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反恐战略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改变了美国对安全环境和现实威胁的判断,扩大了新保守主义对美国政策的影响。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美国政府逐步形成了颇具激进性的反恐战略。在实施该战略的过程中,美国确立了以反恐划线的外交准则,扩大了反恐的打击范围,促成了反恐与其他战略目标的结合,美国“借反恐之名,图谋霸之实”的图谋日益凸现。伊拉克战争后的困境迫使美国对其反恐战略进行了微调,从一味的“单边主义”转为适当寻求美国主导下的多边合作。美国反恐战略的推进给中国的地缘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都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际反恐联盟"空前团结,其形成原因是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政府都致力保障其正常的社会秩序."反恐"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悖论,反恐联盟充分体现出美国谋求其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严波 《兰州学刊》2006,3(11):116-119
“9.11”事件之后,伴随着美国全球反恐战略调整,美国公众外交复兴,其重心转向阿拉伯世界,并采取措施加强公众外交的影响。但由于存在公众外交政策本身实力与目标的悖论,尤其是其总体外交政策本身的悖论,以及深层次的文化悖论,因而美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公众外交政策,难以实现其所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巴基斯坦步入"扎尔达里时代",美国与巴基斯坦分别对各自的反恐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本文在客观分析美巴两国各自面临的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揭示了新一轮美巴反恐合作进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与制约因素:巴国政治民主化进展艰难,关反恐战略存在"美国中心主义"顽固性症结,印巴、巴阿之间关系持续紧张等,并对如何提升合作成效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反关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成为世界政治中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政治现象。对于反美主义在世界范围的盛行,许多美国人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对美国的偏见所致,与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现实及其所作所为无关。本文批评了这种观点,认为反美主义的存在与兴起具有客观的现实根源,即美国在“反恐战争”开展以来的单边主义和霸道做法。同时,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反美主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正面价值。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府"反恐战"政策对国际法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振明 《社会科学》2008,33(5):21-26
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把恐怖主义看作头号威胁,并发起了针对恐怖分子的"反恐战".美国的反恐战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有关战争法与国际刑法、自卫权与先发制人攻击、战俘身份认定与监禁措施以及酷刑审讯行为等一系列问题的法律和政治思考,并对布什政府的立场提出了广泛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美国推出“先发制人”的战略不是偶然的,它既是反恐斗争进入现阶段的现实需要,也是其趁势巩固强化“一超独霸”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先发制人”战略一旦付诸实施,后果将极其严重,不仅会将反恐引入岐途,而且会给未来的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留下无穷后患。我们在支持美国反恐的同时,也应警惕反恐扩大化可能产生的其他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由于“9·11”事件对美国国内所造成的特殊伤害性,它对美国政治体系的冲击也就呈现出特别剧烈的效应,引起美国国内有关其社会政治问题的深刻思考,如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含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主流社会与非主流社会的矛盾、反恐手段的选择等等。这种思:考又进一步作用于美国的政治实践,形成“9·11”事件后美国政治的新特点,尤其体现在国内外政策分野缩小、政党政治重新强化、经济政策有待加强、反恐战争意识形态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千古之谜"的简明消解--黄展骥的"说谎者"悖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展骥对“说谎者”悖论消解包括 7个方面 :1、分辨开“明显矛盾”与“隐蔽矛盾” ;2、比较“自 (我指 )涉”与“非自涉” ;3、区别“仅是矛盾”和“矛盾被证” ;4、“复合命题”与“归谬法” ;5、黄前期“矛盾被证”的观点 ;6、后期的修订观点 ;7、简朴的“悖论”定义。黄展骥对“说谎者”悖论消解的最大优点就是简明 ,没有伪装和特设性。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威胁论”在美国重新抬头,主要表现为:部分势力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企业的商业行为政治化以及“中国军事威胁论”升温。美国部分势力利用反恐战争告一段落的契机,重拾“中国威胁论”,是为了打乱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现阶段,布什政府不会改变其对华基本战略,但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化解“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11.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思想相当丰厚,在其名著《人文科学的逻辑》中对“文化悖论”现象有深刻的揭示和分析。他认为“,文化悖论”现象在历史和现实中一直存在着,文化的内化与人的外化间存在着矛盾;文化本身也是个矛盾体等,这些是文化悖论生成的根本原因。而消除或避免因文化“悖论”而带来的负面效应的主要途径是要使文化进行自我斗争、自我否定,使其“净化”,并使文化在这种辩证的自我否定中不断自我创造、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结盟体系出现裂痕,美国霸权的合法性进一步削弱,美军虐俘事件更是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并且美国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的计划受阻,伊拉克战争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反恐目标。伊拉克战争削弱了美国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利用国际机制的能力,美国的软实力在这场战争中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印度利用国际局势的发展与变化,积极扩展外交领域,左右逢源,不仅借助反恐战争的良机修复了与美国的关系,同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同以色列的关系上取得了外交上的突破。美国、印度和以色列三个国家的相互接近是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地区甚至国际形势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90年代世界格局的突变和 2 1世纪反恐战争在阿富汗的爆发 ,使新疆地区的周边环境出现巨变。今后一定时期影响新疆地区稳定的外部因素将集中在 :“三股势力”的影响 ;阿富汗国内局势的变化 ;中亚五国的政策调整 ;南亚地区冲突局面的延续 ;“新疆问题”国际化的图谋等五大方面。此外 ,美国反恐战争的未来方向 ;俄罗斯欧亚战略的调整 ;国际伊斯兰运动的冲击 ;地区组织的兴起 ;跨境犯罪活动恶变等也将成为可能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9·11”事件以来俄罗斯在反恐战争中的合作政策为中心,重点分析了俄罗斯在反恐怖战争中的利益得失,揭示了这种合作是以俄罗斯的战争妥协为前提的,它意味着俄罗斯在放弃冷战时期“零和”方式的国家利益认知模式的同时,正在学习和探寻一条与美国和西方交往的适当途径,并初步确定了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行为准则,即绝对放弃反美的政治信念;不寻求与美国无故对抗;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承认美国的某些特殊地位;把对美政策的制定纳入国家复兴的大战略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6.
尽管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发展,但实际上,遏制中国才是美国对华长期不变的根本性战略目标,而扶植“台独”势力,阻挠中国统一即是美国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筹码。“9·11”事件之后,反恐成为美国首要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并以此名义接连发动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中国威胁论"在美国重新抬头,主要表现为:部分势力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企业的商业行为政治化以及"中国军事威胁论"升温.美国部分势力利用反恐战争告一段落的契机,重拾"中国威胁论",是为了打乱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现阶段,布什政府不会改变其对华基本战略,但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化解"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后,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推动下,大国关系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多特点,特别是美国成为这次大国关系调整的关键因素。对这些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贺鉴 《学术界》2007,(1):209-213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采用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即打着“人道主义”或“反恐自卫”的幌子进行武力干涉,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尤其是冷战后美国的4次对外战争对国际干预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其实质是强制推行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的反映。美国的武力干涉属于国际不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李昌新  颜光华 《兰州学刊》2006,75(4):115-117
冷战后,从维护霸权的目的出发,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表现为:以“先发制人”为手段,以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当务之急、强化相对优势并在中长期内遏制挑战者。发动伊拉克战争、对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以及推动所谓“中东改造”是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的现实选择,将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但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