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我是一个贵族老爷的朗生(家奴),挨打受骂,受尽折磨,过着牛马不如的痛苦生活.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使我成长为一个藏族的话剧演员,在藏语话剧《文成公主》中,我扮演过请婚正使禄东赞,这次,我又参加拍摄电影《农奴》,扮演影片中的男主角强巴.那是去年二月下旬里的一天,有四位穿着解放军服的同志来到拉萨西藏话剧团,他们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到西藏来拍  相似文献   

2.
农奴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农奴》,不久将和观众见面.我们特请该片导演李俊同志和主演旺堆同志在这里谈谈他们拍摄这部影片的感受、体会,把这部以西藏农奴解放斗争为题材的新影片介绍给读者.同时,从本期起,增辟《电影与戏剧》一栏,有重点地不定期的介绍有关反映兄弟民族斗争生活的电影与戏剧.  相似文献   

3.
40年前,在进军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里,有一个刚从四川甘孜参军的藏族战士.这个15岁的翻身农奴的后代,从此踏上革命征途,把自己与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他已是我国7位藏族将军之一,任西藏军区少将副司令员.他叫刘永康,藏名次仁旺堆.进军西藏途中,新兵刘永康就被送到18军在甘孜组织的"西藏工作干部学校"当学员,后来回连队当战士、班长、排长.1951年10月底,刘永康随部队进  相似文献   

4.
《民族大家庭》2022,(1):58-60
<正>在共和国将帅中,有一群特殊的将军,他们世代为奴,但不甘屈服于命运,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最终选择了光明。他们或亲历了西藏和平解放,或参与了剿灭西藏叛乱,或见证了百万农奴大解放的伟大时刻。他们的独特人生见证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变迁,彭德怀元帅曾称赞他们"为全国少数民族走上革命道路作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5.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藏族学生。虽然他只有二十三岁,但是从呆滞的眼睛里和粗黑的臉龐上看,却覺得和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特別是他左手背上的斑斑伤疤,更使人感到他的青春过早地被剝夺。他就是正在西藏公学学習的普巴,是从西藏最野蛮的农奴制度枷鎖下逃出来的一个。他噙着泪水,用沉痛和悲憤的声音,叙述了他的一家悲惨的遭遇,控訴了黑暗的农奴制度。普巴的父亲原是功德林寺庙的农奴,十八岁的时候在墨竹工被另一个反动的农奴主掠夺去了。原来的主人由于得到了这家貴族的报偿,就沒追究了。从此,他就成了这个貴族庄园  相似文献   

6.
西藏农奴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生活极端困苦。现从西藏江孜地区一户农奴(差巴)全年负担情况的调查材料可以看出,西藏的农奴制度是何等黑喑和残酷。章多,是世俗贵族占居(原西藏地方政府五代本)所属的农奴,现年三十八岁,全家九口人,有四个劳动力,本人是主要劳动力,种有三十五克差地,每年实际种地只有二十五克,其余休耕,一般年成可收粮食一百二十多克(合三千多市斤)。但由于差役很重,每年秋收之后,扣除各种负担,剩下  相似文献   

7.
《农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西藏农奴翻身斗争的故事影片。这部影片在全国放映后,得到热烈的反应,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影片富有阶级教育意义的主题,激动人心的画面和强巴等感人肺腑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  相似文献   

8.
张涛 《中国民族》2012,(Z1):11-13
《农奴》是一部史诗性的影片,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国电影中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它是典型的新中国文艺思维模式的产物,它第一次在电影银幕上讲述西藏故事。影片的主要角色全部都是藏族演员。片中的强巴、格桑两位主要人物的肖像,肤色发亮,线条粗犷,加上强烈的高光,宛如青铜雕像。影片以其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胜利40周年。我在参加了西藏的解放事业后,又有幸参加了西藏的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运动。既目睹了腐朽没落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其中有些是非人的生活),又观察到百万农奴在平叛改革中对反动的农奴主阶级声势浩大的斗争场面和他们创作的壮丽诗篇。就这场革命的广度和深度及其对人类社会进程的影响来看,远比南美解放黑奴的运动要深刻、彻底和伟大,必将在世界近代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告了历代封建王朝与国民党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政策的破灭,各民族随着解放的先后,陆续享受到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七年以后新编《西藏地震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不仅内容翔实,语言生动。其中受震后三大领主属下的各类庄园的农奴集体具结给噶厦政府陈述灾情,或请求减免差税呈文中的谚语,更是含义深刻,比喻贴切,与其他藏族谚语相比  相似文献   

