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梦 《领导文萃》2015,(2):134-135
《孔子家语》是否为伪书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随着地下文献的出土,《孔子家语》并非伪作已成定论。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孔子家语》所记均可信·本文从《孔子家语》中的“子路负米侍亲”和“楚王得萍而食”出发,结合《论语》、《史记》等文献,考察《孔子家语》所记并非都可信。  相似文献   

2.
张泽田 《经营与管理》2013,(12):102-102
林放请教“礼”的本质,孔子回答:“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孔子虽然非常看重礼仪,但是也反对奢华和繁琐,提出要在实行和效果上符合“礼”的要求。他对季孙氏的“八佾舞于庭”,明目张胆地无礼违规僭越,认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社会上一些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3.
走向和谐:企业的生态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先哲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提出: “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以成。”他将“和”看作是自然万物生成和发展的生态学机制。《礼记》则将体现天地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协同统一的“和”与“序”同体现伦理关系的“乐”与“礼”联系起来,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 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归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在儒家哲学中,由“和”衍生的生态伦理观是,认识到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关系的自然万物的和谐与统一, 承认各种不同的自然事物生存和发展的独特的生态权利, 要求人们对统一中的自然事物维持一种生态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张鸣 《领导文萃》2009,(5):83-86
王闿运是晚清的大名士。不过即使是大名士。也没有生下来就做的,在他出道之初,其实是有机会做跟名士完全不同的能臣的。乾嘉之际,湖南是个出读书种子的地方,王闿运就是一个湖南骡子似的读书种子。《清史稿》上说他“年十有五明训诂,二十而通章句,二十四而言礼”,  相似文献   

5.
陈正一 《经营管理者》2012,(9X):354-354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中国历史上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它对《四库全书》收录的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大部分经典文献整理归纳,进行了大集结与总汇,对之后的学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总目》诗类部分对历代《诗经》研究的著作做了整理批评,从中我们不但能够了解《诗》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也能体会到《总目》《诗》学研究的思想、态度和对之后学术发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领导秘书被称为领导活动的“影子”,其个人行为如何,事关重大。当前,在领导秘书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有六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秘书当察之、明之、鉴之、正之。一、待人“失礼”。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待人讲究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领导秘书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工作职能的重要性和工作范围的广泛性,也决定了秘书有必要学习一些礼仪知识,加强自身礼仪修养,做一个既“知书”又“达礼”的人。秘书“讲礼”,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克服盛气凌人、欺上瞒下、狐假虎威等一…  相似文献   

7.
贝卡利亚是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成为几百年来的经典。本文对该书做简要的评论,表达作者读此书时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徐迎 《决策与信息》2009,(5):131-131,159
礼仪教育是旅游及酒管专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探索灵活有效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分析《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方法改进的新思路:教师讲授法与启发、提问相结合,案倒分析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工作任务设计、角色扮演与实训相结合,项目驱动与开放性引导法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网上自学、第二课堂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张道刚 《决策》2011,(10):5-5
1898年,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写道:“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10.
贺小玲 《科学咨询》2010,(13):99-99
苟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安知礼之为是也?”其含义很清晰地表明:礼仪是规范人的行为的,教师则是修正礼仪的。没有礼仪怎么能修正人的行为?没有教师又怎么能知道礼仪的正确与否?可见,教师礼仪的根本内涵就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礼仪修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职学生的礼仪素质,除了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外,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礼仪本身就是规范人的言行,教师礼仪与其他行业的礼仪相比更具有两个显著特性:  相似文献   

11.
正孔子对"士"提出了一些要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刚、毅、木、纳,近仁。"(《子路》)"和"是统一、配合、补充又不失自我之见",同"是同一、完全相同却没有自我之见。要和谐相处,不要盲目苟同。而一个刚强、果敢、质朴、寡言的仁德之人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和可信赖感。对待事业",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况且也不能不讲原则;以怨抱怨积怨更深;还是应当恩怨分明,以直报怨。"士"的修身  相似文献   

12.
<正>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除了揭露各种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职务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外,还揭示了党员违纪多种行为,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会发现其中的六大纪律均被剧中人物违反,81条纪律中有24条27种违纪行为在剧中有所反映。对照剧情学习《条例》,更能让人深刻地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相似文献   

13.
一、内容提要与学习要求1993年的这本《经济法学》教材共十六章,由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法、市场经济主体法、市场经济规则法和经济纠纷处理五部分组成,涵盖了当时比较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的内容。但是,我们知道,经济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它调整的是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而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逐步完善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经济主体重新组合和定位,经济关系也日益复杂。与此相适应,调整经济关系的经济法也适时地作了调整,尤其是1993…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中国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穿越两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空,对今天的教育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仍然有着深刻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中有太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儒家经典《礼记》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领导力精髓和要义。遵从礼仪、敬业乐群、慎独慎微,有助于聚焦培育个人领导力;制度法规、政通人和"民为贵",懂得张弛之道,有助于合力塑造组织领导力;领导者具有远见卓识,并在处理问题时秉承中和之道,重教育、彰教育,有助于凝练提升思想领导力。  相似文献   

16.
正《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聚了孔子对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等问题的观点,它的思想内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尽管《论语》的篇幅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算大,但在经典古籍中已经算大部头  相似文献   

17.
正先师《论语·述而》篇对孔子的思想、志趣等言论作了集中的记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勤奋学习可成大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宗旨,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学好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随时随地向一切可学之人请教,他们的优点需要学习,缺点可以借鉴以便避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把握好时机,以激励、诱导、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方法教学生,一定会取得良  相似文献   

18.
慎子的不聪不明,不能为王;礼从俗,政从上;有尺寸者,有法度者;折券契,属符节;本文对《慎子·逸文》对会计文化的贡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经济学奖自设立以来 ,便一直成为广大经济学界甚至新闻媒体所关注的热门话题 ,国内外有关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各种论著也不断问世。最近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振中、李仁贵两位教授所主编的《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学术传略》 (以下简称《传略》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4月版 )不失为其中一本比较有特色的全面评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的重要学术著作。《传略》一书大体由三大部分组成。序论部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回顾与展望”为题 ,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沿革、成绩与问题、未来走势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尤其是 ,对历届诺贝尔…  相似文献   

20.
以一个《诗经》爱好者的所感所想来谈谈对《诗经·邶·北风》这首逃亡诗的看法。诗中写的不是老百姓,而是一对情人因战火将起,招呼情人同奔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