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人文论》是以毕摩笃仁、鲁则对话的形式用彝文写成的一部哲学和天文、历法科学著作。成书年代约在宋、元时期。《宇宙人文论》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在科学知识方面,有天文、历法知识,人体知识和风霜雨雪雷电等自然知识。在哲学知识方面,有二气说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等知识;还有一个近似于合魏伯阳《参同契》的“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为一的唐代“太极先天图”的“五行柏克图”。“五行相克图”不仅有图,且有论说。从形式上  相似文献   

2.
方以智结合其家传之易学,提出了"太极不落有无"说。"无极即在有极中——无即在有中——先天即在后天中"和"太极即在无极、有极中——太无即在无、有中——中天即在先、后天中"这两组命题的交互融合构成了"太极不落有无说"的基本内涵。"太极不落有无说"是方以智"统泯随,交轮几"思维模式的运用,或者说是其"统泯随,交轮几"与"不落有无"的圆融。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经》中记录着上百种原始占卜方法,它是构成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种占卜既反映着纳西族的社会历史、传统民俗,更反映着古代的天文、历法、医学乃至哲学。把原始象形文字记录的那些关于用自然界客观事物变化———诸如星宿运动变化去观察、预测未来的神秘占卜破译出来,对研究、发掘纳西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梅文鼎《学历说》据大量事实指出,占验灾祥之说是来源于古代历说不够准确,预测与观察结果不符, 或某些天文现象暂时不能解释预测,因而被误认或曲解为上天垂象示警并据以妄言吉凶祸福;指出随着天文历法学的进步,这些不符或不能解释之处实际都有规律可循或得到解释,根本与人事吉凶无关。该文结合天文学史对其说予以阐释,指出其在无神论发展史中的重要性,略述清代对占验迷信的一般认识,论当前仍有破除此类迷信之任务。  相似文献   

5.
梅文鼎对元明时期输入的回回天文、历法之学有专门研究,其主要关注这一学术体系的源流、专业知识的疏通及在华流播史事;同时梅氏对《明史.历志》中有关回回天文历法史事的载述及典籍的整理、附录有重要贡献。梅氏的上述工作使其足以成为清代这一领域中最有成就的学者。  相似文献   

6.
蔡元定基于邵雍先天易学既有象数模式与图式展开的诠释,重在正面理解与阐释。他作《皇极经世指要》,指出邵雍先天易学源于“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并以“六十四卦方数图”阐释该图中的先天学,以“经世衍易图”“经世天地四象图”阐释先天学之太极观念,又以“经世一元消长之数图”与“经世四象体用之数图”概括先天学。他的阐释与朱熹对邵雍先天易学的疏解、发挥有明显的不同。他的见解推动了先天易学在学术史上的流传,同时也驳正了后人对先天易学的诸种曲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7.
罗彩 《东方论坛》2021,(2):123-130
“性分”思想是郭象哲学的核心与基础,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郭象“性分”思想统合了先天、不变、必然的“命”与后天、可变、偶然的“遇”,并以“遇”为“命”,强调“性分”的自然而然与理当如此,这就决定了“性分”思想具备先天与后天、不变与变、必然与偶然的矛盾两重性特征。此外,对郭象“性分”思想矛盾两重性的评价也应一分为二。就抽象理论方面说,郭象“性分”思想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及个人身心的安顿;就具体现实方面说,郭象“性分”思想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一、哲学的对象哲学研究的是什么内容?学习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能讲清楚,又讲不清楚。说能讲清楚是因为哲学并不神秘,也并不是高不可及;又说讲不清楚,是因为真正弄清楚一个哲学的概念是件难事,尤其是在哲学的具体内容还没有来得及学以前,想要了解得很透彻,确实不那么好办。哲学有什么用?在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里和在莫斯科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的宣言里都讲得很清楚,大家可以去看。哲学是讲世界观的,观谓之观点、看法。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看法。看法有大看法与小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互相制约的表现形式之一.事物因果联系的特点是之一,就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也就是说,在同一关系中,作为原因的事物(或现象)和由它引起的作为结果的事物(或现象),在出现的时间顺序上是先后相继的.那么,有没有个别的例外,有的原因和由它引起的结果之间不存在时间顺序上的先后性,而是同时的呢?对此,哲学界的看法不完全相同:一种看法认为,一切因果联系都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先后性,区别仅仅在于不同的原因与由它们引起的结果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不存在什么“同时的因果联系”;另一种看法认为,前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一般特点,但并不是一切因果联系都具有时间的顺序性,作为前因后果这种一般情况的例外,有的  相似文献   

