错误,如将他的圆寂年错记为八十二岁的藏历木蛇年(1365年),实际应为六十七岁的藏历土牛年(1349年)。关于红帽系第一世活佛的圆寂年在其下文中也有记述,如“若必多吉十岁(即1349年)时,预知多丹札森瓦(红帽系第一世活佛)之逝世。”如此前后文在记载红帽系第一世活佛的圆寂年存在明显不一致的地方。第四世噶玛巴活佛若必多吉于1340年出生在西藏昌都阿拉荣地方的古觉家族。本文记载他自幼就对父母和周围的人说自己是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的转世,并能陈述前世活佛在各地的许多事迹。1348年,担任蔡巴万户长的蔡巴·贡噶多吉听到他的事迹后即献上礼品及邀请信,邀请他到拉萨去。1350年他被迎请至楚布寺。1352年受到了推翻萨迦政权建立帕竹政权刚四年的大司徒·绛曲坚赞之接待和信任。此外,我们也看到,在元朝末年西藏混乱的政局,第四世噶玛巴活佛若必爹吉和萨迦、蔡巴、帕竹等教派和地方势力都保持了较好的关系,他曾多次调解地方之间的纠纷,因此,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已经有了很高的威望。 另,为了方便读者和研究人员的需求,在译注时根据其内容增设了小标题(原文中未有此标题),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