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许多西方人一样,我对中国的最初了解也只限于北京、上海、天津和其他一些大城市。1985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正是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改变了我之前对中国的看法,中国朋友的热情友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我在中国日报社工作十多年了目前担任中国日报海外版的执行编辑。我有一个美国教授朋友坚持认为,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只有两件事可以被认为“改变并重塑了世界”,一是互联网的普及,另一个就是中国奇迹般的崛起。而我正是在此期间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这是一段非常充实的人生经历,我每分每秒都觉得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3.
1988年来到厦门(旧称Amoy)时,虽然我的人生才刚刚走过32年,但是安过家的城市已经有30多个,因此我并没打算在厦门做长于一两年的停留。我也从未想过22年后,我们全家人依旧在这里。虽然我依旧喜欢旅行,而且每年都会游历中国和世界各地,但是我发现尽管很多地方都是旅游的好去处,但对于一个家在厦门的人而言,任何地方都无法取代家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从根部吃起     
那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南方找工作,发现并不似传说中的容易.能找到的职位都相当低微.于是我改变了路线.不再每天奔波于人才市场.而是花一些时间在街上“游荡”.当然这个“游荡”带有一定目的.我主要看那些街头小商贩如何卖东西、卖什么。  相似文献   

5.
风筝与麻雀     
春风起了。农人来到田野里放飞风筝,借着强劲的春风,风筝飞上了蓝天。它越飞越高,离云层不远了。  相似文献   

6.
生活开心果     
小果 《人才瞭望》2010,(2):65-65
道歉 一个男人来到"爱心花房",要求给他的妻子送一束花。 他在卡片上写道:"我为昨天晚上的事道歉,你是对的。" "你准备订多少钱的花呢?"女店主问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个襄阳区,韩国有个襄阳郡,为了加强交流与合作,中韩两襄阳政府签订了互派公务员的协定。2003年3月5日,韩国襄阳郡公务员崔相均来到了中国,在襄樊市襄阳区政府当了一名行政干部。昔我来兮,雨雪霏霏,今我往矣,杨柳依依。今年3月5日崔相均结束了在中国为期一整年的生活和工作,返回故乡了。受郡厅派遣,崔相均去年3月5日乘飞机来到中国武汉,由此前往襄樊市的襄阳区。尽管已是暮春3月,一路上冰雪覆盖,一派隆冬景象,“真是瑞雪兆丰年啊”。为了迎接他的到来,襄阳区政府早已派人将他的住处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有条不紊。逼人的寒气,使他很快…  相似文献   

8.
《人才瞭望》2009,(2):52-52
请问:我大学毕业后来到杭州,在一家企业工作已经快一年了,不过档案还在出生地。单位说我的档案不在杭州,所以无法帮我办理社会保险。请问单位这样做合适吗?  相似文献   

9.
“我听说,努力工作的人一定会得到奖励。我在甘肃得到了这个珍贵的奖项,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很感动!”2008年9月26日,“敦煌奖”得主、挪威人凯丽·哈巴克在丝丝细雨中来到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因为在甘肃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她获得了甘肃省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这项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0.
5年前我来到中国,希望借此机会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些力量。此前大部分时间我就职于花旗银行,期间曾被派驻欧洲和亚洲的几个国家负责该地区的业务。加入平安使我有幸在中国度过了我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也最有成就感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我来到郑州。在此之前,从郑州到柏林的一个好友给我讲了许多关于他的家乡和郑州大学的事情。他告诉我,郑州大学最近开设了德语系,正在招聘德语教师。我对这个消息很感兴趣。几年前,我在上海和北京求学、生活,也饱览了中国这个神奇国度的许多处胜地。在我眼里,中国一直是个神秘的国度,  相似文献   

12.
"龙代表了中国,也代表我的偶像李小龙和成龙。我爱中国,爱中国武术,所以我也起了个中国名字——陈爱龙。"  相似文献   

13.
从青年时代起,我便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彼时,我习得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两千年,而中华文明的悠久则更是绵延上下五千年.2019年来到北京后,我对真实中国的探求渴望,终于得以实现.在我看来,这一古老文明在赓续中,诸多独有的文化习俗与节日应运而生.其中,中国传统新年是最为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4.
也许,最初吸引我的,是这里的“造型”——无论是广州歌剧院凹凸有致的曲面造型,广东博物馆内漆器盒般错综复杂的形状和神秘瑰宝,还是广州塔高耸、直曲并济的几何形状,都十分具有标志性。作为一名初到中国的资深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非常有必要了解这里——一个风景旖旎,并将成为家的地方。我将从自身的角度来审视今日的中国——一个正在对自身进行“重塑”,并拥有强大人际关系(人情)的国度。我将从我的所见所闻与经历向你们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已住了11年,除了回新西兰做短暂的停留,参加几场家庭婚礼外,我一直待在这个国家。我希望我能用日记详细地记下这段中国时光。我没想过要在这儿待这么久,但我现在仍然住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莫瑟尔非常清楚地告诉记者:"我今年64岁,其中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跟中国打交道,这点让我非常高兴。在近30年间,我来过中国205次。"  相似文献   

17.
5月中旬,外国老专家伊莎白·柯鲁克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在维多利亚大学做了精彩的演讲。此次加拿大之行期间.维多利亚大学为老校友伊莎白举行了欢迎晚宴.并组织了研讨会和招待会.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朱桃英和她的先生霍明武.以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多伦多的总代表刘永志也应邀参加了上述活动,对此,伊莎白感到尤为高兴。  相似文献   

18.
我叫阿智明,是一名阿富汗籍留学生。我就读于中国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自从来中国留学的那一天起,我在兰州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首先,我想谈谈我是如何来到中国留学的。我于2016年大学毕业,那时我的梦想是在世界一流的国家继续我的学业。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初那几年住在北京时,我每天早上骑车上学前都要干一件体力活:把我的自行车从附近左邻右里的一堆车子中生拉硬拽出来,这些车子堆放在一起像极了三明治里的土耳其烤肉,而且绵延无边的阵仗又一眼望不到头。那时四成的中国居民都骑车上班和上学,中国又称“自行车王国”。现在,随着北京的1,900万居民和530万辆汽车将高速路变成停车场,将地铁变成沙丁鱼罐头,北京市政府紧急呼吁老派的自行车回归。  相似文献   

20.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比中国更让我愿意停留……我每天早上醒来都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中国."马克·力文深情朗诵着自己新鲜出炉的原创吉他曲歌词.今年,已经是他来华的第17个年头了. 马克·力文是一位美国社会学家.2005年,他初次来到中国.先在江苏省淮安市教授了两年英语,后接受中央民族大学的任教邀请,搬到了北京,一待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