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和韩道一起住。 跃层的房子,我住楼下,他住阁楼。他念大四,每天出门的时候手里拿着专业书,我已经工作6年了,匆匆去上班,高跟鞋嗒嗒在楼道上匆匆而过。  相似文献   

2.
这幅照片拍摄于1936年,地点在辽宁省丹东市的农村。照片中的一对长者是我的祖爷爷和祖奶奶。靠近祖爷爷站着的分别是我爷爷和二爷爷,靠近祖奶奶站的分别是我奶奶和二奶奶,祖爷爷和祖奶奶身后是我大姑,前面漂亮的学生妹是我二姑。站在我爷爷身前的是大伯,被祖奶奶抱在怀里的是我的爸爸。  相似文献   

3.
阿美 《女人世界》2006,(3):66-68
十天后,我爱上何奇,爱上他的名字,爱上他的魁梧,还有他的气质。春天,这个旅游城市开了满街的桃花,我追住何奇在一棵桃树下,用车身一点点把他逼到路边,他目光刷地射过来,我在摇下的车窗里微笑。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里住久了,不知不觉中与人疏远了许多,懒得管别人的闲事了,所以,当弟弟打电话来,说他的朋友张德新要来北京推销大米,让我给安排一下住处时,我颇为不快。好在老公说单位的招待所可以住,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应承下来。  相似文献   

5.
他因为生意失利,最近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公司的业务交给副手打理,他已躲在家里休养好几天了。早上简单吃过早.屯,我约他一起去买菜,他先是耍赖不肯去,经不住我一番忽悠,他勉强随行。我们所住的小区,紧临护城河:我亲昵地挽着他的胳膊,依偎着他边说笑边往菜市场前行。突然,他一阵沉默,不再回应我的话。  相似文献   

6.
1989年的某一天,这段时间后来被称为春夏之交,于是,后来春夏之交就成为了一个特指,那时候我刚读大一,住八舍,中文系的新生都是住这里的。那段时间,似乎整个校园乃至整个城市都是闹哄哄的,到处是大字报,到处是口号,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小子,那时他从对面的一舍走出来,我居高临下,一下子记住了他。  相似文献   

7.
客厅里的电话又响起来,我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老家的号,不用说,是公公打过来的。每年这个时候,老爷子总要过来住一段时间,虽然他住这里有很多不习惯,可每年都要来住的习惯却改不了。  相似文献   

8.
爱情顺风车     
广告贴出去不多久,就有人来敲门了 面对他高高大大的身躯,我说,我就是想征集搭顺风车的来分担油钱,但没想到是你。他的脸上略有点奇怪:我和你住一个小区,在同一条路上上班,难道不是量身定做的最佳人选?  相似文献   

9.
崔金生 《北京纪事》2009,(12):84-85
板儿爷杨兴 我和杨大爷在一个院子里住了近30年,从没见他跟任何人红过脸,吵过架。  相似文献   

10.
叶皓 《金陵瞭望》2009,(30):10-29
南京大屠杀对中日关系十分敏感。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时值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系里高兴祖老师撰文驳斥.出版社准备将他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屠杀》出版发行。但不久中日关系峰回路转.5000中日青年互访.此书出版也被叫停。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与伴侣》2006,(3):13-13
他俩都是农村出身,住邻村,她比他小三岁,定亲那年才十七岁,他逗她说:“你还不是成年人呢。”她说:“我比你小,你要心疼我。”他把头点得像鸡啄米。  相似文献   

12.
他是我初中时的同桌,瘦瘦的清白的脸色,人很老实不太爱说话。他家住在偏远的郊区,那里属于这座小城的贫困地带。  相似文献   

13.
凉月满天 《社区》2008,(23):28-28
吕代豪,从少年到青年,从斗狠打架到加入台湾臭名昭著的黑社会竹联帮,无恶不作。他连续入狱、越狱,台湾38座监狱,他住过14座,前后共被判处有期徒刑38年。他说:我不入监狱,谁入监狱?在监狱里,他的心里充满绝望和质疑:“人生真的有晴天吗?真的有一块蓝天白云属于我吗?”他把自己后来的变好,归结为还债,还爱心债——还一个陌生女人的爱心债。  相似文献   

14.
佚名 《社区》2004,(5):62-62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  相似文献   

15.
丁品 《21世纪》2000,(6):39-39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扎多,藏族,1962年出生于青海省治多县索加乡。现任该乡党委书记。全乡面积6.5万平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500-5500米,是长江、澜沧江、怒江的源头地区。扎多曾任治多县县委副书记兼县林业派出所所长索南达杰的秘书。1994年1月18日,他跟随索南达杰在该乡所辖可可西里地区与偷猎藏羚羊分子血战。记者有幸结识这位高原硬汉,并倾听他的肺腑心声。  相似文献   

16.
天堂与地狱     
从前,有一个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年轻人虔诚地乞求上帝:“我不喜欢工作,我想过舒服的日子,有好衣服穿,有好饭菜吃,有好房子住,希望主能赐给我这一切。”上帝满足了他的愿望,把他带到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年轻人终于过起了他期望的那种生活-——每天除了吃很多丰盛的饭菜,就是睡觉。刚开始几天,年轻人异常激动与兴奋。  相似文献   

17.
王开岭 《社区》2012,(11):25-25
有位朋友。儿子六岁时搬了次家,十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回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18.
陶绍教 《社区》2008,(7):56-56
与老刘去散步时,他深叹了口气说:“唉!这年头真让人难快乐得起来。”“出什么事了?”我问。他居然说:“不是出事,是因几位好友部在城南新区买了140来平方米的大房子,我也挺想去买,但是没有经济条件,看来只好一辈子住这套70平方米的小房子了。”原来,老刘感觉不快乐的原因是如此。我知道,老刘的经济条件本来也不错,是因本没工作的儿子在去年又得了一场大病,为给儿子治病,他花去了10万元,也为此他拿不出钱来买新房。  相似文献   

19.
逃得美好     
周云蓬 《社区》2011,(26):61-61
我在北京住了15年。但我知道,即使住上100年,我还是个外乡人,北京太大太骄傲了。2010年,我决定,尝试着离开那里来到绍兴,这个比天通苑大不了几倍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抵御沙俄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张得祖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出身于一个贫寒的乡村知识分子家庭。祖上三代都以教书为业。左宗棠从小勤奋好学,因成绩优异“举得膏火(奖励的生活补助)以住食”①。20岁中举人。ZI岁入赘湘潭富户周家。在其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