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的子产,他在郑国为相执政时的改革,有的东西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子产(?—公元前522年)春秋时郑国正卿,一字子美,又名公孙侨,是春秋后期郑国卓越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子产作为政治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在政治上进行大力改革,使一个弱小的郑国逐渐地复兴强盛起来,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保持着自己的地位,使两国都不敢轻视。 一、整治朝纲,制订章程。 春秋末期,各国社会局势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坚持封建制的地主革新力量,同代表着奴隶制的贵族保守势力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一斗争也深刻地反  相似文献   

2.
子产,又名公孙侨(?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年(公元前543年)出任郑国执政。他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经济改革家、政治家。 当时,我国黄河流域正处於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时期,子产正是这个时期的历史代表人物,他对郑国的赋税制度,土地制度等都做了重要而深刻地改革。他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保护山林,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子产名叫公孙乔,字子产、子美.郑穆公之孙.死后谥公孙成子.生年已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22年.公元前554年立为卿,公元前543年为郑国的执政,直到逝去.他在郑国作为主要的政治人物有20多年.子产是我国春秋时期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很值得我们研究的外交家.子产的外交.慨括起来有六大方面最具有特色,仅此就足以使他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之列,其千载而下犹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竹人 《社区》2013,(32):42-42
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子产,姓公孙,名侨,是历史上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当时的郑国,在如今的洛阳附近,新郑就是郑国的首都。郑国不但是地处列国的中心,而且南边的楚国和北边的晋国,正在互相争夺霸权,夹在两个强大国家之间的小小郑国,处境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5.
孔老二在宣扬所谓“德治”、“仁政”的时候,一再吹捧郑国的子产,说子产能以礼治国,是“君子之道”的样板,说他具备了“君子”的四种美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子产死时,他痛哭流涕,称子产是“古之遗爱”。(《左传·昭公二十年》)。在孔丘的心目中,子产就是“仁”的化身,子产治郑国就是“仁政”的标本! 叛徒、卖国贼林彪对子产也推崇备至。他把孔丘称赞子产所谓“君子之道”的一段话,视为《论语》的“精华”,亲笔抄录下来,当作座右铭。他的死党还把孔丘称赞子产“宽猛相济”策  相似文献   

6.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杰出的政治家,在德行、能力、学识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后人赞赏.料事之才是子产最突出的才能,是其他才干的基础.子产的料事之才源于他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对周代礼乐文化的掌握、对历史沿革的熟悉.卓越的料事之才使得子产在处理政事时能够合理定位,把握正确的方向,拿捏好行动的分寸.  相似文献   

7.
子产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他在郑国执政达二十六年之久,以其卓著的政绩和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赢得了民众的拥戴。本文对子产在经济、政治、法律、管理诸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了初步探析,充分肯定了其作为一位社会改革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郑国地处中原,是当时大国争霸的热点。连年不断的战争已使它疮痍满目,加之国内公室衰微、卿族争权重使它贫弱不堪。当子产执政时,郑国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面对危机四伏的国势,子产以政治改革家的胆略和气魄、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政治改革,挽狂澜于既倒,使郑国很快就焕发了生机。其改革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六辑《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和《子产》三篇是有关郑国历史的文献,虽然记载了不同时代的郑国历史、人物,叙述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较为明显地反映出一条主线,那就是对贤臣的重用与信任。通过与《良臣》的对比可以推知,《良臣》篇应是其作者依据所了解的贤君能臣故事和郑国史类文献编缀而成。《子产》篇记载了"铸刑书"的内容,体现了子产的宽政思想,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证明了孔子以"宽猛相济"总结子产遗言的合理性,能够解决学术史上的重要争端。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治国方略。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需要我们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探索前进。文章介绍了人民调解的道德传统的和法律内涵 ,并以社会转型期社区人民调解的发展为例子 ,从治国方略的高度理解社区人民调解在基层的实践形式 ,说明社区人民调解是在基层实践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种重要形式 ,并指出在社会转型期 ,人民调解工作中实践治国方略的要求是一个可能的和可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上个千年的最后一个百年,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千年的头一个百年,我国将发生意义更为深远的巨大变化。其中重要的根据之一是:我们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推翻帝制是治国方略的一种变化,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治国方略的一个更大的变化。上个世纪最后五年,我们正式提出并在宪法上确定现在的治国方略,可以说是对几千年来治国方略经验教训的一个总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国方略经验教训的一个总结,也是治国方略实行根本转变的标志。这一治国方略,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魏征的道教美学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贞观名臣魏征是由道士入仕的政治家。因而 ,他的基本思想和治国方略中也体现出道家、道教的审美心态和价值标准。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认为魏征的美学思想对于初唐道教史和唐代美学思想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一、为郑庄公辩诬春秋初,郑国东迁,靠着跟商人的合作开发,迅速崛起。郑庄公承桓、武初创之业,平定姜氏和段的内乱,维护了统一之后,向外发展,伐陈、宋,败北戎,入许国,救齐国,最后连周桓王也被他打败了。这是春秋时期新兴诸侯国家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历史学家盛赞...  相似文献   

