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格风范:羽仪朝行三十年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生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1],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享年60岁.  相似文献   

2.
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刘备(公元一六二——二二三年)、孙权(公元一八二——二五二年)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法家人物;而曹操尤为出类拨萃。他们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的革新派,同豪族世家大地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坚持统一、坚持革新,还是分裂割据、复古倒退。这场儒法之争,受着当时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影响、制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轴画卷。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象西蜀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这样类似的人物了,三帝秉赋相似、功过相似、经历相似。他们沉浮于改朝换代的大浪潮中,扮演的是悲剧性角色,可又玩墨戏彩,文彩彪炳,是艺术创造上的大师;两个极端集于一身。孟昶(公元919—965年)为五代西蜀末代之君,公元965年至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北宋定都于此),归附赵宋,西蜀遂告覆亡。李煜(公元937—978年)为五代南唐末代帝王,公元975年至汴梁,降附赵宋,南唐遂告覆亡。赵佶(公元1082—1136年)即徽宗皇帝,公元1126年,以国势险危,匆匆逊位于其子钦宗赵恒,次年,金人陷汴梁,虏佶父子北去,拘囚于五国城  相似文献   

4.
中唐时期的权德舆(字载之,《旧唐书》卷一四八、《新唐书》卷一六五均有传),伯仲于李华、独孤及等,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在古文运动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同时,就其生活意识或生活感情来看,笔者认为他可算是一位后代文人的先行者。他对元和时期文人们的影响很深,并且可以通过他们下连到宋代。但专门研究权德舆的论文极少。他的年谱也仅有韩国学者金时俊先生的《权德舆年谱》(《中国学报》7,1967,韩国中国学会)一篇,而金谱又有不少欠妥之处。于是笔者基本上依据权德舆自己所写的作品,重新编写了这篇年谱,以供研究者们参考。关于权德舆的生平,傅璇琮先生主编的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推举一位不论气节操持还是文学创作都莫能匹敌的籍贯无可争议的甘肃作家的话,那么,籍属庆阳的明代大文学家李梦阳无疑是首屈一指的最有资格的人了。李梦阳之外,古代甘肃也曾孕育出许多才华横溢、颇负盛名的诗人、文人、词人、赋家、曲家、小说家,像秦嘉、徐淑、赵壹、傅玄、阴铿、李揆、李益、权德舆、  相似文献   

6.
蔡邕(公元132——192年)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少时博学有文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时为郎中。后拜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因当时经籍文字多谬,他与杨赐等于熹平(公元172——178年)四年,奏定“六经”文字,立碑太学门外。几年后他因上书论朝政阙失和纠弹宦官、权贵,遭到诬陷,获罪流及朔方(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遇赦后,畏宦官陷害,亡命江海二十年。董卓专政,他被任为侍中和中郎将。董卓被诛后,他为王允所捕,囚死狱中。他通  相似文献   

7.
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北江陵人,是明代后期一位有作为的政治改革家,被进步思想家李贽称为“宰相之杰”。他为了挽救明朝的危机,于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以裕王(即穆宗)讲官的身分进入内阁后,次年,便上《陈六事疏》,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政见。公元1573年(万历元年)神宗即位,他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前后当政十年。在此期间,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究其奥妙,有如下几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8.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 一岁 本年叔伦生。 权德舆《朝散大夫容州刺史戴叔伦墓志铭并序》云:“维贞元五年夏四月,……以疾受代,回车瓯路。六月甲申,次于清运峡而薨,春秋五十八”(《文苑英华》九五二,下简称《权志》)。梁肃《唐故朝散大夫都督容州诸军事容州刺史本管经略招讨使兼御史中丞封谯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戴公神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新疆、敦煌等地出土文书,考补了两任不见史籍记载的安西、北庭都护:一是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的安西某都护,另一是唐玄宗开元十五──二十一年(公元727—733年)间的北庭都护阴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新疆、敦煌等地出土文书,考补了两任不见史籍记载的安西、北庭都护一是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的安西某都护,另一是唐玄宗开元十五——二十一年(公元727—733年)间的北庭都护阴某。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围绕变法问题,王安石(公元1019—1087年)和程颢(公元1032—1085年)、程颐(公元1033—1107年)的激烈论战,是在封建社会走向下坡路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这场论战,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中革新派与顽固派之间两条思想政治路线的尖锐对立和斗争。列宁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宋神宗时,王安石  相似文献   

