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西方传统语法、语用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对条件句的研究,指出其优缺点。通过综合功能法分析了法律条文的条件句类型和语义,说明条件句的分析从多角度进行能得出更好的启发 分析了汉语条件句的研究方法,发现其经历的阶段和过程与西方语言学相似,可以后者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英语中条件句的研究是语言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对于不具备真值的If-非真实条件句的研究却往往局限于语法层面.在语言交际中,If-非真实条件句作为自然语言而大量存在着,它可能是礼貌的委婉语,也可能是欲扬故抑的低调,还可能是酸涩的反语,同样的一种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和修辞意义.语用和修辞框架中的If-非真实条件句,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的条件句有很多种,其中有可能实现的条件句,也有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句。就词语表达而言,可分为单词表示的条件句、短语表达的条件句和特殊结构表达的条件句。通过对可能实现的条件句的总结、分析和例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条件句的构成、功能和语用实效,同时能对其更加准确地掌握和运用,实现更有效地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4.
根据If条件句中动词的不同形式,条件句可分为8类。这8类If 件句的结构和语义的用法各不相同。研究If条件句If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主、从句间情境发生的时间关系入手,探讨了If从句表示将来含义时,谓语动词何时用一般现在时,何时选择Will结构。文中首先将条件句分为时联性条件句和无时联性条件句两类.然后重点探讨时联性条件句,认为时联性虽件句可分为纯时联性条件句和非纳时联性条件句;在纳时联性条件句中,If从句中的调语动词用一般现在时;在非纯时联性条件句中,If从句中的渭语动词选择Will结构。文章还用测检法验证了If从句句法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经典逻辑中的一些有效推理规则对自然语言条件句推理的失效导致条件句悖论.情景语义学认为,造成条件句悖论的原因跟条件句所描述制约关系的背景条件有关.信息流理论继承情景语义学使用内涵方法处理内涵问题的传统、使用信息通道的概念在通道等级系统中表征条件句所描述制约关系的背景条件,对造成条件句悖论的原因给出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根据信息流理论对条件句悖论的分析和解释,本文进一步分析阐释信息流理论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哲学基础.在本体论上,信息流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由情景和关系构成的关系网络.在认识论上,信息流推理与认知主体及其知识状态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反事实条件句的特异性表现在:用传统理论去解读反事实条件句会使一些事实上无效的推论模式合法化,而对某些逻辑上可信的推论形式反而核证不了.通过分析,强化前件原则、传递原则和假言易位原则,应用于反事实条件句并不失效.有“析取前件”的反事实条件句也可以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8.
哲学家从意义角度研究"If"条件句,而教学法语法学家从它的形式结构来探究它.Dancygier的"构块语法"则将二者的研究角度结合起来.这种方法着重于条件句形式的各个方面是如何产生条件句所要表达的各种意思的.Dancygier认为将条件句分为"中性"或"开放"和"非真实"或"封闭"两类是不充分的.她运用"预测情态性(predictive modality)"和"后指(backshiR)"两个概念将条件句分为"预测性"和"非预测性"两类.利用这个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If"条件句前提句中一般现在时标将来的语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形式语言学视角下,运用可能世界理论,以“如果”引导的条件句为例,分析汉语反事实条件句的反实性及预设的触发,旨在验证Alfred Bloom(1981)的观点,即说汉语的人是不是真的不善于反事实思维.研究发现,反事实条件句中的反事实信息并非由“虚拟式”传递,汉语条件句中没有虚拟式,并不影响汉语反事实条件句预设的触发,说汉语的人与说英语的人具有相同的反事实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多种不同的语义关系都可以进入if条件句,Sweetser提出三域进行分析;这一分析细致深入,但略嫌共性概括不足.充分条件性是if构块式大家族的背后同一理据的假设;据此,if条件句大家族分为两大构块式群,下分四小类.这个大家族是一个典型范畴,第一小类典型条件句作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最典型的成员,以下各小类向着边缘成员演变,构成了一个连续统.对if条件句的理解,要通过常规推理,将从句一主句的关系补足为充分条件同其结果的关系.if条件句的多种意义最后都可回归到充分条件性,这就是各类if条件句最后都可归入if构块式大家族的同一理据.这一研究再一次表明了含意本体论的常规关系和常规推理理论在研究构块式的理据方面可能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是否能在译文语篇中得以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是否能实现。文章主要探讨了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此外还浅析了影响译文语篇连贯的两个因素及对此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清代校勘学大师卢文弨从事校勘事业的基本情况,以《抱经堂文集》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收集于其中的卢文弨现存书信,着重探讨了书信中的校勘思想和方法。将其书信中的校勘思想归纳为:采众家之长,择善而从;依据体例,适择校注篇幅;保留他注,以助后学。将其书信中的校勘方法归纳为:联系实际,以资校勘;运用算术方法推理助校。同时,指出并举例说明了书信中所见的卢文弨校书不足之处:不察本书体例,强征他书而误;对本书体例考察有失而致误。研究结果可以补充他人对卢文招校勘思想和方法研究的不足,为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卢文弨乃至清代校勘思想和方法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性文本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文本结构的整体性;文本结构的二元对立性;文本结构的转换性;文本结构的可调节性.  相似文献   

14.
篇章作为一种交际手段与话语交际有着不同的特征。本文以篇章分析理论和心理认知分析为出发点剖析篇章交际的特殊形式 ,试图解释篇章构建的理据 ,说明篇章交际离不开社会文化语境 ,具有互动性、顺应性、开放性及定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传统研究仅从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入手来论述语篇的连贯性,注重分析语篇实际行文中的语法和词语,忽视了交际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认知作用。本文分析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对语篇连贯的认知作用和意义。语篇连贯的生成和理解是基于语篇实体的动态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境支配着意义的交流,同时也是实现意义的非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由语言错位建构出被颠覆的小说文本语境,是莫言体现独特艺术构思的策略。他打破了语言规律,创造出充满颠覆意味的小说文本语境。错位中生成了独特的辞格,他以超乎常人的构思,使辞格运用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错位打破了逻辑链的关联,呈现出一种无理状态。但语境等其他因素的参与,却能使本不合理合规的语言现象具有了内在的合理性,并衍生出审美信息。莫言变幻的叙事视角使叙事对象呈现出一种交替错落,以奇异的叙事视角转换制造变幻多端的小说故事情节,构成让人眼花缭乱的文本语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篇语言学(Text-L ingu istics)在20世纪60年代的崛起,语篇的连贯功能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研究者的重视。语篇连贯是指意义上的连接。传统上,语篇连贯的研究是从语音、语义、结构和句法的角度来进行的,它主要侧重于表层意思的研究,而忽视了语篇深层意义的探讨。其实,连贯不是  相似文献   

18.
语篇意识是促进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国外对语篇意识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篇意识和阅读理解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存在着语篇意识,语篇意识的强弱和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有意识培养学习者语篇意识,有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促进英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书面语篇中,读者与作者的心理互动是构成语篇连贯的主要因素。从这一观点出发,文章评介了Hoey的语篇的互动性理论和模式。它包括:1)较低级与较高级期望的提问—回答理论模式;2)图式和草案理论在语篇互动过程中的作用;3)SPRE模式与信号词。与此同时,还讨论了语篇互动性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发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讨论携带语篇辅助信息的英语定语从句这一语言现象,提出判断这类定语从句的依据和方法,分析其在语篇中为语篇的中心意思或主要语义信息提供辅助背景信息的特点,表明其在语篇中与主要语义信息的上下层级关系,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在汉语译文中再现这种上下层级关系时可以采用的基本操作单位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