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决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文章将从西方汇率决定理论出发,吸收西方有关汇率决定理论的合理部分,并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探讨和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相似文献   

2.
3.
《统计与咨询》2010,(3):2-2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2010年6月19日发表谈话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时间序列断点检验和自回归模型,分析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的响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的响应并不完全,具体表现为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调整机制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的推进并没有保持完全同步;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对2006年1月4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产生显著响应,具体表现为2006年1月4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并没有导致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调整机制发生显著变化;人民币汇率对2015年8月11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产生了显著且即时的响应,具体表现为2015年8月11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导致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调整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估计出人民币均衡汇率.重点考察了200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失调的情况,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实际汇率并没有趋势性偏离均衡汇率,但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程度呈逐步扩大趋势,因此需要进行汇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失调程度如何?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知道人民币均衡汇率,以作为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失调程序如何的标准.本文采用1982-2004年度的数据,运用Elbadawi的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模型来估计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并计算了汇率失调程序,另外还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失调的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文章利用1994~2011年的季度数据对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进行了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实际有效汇率和长期均衡汇率之间的错位程度.结果表明: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先后经历了两次低估和两次高估,总体上不存在严重的汇率错位.  相似文献   

8.
9.
文章采用计量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有效汇率对我国出口和进口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汇率与出口、进口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汇率的升值对我国的出口具有短期消极影响,但影响微弱;尽管汇率的变化与我国的进口的关系与理论基本一致,但在统计意义下,汇率并不影响我国进口.文章认为促进出口和推动对外贸易,不能单纯直接依靠调节汇率,而是需要通过外部需求来调节,通过扩大内部需求,间接推动外部需求,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rkov链的人民币汇率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2006年5月25日--2007年5月25日人民币兑欧元的50个周汇率数据,通过建立Markov链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及其走势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中长期存在小幅升值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陈强 《上海统计》1996,(3):18-21
人民币汇率水平是高是低的问题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业界乃至寻常百姓,人们对这个问题都比较关心,但在看法上却往往意见相左,即使到了汇率“并轨”以后的今天,这种分歧仍然存在。很明显,要使人们在人民币汇率水平是高是低的问题上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一是要给人民币高估低估作明确的定义(即给出一种评估标准),二是要改变这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为此,笔者在对人民币高估低估的评估标准作一个界定的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测算方法作了一个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VAR、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对我国境内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CHY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市场)和无本金交割人民币远期市场(NDF市场)之间的即期和远期汇率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即期汇率上,汇率的决定因素逐步从CNY市场转向CNH市场;而在远期汇率决定因素中,NDF市场对CNY市场、CNH市场的远期汇率影响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田大伟 《统计研究》2005,22(12):17-3
一、人民币升值外部压力分析(一)贸易顺差的升值压力中国的最大贸易出口国是美国,中美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额的很大比重。这里仅以美国为例,2004年,美国的全球贸易出现了约5000亿美元的赤字(逆差),按美国方面的统计,与中国的贸易赤字超过了1000亿美元,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1/5强。而美国把这归咎为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其实这与美国自身的经济、贸易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1.美国经济自身原因。由于美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其劳工成本非常高,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大批迁往国外,传统的制造业成了“夕阳工业”,已经无法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国内地区差距产生影响的两种传导机制,即对外商品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两种渠道。为检验此结论,将全国分为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计算Theil系数得到地区差距的指标体系;再结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利用滞后阶数扩展VAR模型(LA-VAR)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论:人民币汇率对国内地区差距具有显著格兰杰影响,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还进一步揭示了影响的方向。这说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各地区的冲击具有非对称性,基于Grauwe(2003)的研究:人民币版图内的货币体系运行具有较高的净成本。在此现状下急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缺乏稳健性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合运用ARCH类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特性进行数据挖掘,在分析样本数据特征之后,文章依次建立了ARMA均值方程、G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异方差性、持续性和不对称冲击,其中负冲击将加大波动而正冲击对波动影响轻微。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控制汇率变动的幅度和节奏以及建立完善的汇率衍生品市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模型,对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汇率收益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收益序列具有左厚尾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集群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较强的记忆性,且前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本期的影响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建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GARCH模型,对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服从正态分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收益序列具有左厚尾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集群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较强的记忆性,且前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本期的影响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H类模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汇改以来,尤其是进入2007下半年以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和波动幅度显著增加。文章使用ARCH类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波动率聚类特征;外部冲击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且冲击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同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因素相比,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会造成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波动。这些特征要求市场参与者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谨防人民币汇率过度升值。  相似文献   

19.
程婷  田野 《统计与决策》2012,(21):161-165
文章运用季度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对中国吸收FDI的影响。从全国层面上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与FD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区域角度,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吸引来自美国和欧盟的FDI,并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较大,但日本和香港的情况则相反;人民币汇率的频繁剧烈波动会减弱FDI的吸引力;中国的市场规模、对外开放度对FDI流入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为背景,以BEER现代汇率决定模型为基础,依托1980~200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所建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决定、失衡及调整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是构成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运动轨迹;1994年以后,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趋于完善,但由于受制度因素、货币政策因素、贸易政策因素、相对劳动生产率因素以及资本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严重的低估,并于2004年前后达到谷底;2005年后,汇率有升值趋势,情况略显好转,进口增加显著,顺差减少,国内外失衡状况得到改善.表明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后,对如何加快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