12.
一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举进士,官拜大理评事。宋仁宗景(?)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高要县)知府。景(?)五年(公元1038年),调京城开封任监察御史里行,后改为监察御史。景(?)五年到皇五年(公元1038—1053年),出使契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  相似文献   

13.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阳人,是我国唐代中叶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两度出塞,在边塞生活了六年,创作了不少反映边塞生活的优秀诗歌。回朝后,由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转任起居舍人等职。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任嘉州刺史。后罢官,于大历五载(公元770年)客死于成都旅舍。其诗风格与南北朝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渤海“中京显德府时期商业”问题,是当前史学界正在探讨的新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渤海历史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作进一步试探。渤海立国(公元698—926年)二百多年中,迁都四次。第一次是从旧国迁都到中京显德府;第二次是公元755年从中京显德府迁都到上京龙泉府;第三次是公元785年从上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犹太人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犹太人在中国特定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条件下,自从在北宋(公元960—1127年)末年定居开封,至清朝(公元1644—1911年)末年,前后近千年,走过了定居——繁衍发展——黄金时期——民族自然融合的历史进程。所信仰的一赐乐业教,自从在金大定三年(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创建清真寺,至清咸丰四年(公元1850年)清真寺毁废,也相应地度过了活跃——发展——盛极一时——宗教活动自行息止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一以契丹族为主建立的辽朝,起自公元916年至1211年,将近三百年间,其中公元916——1125年的209年主要建立在东北、漠南、漠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公元1131——1211年被称为西辽,是以中亚及天山南北为根据地的割据政权。契丹族最初居于辽水以北,北魏时属于鲜卑贵族统治,到唐时,部落已逐渐强大,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就背离突厥,归附唐朝。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朝便在契丹地区设立松漠都督府。从此契丹就归入了唐朝的行政建置。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我国举世闻名的明代航海家郑和,首次出使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郑和(公元1371——1433年)原姓马名和,因排行第三,小名三保(一作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县昆阳镇)人,回族。明初,当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率军平定盘据于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时,年仅十余岁的三宝,被明军所俘,押至南京,阉割后送至皇宫当太监。不久,又被赐给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由于三宝聪明伶俐,博得了朱棣的喜欢,便逐渐成为燕王府里的一位内监。公元1399——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击败建文帝,在南京登上皇位(即明成祖)时,三宝因“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  相似文献   

18.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杜甫自华州弃官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开始了后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在秦州虽然只住了短短三个月(十月之后又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却是不平凡的、值得大书一笔的三个月!在这期间,他写有五律五十六首,五古二十九首,五排四首,合计八十九首诗篇,接近了长安十年创作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生于北魏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终年三十三岁。他五岁登基,在位二十九年,是中国历史上鲜卑族的一位年青有为的皇帝。他颁行俸禄制,反对北魏官吏贪污舞弊;颁行均田制,促进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颁行三长制,编订北魏户籍,安定社会秩序;并把北魏国都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改革鲜卑族的旧式衣服;禁说鲜卑族语言,提倡汉语“正音”,以汉语作为北魏通行的语言;改革鲜  相似文献   

20.
<正> 前凉是公元四世纪时建立在今天甘肃一带的割据政权。在整个前凉时期(公元301—376年),由于中原地区政权更替频繁,战火连年不断,尽管它偏于西北一隅,仍然没能摆脱这种局面的影响。因此,在它立国时期,安定内部、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是它的主要任务;同样,处理好与其它割据政权的关系,也是它立国政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