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基础建设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结合土建类学科的特点,探索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从教育创新的意义出发,明确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关系,提出了教育创新体系的管理体系,得到了土建类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体系的整体框架,对于土建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摆在中国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艺术教育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发挥艺术教育功能,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健全的人格心理、活跃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契合时代发展潮流、顺应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现实困境与挑战,具体表现在理念、制度、环境三个方面。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应以培养体系为核心,以配套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体系为辅助,构建由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符合我国实际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以期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持续性、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为顺应新的发展趋势,学校及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技能培养体系三体系并重,相对独立"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将创新素质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搭建各类教学平台,多方面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过程的核心主题之一,在新文科建设视阈下合理界定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厘清拔尖人才培养与新文科建设间的关系,对有效促进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丰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术、学科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新文科”建设内涵出发,聚焦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拔尖创新人才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要着重突出管理实践、决策咨询、科学研究、教学等能力的差异化培养,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创新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构逻辑、优化“六位一体”培养方案、重塑培养机制、构建多方协同育人保障机制的人才培养实践逻辑,以期为学校相关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核心目标。建设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充分发挥科研资源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素渗透到培养过程中,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科学研究基本素质训练,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不断完善以激励为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通过教育的创新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现代教育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建相对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招生、教学、管理、考试等是高校创新教育整体实施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招生应注意选拔有创新意识、才能、潜质和成果的考生,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应突出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改革,教给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方法,使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应加强管理环节,重视管理制度、方法的创新,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宽松、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同时,要把好考试环节关,改革考试方法,注重能力的考核,努力使创造型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核心素质 ,创造性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心。然而当前理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尤其科学与人文的失谐严重束缚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孕育养成。面对挑战 ,理工科院校应积极构建创新教育体系。从观念理论、物质技术、组织制度和教师管理四个层面探讨了理工科院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创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托,统一于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时代要求。构建"创新、创业、创优"教育的完整体系不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也反映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思维逻辑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人才储备、实现民族复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方案、创设环境氛围、建立教师教育机制四个层面推动"三创"教育体系的有效构建,把"三创"意识、"三创"品质、"三创"能力的培养整合嵌入教育全过程,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学运行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北京化工大学的教学运行机制,详细地论述了创新教学运行机制的前提是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教学运行机制的关键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这三个方面,得出结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创新教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二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变革教育模式;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突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从科技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出发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应成为中国当代校长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依托技术体系化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OAM人才培养模式是多维培养体系,包括:设计培养目标( Objectives),建设多元的培养途径( Approaches),应用组合的教学方法( Methods)三个维度。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OAM培养模式,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多维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一是需要形成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理念,构建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体系;二是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指导方法、教材教案和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三是加强研究生的"古今通识"教育;四是创建"跨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搭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平台;五是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鼓励和尊重创新的环境与制度;六是持续不断地检验、推广和应用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经验.在以上几个方面之中,搞好"四个结合"尤为重要:一是学科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相结合,二是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三是科学研究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相结合,四是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福建工程学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坚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建筑、机电行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一是坚持服务、应用、务实的办学理念,科学制定办学方向和目标;二是坚持探索学科专业布局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培养具有"四性特色"的人才.应按照"三个相协调"原则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应坚持"四项建设"打造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科学研究型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用研究型的高技术创新人才和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的高级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基本的素质特征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大学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努力实施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培养,构建多元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机制,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2 1世纪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百年大计。本文针对影响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建设一支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等方面阐明了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同时指出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高校实行扶持重点的政策,对高等教育总体投入不足,结果在传统专业化、职业化教育的影响下,地方高校从教育理念到软硬件条件都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应该将个性化教育的思想贯穿其中,在学校应建立创新观念体系、创新教育的平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体育教育人才,是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人才素质要求之一。这里紧密联系高等师范体育教育的实际,深入地对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体育教学的系统改革、营造创新型体育人才成长环境等一系列培养高等师范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针对福建农林大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提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现代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科专业的力度、以科研促教学、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和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措施,对构建农科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