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古代皇帝给世人留下了宫殿、园林、宝物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同时也留下了类似"皇家过年"这样的宫廷习俗礼仪,这些非物质的习俗礼仪包括:勤政爱民、勤俭节约、团圆祥和等进步的思想元素。了解古代宫廷习俗礼仪的相关知识,既可以当做文化娱乐的内容,也可以提高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和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吴志凌 《秘书之友》2011,(12):37-39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古代,礼仪是国家伦理政治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秘书工作中,礼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礼仪在辅助领导决策、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形象、促进沟通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古代礼与俗是相辅相成的,而在当代秘书工作中,人们对秘书礼仪的研究探讨比较深入,而有意无意忽略了对俗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事秘书工作一定要懂得社交礼仪,而今天的社交礼仪便是由中国古代的社交礼仪演变而来的。以下便从称谓、座次以及会客三个方面来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以期能为今天的社交活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千年的文明史记录了礼仪的传承和发展,承载了太多的民族内涵和精神。这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至今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为此,追溯礼仪的产生与发展,探寻礼仪的内涵,探讨中国古代礼官制度的发展和变迁,了解传统礼仪文化的博大与厚重,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公共管理、处理涉外事务、搞好政务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有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它包括习俗、道德、法律、礼仪、制度、宗教、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建筑艺术等诸多内容。它既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变迁模式,我们不可能使少数民族的文化永远"冻结""凝固",也不应该使"主体"固守其"原汁原味"的传荣文化,永远过着传统生活,将其排斥在现代化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6.
赵向阳  李海  孙川 《管理世界》2015,(2):101-119,187,188
中国文化到底是"大一统"抑或"多元化",历来争论不休。本研究试图探讨我国各个地区在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习俗方面的异同,以及与造成这种异同的外部因素(如地理条件、历史过程、人口因素、宗教、语言、经济、政治和法律体系等)之间的关系。基于多学科的文献综述,我们提出了一个类似马赛克拼图式的中国区域文化地图模型。其中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习俗在每个模块内部相对同质,而在模块之间则相对异质,但是,这些模块之间以一种耦合的方式在"多元化"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大一统"的整体。根据影响文化的外部因素,中国的区域文化可以分为11种类型,分别是(1)黄土高原文化、(2)华北平原文化、(3)长江上游山地文化、(4)长江中游平原文化、(5)长江下游平原文化、(6)东南沿海海洋文化、(7)东北森林与农耕文化、(8)北方草原文化、(9)绿洲与沙漠文化、(10)雪域高原文化和(11)大都市文化。而根据与工作和管理有关的文化标准来划分(例如,GLOBE文化习俗),这11种文化类型又可以聚合为7种类型,它们分别是(1)黄河中下游文化圈、(2)长江中下游文化圈、(3)西南山地文化圈、(4)东南沿海海洋性文化圈、(5)北方农牧接壤文化圈、(6)西藏雪域高原文化圈和(7)国际性大都市文化圈。进一步地,如果根据更加抽象的、更加普适的文化价值观(例如,施瓦兹文化价值观)来分类,又可以进一步聚合成4种类型,分别是(1)黄河—长江文化圈、(2)海洋—都市文化圈、(3)森林—绿洲文化圈和(4)高原—山地文化圈。基于一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样本(N=3690)和一个跨学科的专家调查,我们采用判别分析反复检验了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并得到了充分的支持。最后,我们简单地讨论了这种区域文化差异对组织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影响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筛选与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为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优良作风、礼仪习俗、行为规范、标识、英模、环境、传播网路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创造了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炎黄子孙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档案作为记录传播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在中国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尽管古代档案的物质形态发展变化很大,从简册,绵帛,金石到印刷本,尽管屡遭兵、火、水、盗、毁等厄运,但档案作为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作用,始终为历代所重视,经久不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累了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是少数民族伦理道德教育的载体,伦理道德教育与习俗文化之间通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得到充分展示。大力挖掘和弘扬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合理成份,将优良的民族习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相结合,既有利于对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也有利于道德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冲突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冲突,包括中国与外国的,也包括我们自己的,比如古代和现代的、新文化与旧文化、社会文化与组织文化、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1.
借鉴了"一分为三"的思想,试图澄清3个文化变量(价值观、习俗、二者的差异)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从理论上探讨其对早期创业活动的影响。基于"全球领导力和组织文化有效性"和"全球创业观察"两个数据库,实证研究发现,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习俗对早期创业活动都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符合跨文化研究的主流结论;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习俗之间呈负相关;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习俗之间的差异,同样也影响着早期创业活动,符合"一分为三"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2.
培养现代礼仪修养,展现个人魅力,可以从加强艺术文化修养,自觉学习礼仪知识,注重习惯培养,并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加强礼仪的美学修养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3.
张东 《秘书之友》2011,(10):41-44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爱饮茶,也把茶作为交际、接待亲朋好友的重要工具、馈赠他人的重要礼品。秘书在接待工作中,了解中国茶文化和有关习俗、熟悉饮茶与敬茶的有关礼仪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李喜民 《决策探索》2009,(16):82-83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且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见仁见智,新论颇多。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反映的是具有中国习俗和文化特色的事物,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全文分析了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主要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文化财富,但是随着年代一代一代的更替,在当代中国人的身上,中国传统精神的影子却越来越模糊,民族文化也渐渐为人们所忽视。传统文化逐渐流失,本文就我国文化现状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饶毅 《科学咨询》2003,(11):9-9
科技体制和科技文化有紧密的相互关系.科技文化在中国历史不长,且受传统文化习俗影响,一些不良习俗还没有彻底改掉.  相似文献   

18.
认识与认同古文物艺术品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要。古艺术品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物是历史与文化、科技与艺术、宗教与哲学、生活与习俗等等的符号和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的宏大篇章或点点滴滴,十分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9.
东盟为中国与文莱提供了一个前景广阔的商业文化交际平台,为促进两国的双边贸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文莱的国教伊斯兰教,由于其独特的风俗礼仪和社交文化,给中文两国的商业文化交际带来一定的文化冲突。针对这种文化冲突,可从伊斯兰教的文化特点,文莱的风俗习惯和社交礼仪入手,探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韩红蕾 《经营管理者》2013,(22):178-178
现代企业管理多学习模仿西方的管理思想,然而中国人的习俗、行为习惯、性格等都深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应该单纯照抄照搬西方的管理理论,而应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用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确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