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公民道德教育中的良心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心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有良心”来赞誉某人的道德行为,用“没良心”去谴责某人的非道德行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道德教育,一定要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良心观,培养从业者高尚的职业良心,唤起每个公民负责任、讲道义的公共良心。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国家发展的强大支撑,是社会文明的鲜明体现,是时代进步的衡量尺度,是民族复兴的恒久动力。要在全社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在社会道德积极、进步、向善的主流情况下,本文对我国现阶段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关于培育民族精神对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新时期加强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以民族精神的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局;坚持以民族精神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方向;用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民族精神的基础——和谐文化化育人心。  相似文献   

3.
荣辱观教育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荣辱评价,引发人的荣誉感和耻辱感,唤醒人的良心,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接受并自觉遵守与社会相适应的伦理规范及道德条目。它直入人心,依托于道德实践者的主体自觉,为培育公民道德人格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作为新时期公民道德践行者的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现代公民道德责任的要求,全面正确地理解自由。公民道德责任是其他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生长点,公民道德责任的社会功能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精神基础,是公民实践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具有约束和规范公民日常道德行为的作用。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的内化指向即为重构道德良心的知、情、意结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道德是“知”的主要构成,诚信构成了公民良心的情感体验,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意”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是传播道德知识、培养道德素质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实现社会道德建设最终目的的一种基本方法,所承担的使命是传释道德、培育良心。其中,传释道德只是道德教育的初级使命,培育良心才是道德教育的最终使命。良心是个人在道德方面的总体性心理反应机制,是个人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的道德意识的集成物,具有直觉性、自律性和道义性的特点。良心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有无强弱之差异,这一状况源自个人后天的社会阅历和所受教育的程度,因而良心基本上是个人后天社会化的结果。道德教育培育个人良心,需了解良心在个人那里的五条内生路径,即自然的类道德倾向、种族文化遗传在个人身上刻下的道德文化密码、个人对现实人际关系的体味、宗教信仰和人生信仰的驱动、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于人的必要性和意义。其中,除人际关系状况是教育者所无法掌控的之外,其余路径则都是道德教育可资利用的。  相似文献   

6.
徐旭东 《金陵瞭望》2010,(24):81-81
长期以来.江宁有效引导公民道德实践.规范公民道德标准.有效地提升了全社会的文明水准和道德水平.培育塑造了戴玉银、吴克有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江苏省道德模范.公民道德建设在与时俱进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内涵、起点和侧重点不同,适合的青少年群体也有差异,但道德养成是道德内化的基础,道德内化是道德养成的深化;两者客观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来保障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的积淀、确立。道德养成与道德内化关系及作用机制的原理对我国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在于:应以内化为目的,重在从基本道德养成抓起;认真研究和遵循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规律,依照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整体推进未成年公民道德品质的建构和良好道德人格的完善;根据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群体差异,有侧重地做好青少年公民道德素质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有赖道德的支撑,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包括人自身各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育公民道德行为是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道德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社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社会的道德运作机制。对当代中国道德运作机制的研究,有利于理解和实践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道德运作机制是一个包括道德引导机制、道德监督机制、道德教育机制等的复杂系统。道德引导机制又包括社会舆论引导、风俗习惯引导、良心形成等内容;道德监督机制包括党政监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新闻舆论、大众传媒的监督;道德教育机制包括社会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自我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良心     
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特点,要求人类用生态良心提高内心生态意识的自觉,形成一种崭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生态良心作为人类自觉形成的一种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影响着人类的生态道德观念,指引着人类的生态道德实践。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反思是人类对自身生态行为的检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是导致生态良心困境的理论根源,而道德相对主义则成为生态良心的行为羁绊。生态良心内涵的外在表现,在伦理上为生态道德提供标准,在价值观上体现生态文明理念,为人类突破生态道德的瓶颈提供方向。培育生态意识、汲取文化智慧、践行生态道德应成为生态良心素质提高的指向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主要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联系和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等三方面,就道德建设中的几个认识论和辩证法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并试图通过这种探索,深化人们对公民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试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建立,离不开公民主体所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支撑.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民道德建设,既要弘扬和培育传统"和德",又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永恒道德论作出科学批判,蕴含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逻辑和原则导向,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捍卫、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公民道德建设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理论与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为此,中华民族在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应当认真传承道德传统的理念与精髓,科学认知与把握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与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研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之中,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4.
会计活动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而会计良心作为会计活动的道德底线,是会计行为的调节器,也是市场经济秩序良好运行的道义保证。企业的会计良心和会计师的职业良心构成了会计良心的二元结构。当下,必须通过开展会计专业伦理教育培育会计良心。  相似文献   

15.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针对《纲要》中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了思考、探讨和阐述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内容方面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实践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既是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又是现实社会的召唤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社会道德的具体规范应始终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道德社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社会的道德运作机制。对当代中国道德运作机制的研究,有利于理解和实践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道德运作机制是一个包括道德引导机制、道德监督机制、道德教育机制等的复杂系统。道德引导机制又包括社会舆论引导、风俗习惯引导、良心形成等内容;道德监督机制包括党政监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新闻舆论、大众传媒的监督;道德教育机制包括社会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自我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公共领域是培育公民道德的社会沃土,公民道德是公共领域的道德支撑.我国公共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的催生,但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完善仅有政治、经济的依托是不够的,还需要公民道德的精神涵养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动维护.目前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在取向、基点、内容和功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其本应具有的公共领域涵养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前提条件、“生态宜居”的有效举措、“乡风文明”的关键环节、“治理有效”的核心所在和“生活富裕”的基础保证。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个体的崛起在增进广大农民现代性意识、促使农民群众走出传统的同时,也给农民的精神世界和道德认知带来新的挑战,农民的价值判断趋于多元、公共精神趋于式微、集体观念趋于弱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突出,农村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着多元整合困境、公共性培育困境、价值取向困境和组织保障困境。新时代,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民,增进农民的价值共识,夯实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基础;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夯实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基础;以乡村文化构筑新型乡村社会“共同体”,重塑农民的集体主义意识,夯实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主要目标,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力,夯实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强调了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性原则。坚持道德建设的实践性原则是道德教育自身规律性的体现,更是我国现阶段公民道德教育的现实要求。应从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全民道德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决议》又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我们的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文明建设、民主法制观念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