14.
曹操诗歌无论是写政治理想,还是揭露社会矛盾,反映离乱现实,都能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深刻眼光——这是他与建安时期其他诗人显著不同之处。曹操早期创作的两篇乐府诗《度关山》《对酒》,就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政治家的治国理想:君明臣贤、尊民固本;严明法纪、廓清吏治;提倡仁礼、除残去秽;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反对奢侈、倡行节约。这种政治理想和治国方略,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老道家的政治思想与汉初的治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老思想是汉初政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在治国理念上倡导“仁性当分”,在治国方略上坚持“无为而治”,在治国原则上强调重民爱民,在治国手段上重视仁义礼法,是一套以道为主,杂之以儒、法等家的兼收并蓄的治国理论体系。它对汉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世宗是中国北方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集团中较为开明、较为远见的政治家。他借鉴了中国历代帝王的治国经验,汲取海陵王暴政的深刻教训,形成了以"宽仁"治国思想。这一治国思想主要表现在:崇尚儒学,礼法结合;劝农力田,与民休息;整饬吏治,赏罚信明;任人唯贤,德才并重;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南北融合,兼容并蓄:一方面仰慕汉文化,主动汲取;另一方面,保留女真文化传统;提倡节俭,力戒奢靡。在他的治国思想指导下,适应当时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金世宗是中国北方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集团中较为开明、较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借鉴了中国历代帝王的治国经验,汲取海陵王暴政的深刻教训,形成了以"宽仁"治国思想。这一治国思想主要表现在:崇尚儒学,礼法结合;劝农力田,与民休息;整饬吏治,赏罚信明;任人唯贤,德才并重;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南北融合,兼容并蓄:一方面仰慕汉文化,主动汲取;另一方面,保留女真文化传统;提倡节俭,力戒奢靡。在他的治国思想指导下,适应当时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构建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相当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治国方略、其要旨包括:民族本位的政治思维,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战略,“三个面向”的民族、国家发展的参照取向,“两手抓”的战略方针,以法治国的法治主义,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及从严治党的思想等。邓小平同志的治国方略论,是中华民族百年来争取民族振兴思想的集结,是以对中国国情的深刻透辟分析为客观基础的,是以世界发展的“一体化”和时代发展的主题为重要依据的、是在总结中共党史和国际共运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它具有务实性、开放性和战略性的特征。学习邓小平的治国方略,对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提高防“左”反右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历史上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留下了大量丰富而又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今天好好的总结和借鉴。作为一名政治家孔子,他所倡导的德治理论及其主张对我们今天推行“以德治国”方略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同时,他也是先秦人性思想之集大成者。他集先秦诸子人性思想之精华于一身,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他的治国之策。韩非的人性思想及其在人性思想基础上建构的治国之策,是值得我们进行探讨的。 一、好利之性无善恶 韩非是专从君主或国家的观点,论述治国之策的“法术之士”。他不像孟子、荀子那样曾辟专章论述人性问题,而他完全是在论述其治国方略时才涉及或讨论人性问题的。他的人性思想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他的治国方略之中。在他诸多的涉及人性的论述中,贯穿着的一条主线即:人的本性是自利的,并且人的自利本性是无善恶之分的。人的自利本性无善恶之分的思想,这既是他对先秦诸子人性思想的批判继承,又是他对他周围世界经验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