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刘少奇的建党思想是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 ,它们以鲜明的民族特点、完整的科学内容、严密的逻辑体系以及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而自立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之林。两位伟人的建党思想几乎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发展的相同阶段形成的 ,既有共同遵循的规律和道路 ,又具有不尽一致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两个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两刊都是1950年创刊的。《中国科学》主要发表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方面代表我国科学水平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该刊现有中、英文两种版本,为月刊,分A、B两辑。A辑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技术科学等内容;B辑包括化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和地学等内容。《科学通报》则以研究简报和研究通讯的形式扼要报道上述各个学科领  相似文献   

3.
近来一些报刊展开了“中国古代是否有自然科学”的讨论。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过高地估价中国古代科学的意义,而另一种则否认中国古代有自然科学。一方面,过高地估价中国科学的意义是不妥当的,但另一方面,否认中国古代有自然科学也是难以成立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错误是忽视了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对性和民族性,把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科学建制到中国科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建制和科学文化是构成现代科学的重要社会形态。正是随着中国的科学建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规范,中国的科学文化才逐渐发展起来。中国科学建制与科学文化关系的研究应先从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入手,考察中国的科学建制发展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而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又反过来如何作用于中国的科学建制发展,从而揭示二者内在的互动关系。中国科学建制与科学文化关系的研究可从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两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每个代表性时期中国科学建制的结构和功能、科学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二者彼此渗透、相互建构的社会学特征,这将包括科学社团、科学期刊、科学教育、科研机构、科学发展政策与法规,以及科学共同体、学术规则、科学交流、奖励系统、精神气质、科层化等层面。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两种科学活动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体制化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时起步。与近代英法两国科学体制化时期的情况相类似,五四时期中国也出现了以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为主体的科学活动: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和人文学者的科学活动。两种科学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交叉,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中国现代科学史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62~1963年两年来发表有关中国学术文化的主要书评共十篇。其中有关中国科学的一篇,有关中国政治哲学的二篇,有关中国历史的一篇,有关中国文学艺术的六篇。有关中国科学的一篇书评,本刊已于1963年第9期书刊评介栏内予以介绍,读者可以参阅。特将其余九篇摘译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修辞学发展历程也是实用和科学两种代表性价值观的选择过程。总体而言,中国修辞学研究更偏向于实用性,体现为很强的实用主义倾向。到20-21世纪之交,学界自觉地提出了科学性口号。实用与科学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人们的努力必然向着矛盾的对立面复归,试图在“实用”与“科学”之间寻求平衡点,追求一种和谐的平衡性发展。这是学术上的一种以“实用”与“科学”为两极的价值观念的矛盾运动,中国修辞学的发展正是这种矛盾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定性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思潮,似乎已是不刊之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中国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存在渊源关系和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科学思潮诞生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植于实用理性的传统文化土壤,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广泛深入的科学实践,并且存在科学派和唯物派的内在分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思潮,而是一种前科学的科学主义。它传入时正当民族救亡之际,填补了五四反传统之后的形而上价值空缺,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五四之后,科学思潮进一步意识形态化,摒弃了求真的精神。中国科学思潮没有实现中西接轨,反而因其失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认识过程的“两条道路”,关键是把握作为两条道路转折点的“最贴近的规定”.由分形理论可知,认识过程的两条道路具有普遍性.近代以降,科学的发展在整体上经历了两条道路.“两条道路”本身具有反身性.科学哲学及其与科学关系,目前所呈现出的纷争的缘由之一,在于没有区分行进于两条道路上的科学,没有觉察到科学哲学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两条道路.在第二条道路的科学和科学哲学发散的基础上,“新科学”——新的收敛正在酝酿、萌芽.中国科技哲学界在厘清自身定位的基础上面临两大挑战和机遇:其一,发展中国的“地方性”科学哲学;其二,关注并参与“新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跨历史科学和政治科学两个领域。就它与历史科学和政治科学的关系而言,它既是二者的基础知识,又是二者系统地分部门地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学自古以来就存在着重考据和重义理两种治学传统。这两种传统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高下优劣只存在于各自传统的内部。由于受“重实践”治学精神的影响,中国史学的主流是考据派,而此派在20世纪受到西方科学思潮的影响而获得了理性的形式后,更有独霸史坛之势。在“科学理性”日益向考据派渗透的今天,义理派应该大胆地向“审美的”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12.
首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论坛于6月12—14日在武汉召开。论坛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等12家单位发起和组成,论坛旨在交流和评价目前我国期刊质量水平,倡导和引领期刊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对于中国文化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他的《历史哲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两书中,采用的是一种从欧洲文化中心论看中国的观察方式。黑格尔用世界精神、两个太阳、幼年文化、空间国家和史前哲学等范畴指出,中国所在的东方是世界历史的开端,与此相应,中国精神是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直接阶段,缺乏主体和客体的分离,缺乏内在性和主观性。这种内在性和主观性的缺乏表现在中国的道德、哲学、宗教、科学和社会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 ,孜孜不倦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否定李约瑟难题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中国古代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中国传统科学虽有其弱点 ,但不能以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和近代科学的标准去评判 ,而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客观公正观点。  相似文献   

15.
论创造性综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科学与现代世界》一书中,怀特海惊讶于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和如此悠久的历史的中国,为什么如此缺少重大发现。但几十年后,剑桥大学教授约瑟夫·里得汉姆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里,反映了古代中国在技术、科学、建筑、工程、化学、天文学等领域里的发明发现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6.
人的信仰产生于实践,它分科学信仰与非科学信仰两种,具有时代性、相对独立性、层次性、历史继承性等特点;人选择信仰有多方面的原因,承认并尊重个人有自由选择信仰的权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三化"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条基本经验.三者有机统一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当代中国,三者有机统一于改革开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正> 由武汉大学发起,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日本科学哲学学会、中国科学哲学委员会、中国科学逻辑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93科学哲学与逻辑国际会议于10月2日—7日在武汉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韩国、荷兰和香港地区的学者以及来自大陆各地的学者共百余名。大会主席、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在开幕词中强调:“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中国人民正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最广博的胸怀,它可以吸收和容纳科学哲学和逻辑、技术哲学、语言哲学、宗教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及其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方式本身没有先进和落后的问题,从能否孕育近代科学的角度来评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确实存在严重缺陷。这些主要表现在忽视了人的知性在思维方式中的中心地位;缺乏分析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和综合方法等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这些缺陷影响、制约、阻滞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致使中国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我们只有从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入手,进行一场思维方式革命,发展理论思维,才能创造中国科学发展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厦门大学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华南师范大学于6月28日至7月2日在我校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中西科学思想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和企业单位的专家学者近100人。与会学者从探讨中国和西方科学思想入手,对深化和拓展中西科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进行了新的探索。一、关于科学思想的含义“有的学者提出,科学思想是对人类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理论的抽象和概括,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是从具体自然科学上升到哲学层次的科学观念的总体。有的则认为,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层次的思想形态。西方古代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一体,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现。只是到了近代自然科学系统发生之后,才有了相对独立的科学思想,中国不仅与一般哲学思想从未脱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