10.
“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经过多年沉思后提出的形而上学的总问题,也是纵贯康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康德认为,“先天综合判断”是形而上学的目的和基本内容,纯粹理性的真正问题就包含在这个问话里:“先天综合判断是怎样可能的?”“因此一切形而上学家都要庄严地、依法地把他们的工作搁下来,一直搁到他们把‘先天综合知识是怎样可能的?’这一问题园满地回答出来时为止。”由于“先天综合判断”在康德的体系中具有统管一切的怍用,因此剖视“先天综合判断”,以窥康德整个哲学,认识其特点,评价其作用,也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1.
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三毛脱口而出:“他们都是宋朝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神秘文化、如卜筮、星命、堪舆、占候、相学、巫术、修气炼丹、特异功能等,是目前中国文化研究中所注重的儒、释、道等上层思想文化学派并不能包笼的。而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实践,它们源远流长,深深渗入民众的日常生活,有力地影响着全民的文化心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民俗、科技(如天文、历法、乐律、医学、军事学等)  相似文献   

13.
"易简"作为《易传》中体现易学哲学特征的一个独到的概念,由于其奥义深刻,汉唐以来的易学家均不惜笔墨,注重注释和阐发易理,纵观其特征,都偏重于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去思考。至北宋,儒学家建构儒学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哲学经典便是《易经》,张载作为关学宗师,其哲学是"以《易》为宗",在其易学哲学中,张载明确规定了"易简"的哲学内涵,指出"易简"为"易"之根本,赋予了"易简"的形上本体论特征,进而从太和之道、道德工夫逐层推进而深化了"易简"之理,为其哲学架构奠定了易学基础,推动了儒学和易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宝善综合运用数字、文字图象通过对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及后天八卦图的解读,得出“对应统一规律”是宇宙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这一结论.它与“对立统一规律”究竟是什么关系,文章集中探讨了这个问题.二者并不矛盾.“对应”的实质是保持事物平衡的“中和”;“中和”符合中国哲学精神;和谐社会与“中和”相契合.  相似文献   

15.
我离休5年来,通过对老年健身学的粗浅研究,结合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点初级养生的方法,为了易学好记,遂叫“一二三四”养生法。 所谓一,就是每天或隔天早晨服用一片(50毫克)阿斯匹林。实践证明阿斯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中有良好的效果。阿斯匹林的主要作用在于稀释血液、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液凝结、防止脑血栓形成。早  相似文献   

16.
田辰山 《东方论坛》2008,1(1):1-9,22
现代奥运新哲学的新,就在于它有一个扩大的“多”和一个新“一”。“多”:许多人,许多个体,许多国家,许多信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现代奥运这个“多”远比古奥运那个时代的“多”广大,更多远,更色彩斑斓。奥运已不仅仅是希腊人的奥运,而是全人类的奥运。“一”是人的一:不管什么民族,什么肤色,什么信仰,什么文化,都联系在一起。它是人自己的联系,自己的一,是来自人内在追求与他人联系的一,是色彩纷呈的一。这正是中国混沌精神的一,融合的一,和而不同的一。奥运会本身是个“一”(相融相通)的世界。这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哲学。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抽条”?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叫‘抽条’?我查过好几本词典,也查出了‘抽条’这个词,但是解释中却不包含我看到的那句话中的那个义项。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我问他是在怎样的一个语言环境中见到这个词的,看看能否结合上下文推断一下它的含义。他说:“那句话  相似文献   

18.
在康德的认识论中,综合是一个关键性的范畴,它决定了先天和后天的知识如何统一成为具体的、可以被认识的 知识。因此,理解“综合”的范畴,对于我们把握康德哲学的认识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任务就在于论述“综合”在于 人的表象能力,而不在于对象,这充分表现了康德哲学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工夫问题是中国哲学所特有的重大问题,甚至是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几乎与中国哲学的所有内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形而上之学,或形而下之学,均不能离开工夫而存在。因此,没有工夫论就没有中国哲学;离开工夫论就不能理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三大主干儒释道以及中医哲学(包括养生哲学)和武术无不具有其自己的工夫论,并且它们彼此之间常常互相渗透与互相影响。不仅如此在中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中国哲学的工夫论也对东亚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儒释道医以及武术产生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文章”?古今不少学者对其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其中颇不乏精辟之见。陈望道先生说,“文章,是一种传达意思的工具”,“用文字传达意思的制作,就是文章”(《作文法讲义》);唐缦先生说,“人类大概都有表现的欲望,用文字技巧来实践这种表现的,就是文章了”(《文章修养》)。这两种观点,着眼于书面语言的表达功能,可称为“表意”说。张寿康先生说,“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