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战后初期至今,虽然美国经济仍在不断地发展,但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或与西欧、日本等国经济对比,可以看出战后美国经济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一、霸权地位的丧失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的衰落,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结束了美国称霸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格局,逐步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这是马克思著《资本论》中的一句话,形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商品化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强国的日本,从1945年败战后近半个世纪中其经济奇迹般的飞速发展,形成了拥有200多万个会社(即公司)、近4,000万公司人队伍的商品经济网络。日本经济飞跃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日本企业的经营思想,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速度的扩展。这也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很大。日本在战后初期经济还比较落后,而六十年代后期却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经济强国,这是同它的对外贸易的高速度扩展分不开的。它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自从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滞胀”的死胡同。目前美国又处在一场正在发展的新的经济危机的阴影下,日本出口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度的扩展,占领别国市场,促使世界市场上力量的对比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发生了规模空前且诱因复杂的农业恐慌。周一和、钱芝君、谭振民等中国学者相继在《日本评论》发表论作,就农业恐慌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考察与分析。他们认为,日本农业恐慌的诱因复杂,既有农民负债过重与农产品价格下跌的经济因素,也有长期以都市为中心的行政积弊,以及资本主义压榨与剥削的制度因素。虽然日本政府在农民运动压力下制定了一些农业救济政策,但是根本不能解决现实的农业恐慌,农民运动和农民斗争频发,农民、农村在恐慌中走向破产与混乱,并逐渐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发展战略袁秀华战后,尤其是在1955年──1973年间,日本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日本经济为什么能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从一个因战争破坏经济几乎濒于绝境的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有些人说,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得幸于儒家的传统,因而日本资本主义的特色是“儒家资本主义”。对此,我有些不同的看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首屈一指的。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时,它的战时经济已经彻底崩溃。但是,到1955年就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从1956年开始,又在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到1966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英国;到1967年,又超过了西德和法国,仅次于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经济在西方国家中有了突出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注意,纷纷进行研究。我以为在许许多多的原因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日本的发展也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战后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以经济国有化为特征,而是以政府运用计划、政策、立法与行政指导等手段,引导促使私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向着国家经济计划的方向活动。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在作为资本主义强国中的一个后进国的基础上,特别是在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经济几乎濒于完全破产境地的基础上,实现了所谓“超热化”的高速度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经济大国”。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大量地、有重点地和有选择地引进并有效地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无疑是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战后日本技术引进的实践,不仅雄辩地证明了科学技术作为伟大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而且生动地表明了战后日本的技术引进工作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所朱绍文教授在我院讲授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过程时指出,经济理论是历史和现实的产物。凯恩斯主义是在三十年代垄断资本主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战后西方经济在一个时期内的持续繁荣,并不是象凯恩斯主义者所吹嘘的那样,是凯恩斯主义财政金融政策的功绩,而主要是由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一系列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如战争期间开始的技术革新,战后民用工业设备的大规模更新扩大,各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扩大,以及一  相似文献   

10.
日本自明治维新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战以来,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需要,根据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和法令,从而形成了一个范围较广的经济法域。这对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干预,恢复和发展战后日本经济,使日本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一跃而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起着重要作用。日本经济立法属于资本主义法律范畴,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来看,主要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但同时也具有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合理地管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和保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经济立法,是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较为完备、理论研究较为活跃的法律部门之一。也是在日本法史和法律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从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强调以法治国,为巩固国家统治、维护社会秩序,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后制定了各个法律部门的有关法规法令和条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特别在战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体现着日本经济政策的经济法规也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与民法刑法并列的法律部门。仅在战后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就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在本质上是盲目性的无政府状态。然而,“现在资本主义已经直接发展到具有高度计划性的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及其政府,制定并实行了一些综合性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计划调节”的作用。日本就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经济计划”的最早的国家之一。看来这似乎很矛盾,但却是事实,并且应该说是合乎规律的,是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和标志。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对战后日本恢复与改组时期的“经济计划”及其特点作过探讨。本文作为该文的续篇,主要就日本战后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计划”加以论述,并对资本主义在经济管理中的所谓“计划化”的本质与特点,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战后的日本,在所谓“一片废墟”的基础上,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经济强国,都感到日本经济技术实力的巨大压力,1985年以来日元的急剧升值,就是日本巨大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资源贫乏而工业发达,要想繁荣经济,就必须发展对外贸易。在现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输出资本是控制原料来源,带动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战后的日本以其经济高速增长为背景,和日元升值相联系,一直在努力扩大资本输出,以求贯彻作为经济发展长期战略的所谓“贸易立国”的决策。到1980年底,仅私人资本输出——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累计即为23,953件,金额累计高达364.97亿美元。同美国、西欧一起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资本输出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列宁的光辉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发表70周年。为纪念这一光辉著作的发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四川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的研究生和有关教师,于今年五月三日、六月十一日在四川省委党校举行理论讨论会,着重讨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发展趋势。与会师生努力运用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原  相似文献   

16.
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从总体上说,战后至八十年代末,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但是日本经济从90年代初开始长期处于萧条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正处于与日本20多年前相似的阶段,如何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和分析当年日本泡沫经济发生的机制和泡沫破灭后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及探讨今后影响日本经济稳健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于中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防止经济陷入过度泡沫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方面,李靖华在《借鉴日本经验,综合运用经济规律》一文中,通过对日本战后济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后指出,如果以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是靠自由市场机制使他们经济起飞的,那是一种误解。其实,他们广泛地运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各种手段。总之,集中与分散,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必须交互使用,才能达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予。这种干预除了表现在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用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来人为地刺激私人投资,以缓和失业现象之外,还表现在根据西方关于工业区位的有关理论,采取积极措施对现有工业区位加以调整,抑制资本主义生产布局的无政产状态,解决产业和人口过分集中于大城市造成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战后日本的国土开发工作,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对于经济生活进行的干予在地域上的表现,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地域运动形态。 日本这样一个地少人多、矿产资源贫乏,又遭到二次大战破坏的国家,在经过了一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一场深刻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曾经自吹“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从一九七三年底也开始陷入了这场新的经济危机,这是日本战后第七次经济危机。许多事实包表明,日本这场经济危机是战后一次最严重、最深刻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主要表现在: 第一,危机的持续时间很长,工业生产的下降幅度很大。这次危机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  相似文献   

20.
战后三十余年来,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主要表现在:垄断资本有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大规模地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上升到国家垄断,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是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发生的部分质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些基本经济现象也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战前资本主义经济所不曾具有的特点,其中经济危机就是突出的一例。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矛盾的集中体现,最清楚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并弄清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对于明确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