11.
人生,从两次逃离说起从旺堆老师扮演的角色中认识他的时候,我只是十几岁的孩子。恍然间,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把旺堆老师变成了一个老者。然而,在他的古稀之年再见到他,不由让我感叹:岁月在老人的额头上刻下皱纹之时,也将睿智交付与他。说起旺堆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都感到陌生,可是提起电影《农奴》中的强巴,大概很多人都能想起来。作为西藏第一部故事性的电影,《农奴》让世人第一次直观地了解到了那个时代西藏的社会制度,看到了那时的西藏人所度过的煎熬般的生活。当时年仅30来岁的旺堆老师扮演的强巴这个角色,和他的经历也有一些相似。…  相似文献   

12.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全面武装叛乱被平息,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边平叛边民改的方针指导下,彻底摧毁几百年来一直压在人民身上的封建农奴制度,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81年6月,正值西藏和平解放三十周年之际,藏族作家益希单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幸存的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打开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小说。  相似文献   

14.
西藏的藏族过去是以信奉喇嘛教著称的。在長期的历史时期中,西藏人民在反动的封建农奴制度殘酷統治下,是沒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只是在共产党的領导下,平息了上層反动集团的叛乱,实現了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以后,西藏人民才获得了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人們都已經知道,西藏原来的社会制度是一个十足落后、反动、殘酷、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寺庙和原西藏地方政府与貴族是西藏的三大領主。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寺庙和政府、貴族同样,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农奴。寺庙对农奴的压迫与剝削,較之世俗农奴主有过之而无不及。寺庙占有全区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拥有数十万农奴。对农奴进行着惨重的剝削,劳役地租占去了农奴全年四分之三以上的劳动时間,实物地租一般占收获量的50%以上,有的高达70-80%,高利貸的年息一般都在50%以上,有的甚  相似文献   

15.
1959年秋,上海戏剧学院接受中央文化部的指示和西藏工委的委托,开办了藏族表演专修班,专门为西藏培养话剧表演艺术人才。这个班的二十九位学员,大部分出身于西藏贫苦农牧民的家庭,其中,有的当过贵族的佣人、农奴,有的在寺庙里当过“差巴”,有的是流落街头的孤儿……。由于过去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他们被剥夺了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因而文化水平都不高。就语文程度来说,一般只相当于小学程度,还有小部分是文盲。他们的年龄,最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四年秋收前,西藏堆龙德庆县噶东村的藏族农民,破除迷信,消灭长期为害的地老鼠,第一次保住庄稼的事迹,在全县农村中传为佳话。地老鼠是高原上特有的害兽,大肚子,短尾巴,吃得肥肥的,大的一只足有半斤重。它们在田地里、牧场上,到处打洞,破坏草原,毁庄稼。每当庄稼成熟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地老鼠,便日夜糟蹋庄稼,把青稞穗拖进洞里。东噶村是地老鼠最多的地区之一,农民受鼠害最深。可是,由于他们受封建迷信思  相似文献   

17.
一一九六○年冬。拉萨河上游。从拉萨开来的一辆载重卡车嘎吱一声猛然刹住了,一位藏族农民敏捷地跳下车来。他年约三十六七岁,浓眉大眼,身材魁梧,腰系染色毛带,脚穿长统藏靴,肩上挂着一个胀鼓的羊皮囊,胸前佩戴的一枚西藏群英会纪念章闪闪发亮。  相似文献   

18.
1959年下半年,我采写的江孜帕拉庄园的藏族农奴和奴隶们坚决要求民主改革的消息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上级领导电令我“火速返社,参加西藏改革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在电影《农奴》中,曾扮演过哑巴强巴,因此内地的同志都以为我是搞电影工作的。其实,这只是临时“客串”,我主要是搞戏剧工作,也就是搞藏语话剧工作。话剧这个艺术品种,在藏族地区过去是没有的。这是党和敬爱的周总理把这颗种子播在西藏,播在我们藏族人民之中,并且用心血浇灌了它。  相似文献   

20.
千盏灯,万盏灯,毛主席是革命人民的指路灯I千部书,万部书,毛主席的书是最革命的书l千杆征旗,万杆征旗,毛泽东思想是最伟大的征旗:森林变成笔,大海变成墨,也写不完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的深情:翻身农奴歌唱毛主席@边巴扎西 @益喜多吉 @卓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