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提出了被人们称之为“三有利”标准的著名论断。两年来,学术界对这一论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公开出版后,经过认真研读原著,我对“三有利”标准产生了两点新认识,下面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三有利”标准,既是检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也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判断是非成败的标准苏荣生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明确提出用“三有利”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结合广州市实际,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三有利”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做到“四个结合”。一、企业改革要与优化经济结构紧密结当前,造成广州市国企改革困难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组织结构不合理。而要优化经济结构,必须坚持“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抓大”就是集中力量搞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具有经济规模,处于行业排头…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姓“资”姓“社”观念探析──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对姓“资”姓“社”问题的论述潘起造自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姓“资”姓“社”问题是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我国建国四十多年来的得与失,也与我...  相似文献   

5.
读了李云河同志的文章《对温州经济格局的再认识》(见《浙江学刊》1988年第1期,以下简称《再认识》),感到有几个问题仍需探讨。《再认识》所说的经济格局,主要指所有制格局,也就是所有制结构。其主旨是想澄清人们对温州模式的认识,即温州家庭经济姓“社”不姓“资”,温州模式姓“合”(合作经济)不姓“私”。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对温州农村的经济格局应该重新评价,对其姓‘合’不姓‘私’必须肯定。”就是说,温州的所有制结构中,合作经济即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是不容怀疑的,是“必须肯定”的。我认为不然。这里首先需要探讨的是:  相似文献   

6.
第一封信 本月2日,成都《经济学家》杂志编辑部召集一些在首都工作的经 济学家举行了半天座谈会。我收到了请柬,因为出院时医生嘱咐尽可能 少到人群中去,因此只送了个书面发言,没有去参加。会后听说那天会上有人在发言中讲了姓“资”姓“社”问题。事情也很凑巧。我送到会上那个书面发言的题目正好是《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其中一半多一点的篇幅是一般地讲姓“资”姓“社”问题的。现在我寄你一份,给你看看。要弄清楚姓“资”姓“社”问题的性质,就要考察这个问题提出和发展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以分做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相似文献   

7.
20年前席卷全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我们党摒弃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重新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来。全党根据这条思想路线,深刻地总结经验教训D,纠正了极“左”的错误倾向,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党的事业从此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20年前的这场讨论,由理论是非的争论而起,实质上要解决的是中国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作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  相似文献   

8.
一、大胆改革,大步前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如果我们满足现状,停滞不前,那么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的改革开放有待进—步深化,为了深化改革,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胆子要大,步子也要大。改革初期,提倡摸着石头过河,是为了稳妥,不致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我国经济的唯一出路。坚冰已经踏破,航线已经开通,加速前进,不容再犹豫。只要姓“社”,什么也不要怕。党的各级干部要争做改革的先锋,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的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  相似文献   

9.
前二时期,有的同志离开历史唯物论,离开生产力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来理解生产力标准。提出了错误的主张,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其一,是把生产力标准“自由化”一提出坚持生产力标准,在改革中不要问姓“社”姓“资”的主张;其二,是把生产力标准“简单化”,只从物质条件和生产力的现实水平把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作简单的类比,得出了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结论;其三,是把生产力标准;“庸俗化”。即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赢利标准、赚钱标准。如此等等,要澄清生产力标准问题上的理论是非,必须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基地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10.
1929年,在纪念列宁逝世5周年的文章里,当时担任俄共《真理报》主编的布哈林曾用大号字母和黑体字引用了列宁晚期(1923年)的光辉著作《论合作制》中的一句名言:“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来作标题。70年后,邓小平又明确地提出了关于姓“资”和姓“社”的新的“判断标准”,即“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以说,从列  相似文献   

11.
编者随笔     
《社会》2001,(2)
小平同志不仅性格倔强 ,思想敏锐 ,而且在处理问题时亦常有惊人之举。譬如 ,他那句有名的“不争论”。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面临关键时刻 ,一群理论“左派”纠缠于“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私’”之类的“伪问题” ,并对署名“皇甫平”的文章大加挞伐。其要害 ,是借此否定改革。小平同志就此提出了“不争论” ,使得改革沿着“三个有利于”的正确方向深化下去。近来读到王蒙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转述了张中行老先生说的一个故事 ,忽然对“不争论”的内涵更加深了一层领悟。故事是这样的 :古时候 ,某甲和某乙…  相似文献   

12.
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不断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首次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阐释了生产力标准的思想,从而把生产力同人民性、同党的政策、同具体实践结合在一起,为实践标准赋予了新的内涵;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作为判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江泽民同志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政治标准,从而把实践的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与党的宗旨统一起来,是对"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的最新发展;胡锦涛同志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实践标准,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标准、社会标准,将三代领导集体的实践标准进一步创新,赋予了实践标准以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中国取得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纠正了1978年以前的“左”的错误,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的基本标准,从而探索出一条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文章总结了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主要成就;分析了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本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以辩证思维推进思想解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灿新 《探求》2008,(2):4-6,23
“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向全国人民提出的新要求,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使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真正成为我们正确行动的先导,我们应以辩证思维推进思想解放。首先,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然又有边界;其次,解放思想既要敢想敢干又要实事求是;再次,解放思想既要讲思想方法也要讲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15.
王彩梅 《社科纵横》2009,24(6):35-37
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证明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法宝。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思想解放不够是陕西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为此,全省干部群众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解放思想,同时要找准解放思想的突破口,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陕西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以学习邓小平同志今年一月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为契机和指针,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正在全面深入地开展。说到当前的大讨论,人们自然想起十四年前那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共浙江省委提出:“要像抓真理标准讨论那样,联系思想实际,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因此,将这两次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加以比较进行探讨,对于认清解放思想的伟大意义,对于推进当前的大讨论,不是没有益处的。两次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我们不妨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一、从表现形式和争论的主要问题看:真理标准讨论是由“两个凡是”的主张(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引起的。“文革”结束后,华国锋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坚持  相似文献   

17.
一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上,邓小平理论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姓“社”姓“资”诸问题“不要搞争论”,重在“实践”和“实干”;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强调一种“实用性”或“适应性”;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速度和时机,力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些特征,构成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三个重要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概括为五句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无论从观点上,还是具体实践中都充分体…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根本上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从“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严重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它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全会还高度评价了理论界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受到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9.
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争论,已告一段落。虽然还不能说已取得了观点的完全共识(甚至根本上的分歧也还存在),但无论怎样,只要实践的脚开了头。市场经济规律不可抗拒地运动发展,迫使人们愿意不愿意都得接受这样一个真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启示周和平邓小平出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层反思,不仅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概括,而且对怎样检验社会主义也提出了三条标准。他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