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短篇小说在中国古代虽则源远流长,但古代并没有“短篇小说”的概念。本文从近代报刊确立“短篇小说”栏目入手,揭示短篇小说在近代崛起的原因,它们的发展线索,指出它们与传统小说不同的思想内容以及形式技巧的变化。并且特别分析了民初短篇小说的发展和成就。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代短篇小说这一文类逐渐成型而独立。某种程度上,它与诗歌的距离比与长篇小说的更近。《小说月报》的“短篇独尊”观念是对世界文学潮流的应和。革新前后的《小说月报》在实践中和理论上探索着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性质和特征,初步回答了“现代短篇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曼斯菲尔德的《苍蝇》傅子柏新西兰“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Mansfield)的短篇小说《苍蝇》,“对事物和事件使用了准确有形的象征”①。乍一看来,“苍蝇”与“战争”毫无关联,但细加品味,却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  相似文献   

4.
姚雪垠虽然从一九三八年创作《春暖花开的时候》起,“兴趣和追求就转向长篇”,而“对写短篇小说的兴趣淡了”,但写作中、短篇小说,确实是他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站。据作家自己回忆,他的第一篇作品就是一九二九年发表在《河南日报》副刊上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戴永夏 《社区》2014,(26):14-15
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而,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而,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  相似文献   

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生命比较短暂,但是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其短篇小说对整个英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被关誉为“英国契诃夫”、“英国短篇小说大师”.苏珊·S·兰瑟的女性叙事学理论把女性作家的叙事声音划分为“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等三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主要采用了苏珊·S·兰瑟前两种叙事声音.因此,曼斯菲德尔短篇小说的女性主义叙述类型主要有“个人型”和“作者型”等两种.文章对曼斯菲德尔短篇小说的叙事类型加以阐述,指出其“个人型”叙事模式,主要是“局外人”身份的自我“不发声”以及“作者型”叙事模式,主要是女性人物发出独立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微型小说称谓不少,如小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等,而这种文体小说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并流行世界各地。从“微型”、“小小”、“超短篇”、“一分钟”等这样诸多的修饰语对小说的限制,说明对这种文体在文字与语言上的精炼要求。正如日本“一分钟作家”星新一著的《一分钟小说》续集编后记中论述的那样:“假如短篇小说是生活之树的枝丫或片叶,一分钟小说则是裹着幻雾梦云的叶上的几道筋脉、枝上的几朵飞絮”,真是小得微乎其微了。可作家刘绍棠却说:“小小说是一个大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具有现代文学特征的短篇小说,由吴跚人肇其端绪,初步展现了二十世纪开头中西文化交汇的痕迹.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看,短篇小说最早者为宋元时期“说话人”演出所依据的“话本”,发展至明代,逐渐脱离说话人“底本”而趋于书本化,由文人创作,较著者为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但这些短篇小说皆涵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类似中篇小说的缩写,真正截取生活中的片断加以典型化,以小见大的“现代型”的短篇小说,则在晚清末季始出现,毫无疑义,乃  相似文献   

9.
埃德加·爱伦·坡提出的“效果统一论”为短篇小说建立了指导性原则。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是这一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文章从主题、象征和反讽技巧以及自述式议论等方面论述了爱伦.坡是如何应用“效果统一论”的。  相似文献   

10.
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技巧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生命力十分旺盛的艺术形式在英国的成熟是以亚斯菲尔德的出现为标志的。曼斯菲尔德在创作形式上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成功地熔于一炉,发展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洋溢着诗意的风格.扩大了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把短篇小说的审美意识带给了读者。她一直被誉为短篇小说“风格大师”。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莫泊桑(1850—1893)共写有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中短篇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独特而高深的艺术造诣,使莫泊桑成为短篇艺术的奇才高手,被他同时代的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郎士推重为“短篇小说之王”。无独有偶,东方也有一位小说作家很与莫泊桑相似,他就是印度的普列姆昌德(1880——1936)。普列姆昌德共写了三百余篇短篇小说。并以他的实践把印地语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他的短篇小说题材涉猎广泛。艺术表现多样,这使他在印度同样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莫泊桑和普列姆昌德分属西方近代和东方现代的作家,两人生活的时代,所处的社会条件都极不相同。但他们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却极为相似。他们的文学实践也多有相通之处。特别是,他们同以短篇小说的创作给批判现实主义文库增添了瑰丽的珠宝,这使我们有兴趣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试图以两人短篇小说外在的相似性入手,探究其内在的相通与相异。  相似文献   

