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伟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1):1-7
埃里克森教授在对美国加州夏斯塔县牧民处理纠纷方式进行实际考察的基础上,运用法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论证了非正式规范存在的正当性,驳斥了流行的法律中心主义话语,从而呈现了一幅由多种规范体系构成的多元社会秩序图景。该书的贡献在于,将法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运用到分析非正式规范,而不足在于"福利最大化"假设存在着错误。 相似文献
2.
媒介秩序与法律秩序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229-232
在当今社会,法律秩序与道德秩序是约束、规范人们日常言行举止的两大秩序范畴,而道德秩序最有力的武器便是通过社会舆论建构起来的媒介秩序。媒介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法律秩序,但它更主要地是体现道德秩序。分析媒介秩序与法律秩序的冲突和协调,可以充分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社会发展思路,也可以充分促进人们的道德水准提升及法律意识增强,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光宁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5):108-111
法律方法问题逐渐成为近几年法理学中的研究热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法律解释问题依然备受人们的关注。陈金钊教授等学者的新作《法律解释学》较为系统地对法律解释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全书围绕的核心问题就是"法律解释是什么"。这一贯穿全书的线索可以按照从形上到形下的顺序进行理解:法律解释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同时也代表着权力,更是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法治的深入推进,法治有赖于多元力量的推动方能实现。《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研究》一书从社会学和法学两个学科的视角深入地揭示了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的内在关系。良好的法律秩序是法治的重要表征,随着社团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法律构序的主体已不仅是国家机关和公民,而还应该将社团组织包纳其中。社团组织在立法参与和权力制约等方面具有积极的表现,可为法律秩序的形成和法治的达致提供越发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王云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8-128
近年来,关于诉讼与社会秩序的问题,已成为学界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中、 日、美等国不同领域的学者就此展开过广泛的对话. 但在这些讨论之中,我们却发现秩序维护的主体——"人"是缺席的,或者说在相对固化的结构性研究中缺乏了流动着的人的存在 . 相似文献
6.
纪建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17
受传统法治理论的影响,目前理论界、实践界有夸大法的作用的倾向,并设计、实施了许多适用于法治理想国的理论、技术。但在现实世界,尤其是在熟人社会中,促成并维系秩序的并非法律,而是自发形成的社会规范;此外,私力救济也仍然大量存在。而无论是社会规范还是私力救济都有其存在的法社会学、法经济学基础。所以,我们应当正视法治理想国与真实法治世界的差异,建构符合法治现实的理论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孟凡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184-185
RobertBleyVroman的文章《什么是外语学习的逻辑问题?》,围绕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逻辑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著名的“根本不同假设”,认为普遍语法在成人的外语学习当中不起作用。该假设有利于探究儿童与成人二语习得的不同,对于外语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不能解释为何成人当中也有一些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因而显得... 相似文献
8.
