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音乐文化的变迁与中华音乐文化之根发生严重错位,失去了中华民族音乐中的文化传承和音乐的文化主体地位.面对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重构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尤显必要.重构之策是:把音乐放置于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认识和研究,同时,在音乐中对社会和文化进行再认识,并强调“中华母语文化”的音乐教育方略.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既是音乐文化的核心,更是世界文化的核心。本文对音乐的素质教育功能和多元文化功能进行了阐述,对音乐教育的理念及发展趋向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笔者认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应该在重视本国、本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的同时与世界接轨,走多元化音乐教育之路,这应当是我国目前音乐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发挥基础音乐教育作用服务桂林文化名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音乐教育与文化名城建设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以音乐文化为中介,构成了水乳交融的支杂的网络系统.一方面,基础音乐教育包含于音乐文化之中,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约着文化名城建设;另一方面,基础音乐教育反作用于音乐文化整体而呈现自身的价值意义,提升音乐文化在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把桂林音乐文化整合到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不仅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且为桂林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严重缺失传统民歌的内容。传统民歌是民族音乐的根,是音乐文化的魂。要想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就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民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材选编上应贴近中国国情,摆正中西音乐的比例,突出民族音乐文化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音乐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新的国际化浪潮,越来越受到音乐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高等师范的音乐教育中拓宽多元文化视野,进行多元文化钢琴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高师钢琴教育中的多元文化实践一要加强对各国、各民族钢琴音乐文化的研究,二要加强对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音乐伴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成为社会文化构成的重要元素。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轻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不高,音乐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音乐师资水平低,音乐教学设施落后。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倡导先进音乐文化的传播,发挥音乐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引导作用。要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完善音乐教育的必要设施。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树立文化自信要在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三个重要维度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必须秉持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教育中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交流互鉴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任务,传统音乐文化无疑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究中国传统声乐之具体艺术形式——中国说唱音乐的专承、发展、创新,在梳理中国说唱音乐发展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对其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延伸至音乐教育视域,思索当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实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应然思路及实然问题,寻求其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构建中的重要内容。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的构建和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校音乐教育在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在教学中树立以民间传统音乐教育为本的教学主流思想,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改革,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向着世界整体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正逐渐走向常态化和系统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离不开文化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来源于各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又寓于各民族文化之中,通过不同的民族文化体现出来,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如何全面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层次,有效贯彻落实“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相关教育中,反思其传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功能,寻求当代有效的践行路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呼应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就像自然界存在着生物链和自然生态平衡一样,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所谓的文化链和文化生态平衡。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不同文化在共同存在和互相作用的的进化过程中推动着人类的整体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并保持一种相对的天然平衡。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维护地区音乐文化生态平衡,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界和艺术界学者关注的焦点。相比其他形式的传承途径来看,学校教育传承具有可复制和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优势,更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走向普及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理应积极引入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投入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的重大历史使命中来。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国音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逐渐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教育者们的重视 ,曾因政治、经济、殖民等因素导致本土文化受到局限的国家、民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美国的音乐教育一度受到欧洲艺术与传统音乐的影响 ;在经历了几次重大教育改革之后 ,立足于本民族多元化的现实存在 ,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艺术、文化才得到了应有的关注。美国以全球性的视野 ,将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研究 ,力图成为不仅是经济上的强权之国 ,更欲逞文化上的强权之势。  相似文献   

13.
孔子十分重视音乐教育,视古乐为一完整的文化生命,主张藉音乐之教化而挺立道德人格的自我。他以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担当起古文道统的传承与延续。然其乐教思想亦有形而上之纬度,通过文献解读,我们可以窥见其以乐体道和对精神家园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4.
陈芳 《天府新论》2004,(Z2):320-321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逐渐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教育者们的重视,曾因政治、经济、殖民等因素导致本土文化受到局限的国家、民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美国的音乐教育一度受到欧洲艺术与传统音乐的影响;在经历了几次重大教育改革之后,立足于本民族多元化的现实存在,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艺术、文化才得到了应有的关注.美国以全球性的视野,将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研究,力图成为不仅是经济上的强权之国,更欲逞文化上的强权之势.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的哲学是关于一个领域的本质和价值的一整套根本信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作为音乐审美教育哲学理论最完整陈述的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撰写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成为音乐教育发展里程碑式的著作。本文以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与我国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来诠释其主导思想与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价值观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王桂芹 《云梦学刊》2011,32(4):122-124
本土化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的本土音乐教育中,各级学校教材普遍引进了原生性乡土音乐,力求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土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本土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生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特别是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对现在的音乐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他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重视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建设,主张音乐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应不断革新等,这些思想和实践,对繁荣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这一区域各民族共同发展创造所得。通过对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深度关注、发掘与传扬,充分利用区域音乐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音乐创作与科研实践,推动区域音乐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高等音乐教育资源与区域音乐文化资源的对接,实现两者的功能转换,进一步促进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面临的形式却不容乐观。在全社会都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 ,音乐教育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可以说 ,音乐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 ,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育 ,受教学设备、师资等实际情况的影响 ,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一、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一 ,教学设备和设施还达不到要求。近期 ,教育部门对某省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抽查 ,主要就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是音乐教学设备和设施是否齐…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相交织的内在要求。找到实现“第二个结合”的正确路径,须诉诸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对一些重要关系的准确、深刻而全面的把握。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地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地位,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是推动实现“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前提。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意味着要深刻把握守正与创新、规律与目的的辩证关系:既要在遵循文化传承发展内在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主体自身的选择性与目的性;又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彼此相连、密不可分,决定了要按照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依循世界文明史的重要规律,全面把握自主与外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