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藏和平解放后至民主改革前,西藏的社会还是“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的农奴制度。1958年,我到西藏参加社会历史调查时,目睹了农奴为领主支差乌拉的情况。这里,结合我的调查和近十多年来译释藏文历史档案中有关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各类官书、执照契约文书,谈谈西藏农奴制下的“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藏的人权问题,随着西藏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应该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然而,西藏的人权问题却在世界上成为一些人的热门话题。三十年来,不断掀起所谓“人权”的浪潮,攻击西藏的民主改革,诬蔑西藏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何看待西藏的人权问题?本文试从西藏民主改革的角度来说明西藏人权问题的实质,以请教各位专家和学者。一什么是人权?按照17、18世纪传统的资产阶级人权观念,人权是指个人应当享受的  相似文献   

3.
从统计数字看西藏的基本人权李玲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权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按照与人类生存利害关系的不同,人权可分为基本人权与非基本人权,在基本人权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我国西藏脱胎于封建农奴制社会。其人权状况如何,历来颇有分...  相似文献   

4.
1987年9月,在美国众议院人权小组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达赖喇嘛发表“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讲话,提出要尊重西藏“人民的基本人权和民主自由”的要求。12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西藏侵犯人权的修正案”。今年4月达赖喇嘛又到西欧进行了访问。意大利众议院提出支持西藏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十七条协议的四十周年纪念日。这是西藏人民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日子。根据协议,1956年西藏成立了自治区筹委会,这标志着西藏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代表着西藏百万人民利益的新的人民政权出现了。1959年7月,随着西藏农奴主叛乱的平息,结束了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之后,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流亡海外的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在国际上四处奔走,游说西方社会,高谈所谓人权问题。某些西方人士或受其蒙蔽或有意借题反华,也纷纷附和,侈谈所谓“西藏人权问题”。其中不少言论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甚至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这不能不引起国人注意。本文就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主要内容和某些观点进行探讨;并将新旧西藏的人权状况作一个对比分析。并依据我国人权理论揭露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的实质所在。“西藏人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试图永远保持封建农奴主阶级在  相似文献   

7.
西藏社会从封建农奴制跃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和1959年,对于西藏人民来说,是永远难以忘怀的岁月。1949年10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I年之后,处在共和国边疆民族地区的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挫败了封建农奴主发动的旨在把社会拉向倒退的叛乱,砸烂了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度,进行了民主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两件大事的发生,迅速改变了西藏人民的历史命运,昭示了西藏由封建农奴制度跃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西藏从封建农奴制跃入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略谈西藏封建农奴制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封建农奴制是在吐蕃奴隶制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旧的社会制度中往往孕育着新的社会制度的某些萌芽,而在新的社会制度中也往往保留着旧的社会制度的某些残迹。公元8世纪中叶以后,吐蕃的疆域日益扩大,农牧业生产发展,商业交换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吐蕃与周边各地区各民族尤其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吐蕃社会势必受到先进文化的影响。吐蕃占领唐朝河陇地区近百年之久,对当地的人民采取了  相似文献   

9.
30多年以前,我对西藏社会进行调查时,亲眼看见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农奴和奴隶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的悲惨生活,体会了广大农奴对农奴制度的愤恨。最近十多年间,我又数次入藏,与西藏经历过旧社会生活的各阶层人民一起回忆、探究封建农奴制度的各个方面,对西藏农奴制度有了更深刻、系统的认识。大量材料证明。原有的西藏社会已经走到了衰落的绝境,不废除这个腐朽落后的制度,西藏民族就谈  相似文献   

10.
旧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特点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农奴主阶级依靠封建专制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对农奴的人身进行控制,进而对西藏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人权首先是应有人身自由,但在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下,农奴主随意剥削、奴役和支配农奴人身,甚至连同土地一起转让、赠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人权文书看西藏废除农奴制度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张江华1959年西藏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昔日农奴的人权状况较之从前有了根本的改变。但达赖集团及其国外同情者却否认这种变化,也否定西藏存在过农奴制度。本文用学术研究的眼光,回顾了我国学者对...  相似文献   

12.
一 西藏农奴制的确立时期。13世纪中叶,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驻凉州(武威)时,与萨班和他的侄子八思巴即萨迦第五祖罗追坚赞等于1247年在凉州会商好归顺条件,得到卫藏僧俗农奴主首领的一致赞同,从此元王朝在西藏地方委派官吏,驻扎军队,征收赋税,实行有效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前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与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是中国各族人民革命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及亲帝分离主义分子斗争的伟大胜利。协议签订以后,斗争并未就此结束,贯彻执行协议与破坏协议的斗争仍然是十分尖锐激烈的。这种斗争集中表现在维护祖国统一和主权  相似文献   

14.
从藏巴汗《十六法》看旧西藏的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一些敌对势力编造所谓“西藏人权”问题,极力美化旧西藏的社会制度,恣意诬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及现行政策。关于西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充分享受的人权,世人有目共睹,而对旧西藏的人权状况尚有许多人不甚了解。一种社会形态的人权状况,集中反映在该社会的法律制度上。今根据旧西藏的代表性法典——藏巴汗《十六法》,分析旧西藏社会各阶层成员不同的法定权利,帮助公众进一步了解旧西藏的人权  相似文献   

15.
《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一书由多杰才旦同志主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共同编著。全书洋洋60余万言,汇聚了国内老一辈藏学专家及青年学者的智慧。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汉藏文档案资料及珍贵的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对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进行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剖析,将这一课题的综合研究引向深入。多杰才旦同志在该书前言中回顾了有关西藏封建农奴制研究的历史后,指出:“对于西藏封  相似文献   

16.
从“蕃”和“乃”的词源看西藏农业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远古时期的旧石器时代,西藏高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可见,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藏语因此也保存了许多古词,本文仅从“蕃”和“乃”字的词源探讨西藏农业起源的一个侧面,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从“蕃”看西藏农业的起源 自古迄今,藏族一直自称蕃(bod)。那么“蕃”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呢? 近代西藏著名的历史学家根敦群培在其所著《白史》中记载:“吾等此处,以最初时在自己语中即呼之为‘蕃吉域’(蕃境)”,在《贤者喜宴》中也可看出“蕃”早在松赞干布前就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立法层面剖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现在等几个阶段中西藏人权保障的不同特点,总结了我国西藏人权法律保障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勾画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西藏人权的法律保障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一、农奴主对牧场和牧奴人身的占有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藏语“羌塘”,意为北方的草坝。东西约2400公里,南北约700公里,约占西藏自治区而积的三分之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为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所组成,低处常潴水成湖,多鱼类、兽禽、药材矿藏。“羌塘”为西藏的主要牧业区,有些地带冬季严寒到零下30°—40°。  相似文献   

19.
阿沛·阿旺晋美副委员长在今年3月31日答中外记者问时,再次强调指出:拉萨骚乱不是人权问题,而是少数分裂主义者分裂祖国、危害国家主权统一的暴行。“人权”这个抽象的概念,系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最初是由英国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时提出的,曾体现在1679、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的《人身保护法》和《权利法案》中,在1776和1789年的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中,得  相似文献   

20.
西藏可投资从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发家史”看西藏的投资环境文/唐小可藏族人民使用哈达,正如汉族人民使用鞭炮那么普遍。但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西藏200万藏族人民送往迎来和各种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哈达,一直都是内地或国外生产的。直到1995年9月,这一格局才被打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