马岚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道格拉斯的《洁净与危险》提出了有关肮脏的三个问题,表明肮脏不是一个单独的和孤立的事件,它是一个分类系统。人类不断地从个人的和集体的经验中创造出意义的模式,一个象征分类系统一旦建立起来,它就会经常地得到强化,社会规则的结构则是象征和宗教现象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作为此次两会的焦点之一, 1993年开始起草的《物权法》,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以来,其讨论、修改历时四年,先后审议过七次,屡创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在支持和反对的各种声音中,广大老百姓关心的是,这部法律的通过,给他们的生活和切身利益带来的究竟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物权法》是一个技术性很强、仅限于在法律精英当中探讨和争论的话题,它距离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太远,其实不然。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物权法》“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作为被称为“社会生活的圣经”的《民法》中最重要的编目,《物权法》试图为公民的合法财产撑起一把法律的保护伞。物权,简单来讲就是对物的权利。《物权法》主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物”是谁的;第二,对这个“物”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其他的人有什么样的义务;第三,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的人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物权法》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定纷止争。通过加强对物的保护,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第二,促进物尽其用。通过规范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为权利人充分利用财产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作为普通老百姓,对《物权法》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五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是《石头记》,还是《红楼梦》?——兼评《红楼梦》书名的翻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历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2):32-35
是<石头记>,还是<红楼梦>,其含义是很不一样的.这不仅是<红楼梦>这一名字的文雅、迷离,不似<石头记>的质朴、显露,更因为<红楼梦>一名契合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如梦"的儒道哲学思考--与小说空、色、情这些主题架构相一致,从中不难看出,"梦"在语言和文化的所指和能指,远非类似把玩的"石头"所能比肩.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圣哲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6):35-41
本文从艺术的本质特征出发,从哲学层面对艺术感、艺术创作规律及人们欣赏艺术的情感走向做了剖析,分析了艺术感觉的形成条件,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及艺术创作的工具进行了分类.还对艺术作品的主要特性进行了视角独特的论述.本文基本上从哲学层面回答了什么是艺术的问题,提出了艺术研究的一系列新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享受,是一些流动的想象,是一股清新的感觉,她并非现在社会独有的时尚,而是一个永恒的传奇的经典故事,在岁月流逝的瞬间,炫目耀眼,在浩瀚的历史时空里,娓娓讲述……浪漫是什么?浪漫,在我的理解中,是心态。朋友相聚众情愉悦,能感受浪漫,不就是在体验生命的释放与张扬吗?说真的,当你漫步高山流水之间,能觉察这世界是多么的空灵和纯净;当你身陷大漠荒野之中,会感到胸怀宽阔,包容乃大;当你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生命意识正被唤醒,而那久已干涸的心泉也禁不住地汩汩流出,浪漫的甘甜……浪漫是什么?浪漫,在我的眼里,是斑斓绚丽的色块,宛如一幅动人的… 相似文献
14.
顾晓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8-81
在纪念当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又一部反映他思想精髓的巨著《索绪尔:迷途指津》付梓问世了。这本书不仅详细描述了索绪尔的生平,而且以索绪尔的亲笔手稿为基础详细描述了索绪尔1910—1911年的13次授课情况。它是一本更能体现索绪尔深邃的语言哲学思想的巨著。文章介绍了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并指出了索绪尔语言学的六个观点。最后指出了这本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16.
张芬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3,(10):10-11
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允许设立外资银行等与民众息患相关的金融改革创新措施将在上海自贸区内逐步得以实现,但这些会给投资者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99年由福建省永安市燕东街道林业新村居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担任林业新村居委会主任,2002年换届选举,连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兼社区党支部书记。回首当初,居委会工作对我来说,是一项陌生工作,当时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不辜负党托众望,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可是迎面而来的却是:治安不稳、环境杂乱、杂草丛生、公共场所乱搭建、花坛成了私人菜园,便民服务网点寥寥无几,夜间一片漆黑,看病没有卫生所,早点没有小食店,买菜没有菜市摊,文体活动场地不能满足需求等一大堆难题,真使我难于招架,当时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暂时稳住局面,却不… 相似文献
18.
范胡克(Van Hoecke)博士是布鲁塞尔(?)日亚综合大学法律系教授。我们所摘要叙述的这本书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是专门供盎格鲁撒克逊地区法学家之用,并尽可能给他们一个更明确的概念—欧洲大陆法学中法的理论。“法的理论”完全是欧洲大陆法系使用的“典型的日尔曼概念”而不是盎格鲁撒克逊法律思想所惯用的“jurisprudence”(法理学)概念。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范胡克叙述了 相似文献
19.
20.
肖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塘镇:乡镇社会的利益博弈与协调》一书通过对村级选举、涉煤利益、村组利益、征地利益、镇干部身份利益等博弈事件的案例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乡镇社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与协调。作者发展性地提出了作为武器的弱者概念,建构了依势博弈的理论解释框架,丰富了乡镇社会理论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