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协同创新概念引入复合型人才培养,论述协同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分析国内现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在协同创新背景下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搭建包括课堂培养、教师指导、创新竞赛、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的五种培养模式,对高校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建立,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创新和教学管理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如何改革教育模式,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3.
校际辅修是突破原有校际边界、共享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机制,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制度的创新。北京邮电大学面向学院路地区高校开设通信工程校际辅修专业多年,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文章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相关探讨,同时针对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人才一般都有鲜明的个体独立性,表现为认识的独立性、实践的独立性和生活的独立性。同时,还具有素质的完整性和知识的连续性。要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即突出创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其具体措施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专业和加强跨专业联合培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高校建立或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至少应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环境两大部分。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目前仍存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办学层面的问题。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的总结,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学科专业环境;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科研引入教学。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是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与系统创新,即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其内涵,就是一切有利于教学创新和创新教育实施的管理观念、管理体制和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教学管理模式如何改革,系统如何创新?可从三方面探索一、原则与灵活同步,实现管理观念转变;二、严格与宽松并存,突出管理模式变革;三、规范与创新交叉,促进管理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 ,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 ,用先进教育理论更新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 ,完善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 ,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协同教育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途径,基于校外导师制的高校学生双创协同教育是学生职场竞争力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协同教育改革和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具体实践举措。然而,部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协同教育面临协同教育格局不足、高校管理能力不足、导师培训机制缺失、评价机制不全面等问题,需要高校、企业等主体共同营造新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以及共同提升教育考核水平等策略,重构全新的创新创业协同教育体系,促推校外导师制发展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技术创新的新范式。文章拟在国家倡导高校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探索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高校协同创新的基本内容以及我国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的进程,探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协同创新特质,着重探究了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的互动关系,围绕"复合型""跨界"等提出了培养适应协同创新的高等艺术人才的目标要求和培养方式,并指出只有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加快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步伐,才能繁荣我国文化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文章就如何开展创新教育从办学理念 ,积极推行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培养学生创新情感和人格 ,营造创新人格的校园氛围以及培养创新型学生应具备的创新型教师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是高校突破发展瓶颈、获得优势资源、促进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以渤海大学学前专业为例,从教育联盟的结构建立、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整合、第二课堂的实施及实习和见习模式的建立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协同创新视阈下"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创新对于高校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双语)专业的"教育+英语"双语培养模式实施几年来,培养的双语人才受到了社会的欢迎。总结其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能为今后高校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协同创新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的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基于协同创新思想,可从以下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优化大学生的能力结构,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搭建校内外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国家教育制度,为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建设在高校的全面推动,促进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依据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创新发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科重组、学科交叉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设计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组合创新理论指导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专业毕业设计在高校多种专业中会长期存在,应受到重视.在实践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基础上,介绍了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及其特点、综合跨专业知识选择有创新内容的课题、综合指导老师的知识形成毕业设计的创新成果、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毕业设计的创新,提出用组合创新理论指导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有创新的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但思想观念的滞后、师资和教育投资的缺乏、教学管理的不完善,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局限性等,制约了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当针对当前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促进创新教育的对策,进一步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存在不足,如管理内容的高度统一、管理系统的封闭、教学计划的强制性、工作监控系统形式化等。在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的建议:合理进行分权,提高院系自主能力;搭建知识管理平台,构筑高校文化;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创新;构建评价信息系统,提高决策能力;开展绩效评估,确保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出现的理念和执行的错置、课程体系的分离、资源配置匮乏等问题,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困境。地方本科高校要围绕“融合”“贯通”和“协同”三个关键词,逐步建构起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专业能力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各环节,并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9.
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高校适应社会需要、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发展能力的必然途径。从就业的视角来分析,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科高校必须在坚持"以生为本""、可持续发展"和"打造品牌"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设计,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同时,建立以专业为支点的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课程思政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相融合的理念,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体系,将育人与专业教育实现无缝衔接,培养既具有爱国情怀、正确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又具有深厚专业功底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构建包含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专利申请、大赛案例与企业项目案例的一体化创新课程体系,以思政引领知识传授组织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思政与OBE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