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征坤 《职业时空》2009,5(5):59-60
书法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列为弱势科目。重专业、轻人文素质(书法)的现象,严重地干扰了书法教育的推行。针对高职院校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并探究出一些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而强化书法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凯 《中外书摘》2014,(6):58-61
易君左(1898--1972),字家钺,湖南汉寿人,与祖父易佩绅、父亲易顺鼎一家三代均以诗文名世,素有“汉寿才子”之称。易君左长期在报界、教育界和文化界服务,诗词、游记、传记、随笔、剧本广涉博猎。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期,也是最艰难的时期之一。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以敢于创新、艰苦奋斗、团结人民群众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这三种品质正是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最需要的品质。因此,以西柏坡精神为指导在河北省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是符合时代趋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13,(6):41-41
主讲:马海兵(内蒙古老年大学客座教授) 创作与欣赏是书法的高级活动,属书法美学的范畴。临帖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张怀瑾《书议》称:“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所谓无形之相,比较容易理解,是指书法的形态与自然物之间的对应式的暗示性,也即孙过庭所说的:“同自然之妙有。”无声之音比较难以理解,是指书法形态通过观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美术史上赵孟頫是一个多产的画家,无论是在文学还是艺术之成就上,在元代里可以说是最显赫的。先前的研究众多,无论是生平、师承还是绘画书法都有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而以个案研究最多。本文以他的《水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这幅山水画出发,试图在此幅画中探究白描渴笔代替水墨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物     
《中外书摘》2010,(8):47-47
黄君,号鉴斋、豫章山人。江西修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特约编审,北京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兰亭奖得主,2005年度“中国书法十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印章(篆刻)艺术是具有极强中华民族个性内涵的艺术语言,其连同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古典诗词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艺术。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一直以来,因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对从古至今的文化艺术有着重大影响。在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物质日趋多元的背景之下,中国印章(篆刻)艺术对推动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的文字和图形,将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与现代标志设计特点巧妙的结合,塑造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8.
一、书法家巧答皇帝南齐时有个王僧虔(公元426~485),琅琊临沂人。官至侍中,是晋代王裁之的四世族孙。他的行书、楷书继承祖法,造诣很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当时,南齐高带来道成也擅长书法,而且不乐意自己的书法低于臣下。王增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显露才能。一天,齐高帝提出,一定要与王僧虔比试书法的高下。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幅楷书。写毕,齐高帝傲然地问王增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既不愿抑低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他眉头一皱,从容答道:“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齐高帝听…  相似文献   

9.
张济海,字迅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幼承庭训,因书画特长十五岁被特招从戎,凡四十余年,痴情于翰墨。恪守“德、识、技”三位一体之书法观念;创建“能量书法”之书法理论;倡导“以意赋形”之创作方法;形成“刀劈斧凿”之书法风格。代表作“厚德载物”永久性镌刻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部分作品连续高价成交于瀚海、保利、太平洋等各大拍卖会。著有《书法教程》、《教师板书入门》、《书法大道》、《张济海书法作品集》、《张济海书法作品选》,主编《封龙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燕赵风——书画名家系列作品集》等。  相似文献   

10.
魏志军     
正画家简介魏志军,男,汉族,1969年10月生,大学学历。堂号虞风堂主。自由秉承家训,师承安金辉先生。习书法兼绘画、诗词、摄影。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学员,师从刘义、张夫也博士生导师。1989年参加工作,从事艺术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初一晨起理妆,见头发直竖,下意识地唱出了:“怒发冲冠凭栏处”之句。这是岳飞写的《满江红》的诗词。这首词,把笔者的记忆引向了遥远的童笠……(一)1944年10月间,在清远县白石潭乡景瑷图书馆操场上,有着新盖的停放国民政府第四军军长陈可钰遗体的灵堂。笔者当年才11岁,每天担水路过时,都进去看看吊唁的挽联。  相似文献   

12.
杨牧青介绍     
《公关世界》2009,(3):66-67
杨牧青,号草坪先生,七十年代生于黄土陇原。研究员、书法教授、一级美术师、资深易学策划人,著名书画理论家,书法评论家,“新诗词”倡导与实践者,“金城六友”之一,“敦煌风艺术沙龙”发起人之一,率真派书法与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始人,曾担任多家社团、艺术机构、文化公司职务等。  相似文献   

13.
孙大为 《职业时空》2012,(4):175-176
西柏坡精神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探索成果。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面对建设新中国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先进文化的政治诉求,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4.
启功先生是书坛泰斗大名人。名者,实之宾也。启功先生的“名”,逐本溯源,应从这“实”说起。而启功先生的“实”却实在是太多,“汪汪若千顷波,不可量也”。书法,不进势利眼光,曾任中国书协主席;不久前在京城的一次拍卖会上,其作品曾创下六位数的纪录。绘画,不让扬州八怪中的某些怪。诗词,几年来已有三本集子问世(《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还有不为业外人士所知的书画鉴定、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等等。借用先生契友张中行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是“如果有什么光的探测仪,对准他的肚皮,喀嚓一响,我想一定会…  相似文献   

15.
龙华烈士陵园位于上海市区西南的龙华镇,占地面种19余万平方米,设有经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碑林区、就义地、青少年教育活动区、游憩区及相对独立的干部骨灰存放区等八个功能区域.陵园内有全国著名雕塑家塑建的十座大型纪念雕塑,及堪称当代书法之集成的龙华烈士诗词碑林等.世纪伟人邓小平为龙华烈士陵田园书写园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纪念碑题写“丹心碧血为人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为龙华烈士纪念馆书写馆名.  相似文献   

16.
郭正军  潘耀 《现代妇女》2014,(7):367-368
泰州市博物馆藏两幅康有为的书法真迹,《行书五言联》和《登日照观》。康有为书法之精湛,用笔有神,苍劲有力,由于这两幅藏品尚未发表,笔者有幸一睹其真迹,可谓荣幸之至。《行书五言联》以行书为主,间有行草,吸收了北碑庄重端方的态度,横竖笔画平直,铺笔而行;其余则放笔开张,重按轻提,行笔生动,通篇文字行走之间有工整之气势,同时由略显张扬的个性。《登日照观》为康有为游览泰山后有感而发,就创作形式上来说,以诗词最为精彩,见气势开张、浑穆大气的阳刚之美。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运笔时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从中也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运笔轻视帖法,全从碑出。转折之处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结体不似晋、唐欹侧绮丽,而是长撇大捺,气势开展。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等精神实质在新时期仍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把西柏坡精神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培养人、教育人,正是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所在,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张大千与余叔岩的交往来看,此言不虚。一代艺术大师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家。不论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被著名画家徐悲鸿誉之为“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兴趣广泛,台湾学者巴东先生对张大千有深入研究,他归纳张大千的重要嗜好除书画治艺外有三点:一听平(京)剧,二喜美食,三爱旅游。正因为张大千酷爱京剧艺术。才有与余叔岩结缘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9.
姚国瑾作品     
《中外书摘》2010,(4):47-47
姚国瑾,字玉衡,号箪庐、南沙居士等,1958年9月出生,山西万蒙人。1982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现为太原师范学院中国书法史论与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担任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评委,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论坛)评委。  相似文献   

20.
红色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对红色旅游的深入研究。本文从目前学术界较少涉足的从旅游者角度对革命圣地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西柏坡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有待完善改进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以西柏坡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