12.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诗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戈尔短篇小说独特的风格中最为鲜明的东西就是其中的诗化特征。本文全面阐述这一特征,并提出印度诗学中的“味论”加以说明。从而证明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不仅在语言和激情方面而且在创作准则和理论基础上都与诗歌攸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另类小说”,是指一些书写方式或叙述对象“非常规”的小说,并无褒贬之义.选取中短篇小说的文体,并将网络穿越小说纳入“另类小说”,试图打通纯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界限,从整体上把握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的流变轨迹,为观照新世纪文学提供新的路径和角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代文坛上,茹志鹃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素为评论界所称道,本文拟从作家的审美理想与她的短篇小说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就正于先学。茹志鹃的创作大体可以“文革”划限,分为两个时期:“文革”之前为前期,“文革”之后为后期。自一九四三年在《申报》副刊发表第一篇小说起,茹志鹃就在创作上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以他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的作品,独树一帜,脍炙人口,成为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之一。近二十年来,日本作家星新一(1926年出生)从事短篇小说创作,(其中大量是超短篇小说)以他“短小、新奇”的作品大大开拓了日本文坛超短篇小说的新领域。欧·亨利与星新一,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他们所处的时代、生活的经历、创作的内容、运用的技巧各自不同,而他们的作品为什么能产生同样巨大的艺术魅力,震憾无数读  相似文献   

16.
阿根庭小说家博尔赫斯是二十世纪以来,对短篇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他曾因被誉为是“一位把美学的表现手法与拉美本土经验完美结合的大师”,而获得了西班牙语文学创作的最高奖项“塞万提斯”奖。其创作的“迷宫”小说蜚声于世。对于曾经拥有过爱·伦坡、欧·亨利、莫泊桑、契可夫等大师的短篇小说王国来说,博尔赫斯那深奥玄秘、优美耐读的短篇小说,无疑是提供了一种有独特启迪意义的范本。同时,博尔赫斯的创作也再次证明了人类对自身状况的思考方式是多元的,而这种多元性,亦是作家创作个性多元化的表现。博尔赫斯的小说之所以…  相似文献   

17.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古代通俗白话短篇小说的杰作 ,但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划入俗文学的范围 ,归入文化小传统。相反 ,“三言”较多地体现了儒家正统思想 ,与处于自发状态的说话艺术和宋元话本小说有较大差别。它们在思想内涵、文学形式、审美趣味上都发生了变化。“三言”是白话短篇小说雅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前茅盾就曾要求短篇小说“写得短些,再短些”,以后文坛上几乎年年提倡“短”,呼吁“短”,可就是短不下来。几乎与提倡短篇小说“写得短些,再短些”的同时,报告文学的研究者们也一再呼吁报告文学“写得短些,再短些”。比如甘惜分教授在《报告文学简论(代序)》一文中就说过:“长短无定格,长者长之,短则短之,由题材和作家个人风格决定,但目前似有一种越来越长的倾向,动辄几千字,万把字,这个篇幅就吓退了不少读者。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很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从一八八○年到一八九○年的十年间,创作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品,先后发表了三百五十多部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一卷诗集,还有几篇杂著。他的主要成就是中、短篇小说,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被同时代的法国批评家朱尔·勒梅特尔称为“在一个并非完美无缺的流派中,几乎是一位无可指责的作家。”莫泊桑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加拿大文坛涌现了一批卓有成就、享誉世界文坛的女性作家。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艾丽斯·蒙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蒙罗小说的魅力在于她善于通过对“小说真实”的成功创造 ,通过她的小说 ,让读者透过实际、平凡、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的表象 ,感受生活的美与诗意 ,体会生活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蒙罗的著名短篇小说“爱的进步”,探讨、展现蒙罗小说的这一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