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政府与市场失灵 (一)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使资源配置最优的一个重要假定就是单个消费者或者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没有影响,即不存在所谓"外部性".但是,在实际经济中,这个假定往往并不能够成立.比如说,抽烟会污染环境,工厂排放废气、废渣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从成本与收益看,外部性向交易以外的其他人强加了不应存在的成本或使其享受了不应享有的收益,表现为市场不能将交换双方的成本或收益完全内部化.而在竞争的市场中,一旦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产生外部性,经济运行的结果将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2.
湖北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区域经济要素整合协作的运行过程中,城市作为经济活动集中分布的地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对经济区域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城市的集群,被称为"城市经济圈".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科学发展观"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引下,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城市经济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3.
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高效大型机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必然导致规模扩大,而规模扩大可以带来单位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可以为生产者带来单纯要素追加以外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基本涵义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N倍的投入产生了大于N倍的产出.本文采用湖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资料,对湖北省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了规模经济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上海股市周末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丹 《统计与决策》2003,(11):67-68
周末效应也可称作星期效应,是指证券市场一周中各交易日收益率的差异.周末效应包括两大子效应,即"收益率周末效应"和"波动性周末效应".西方学者将周末效应与市赢率效应、市净率效应、小公司效应等称为市场异例现象.  相似文献   

5.
罗勇  罗猛 《统计与决策》2006,(6):137-140
1一般经济均衡中的偏好一般经济均衡价格的存在问题是亚当·斯密以来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即各经济活动者是如何通过价格体系来互相协调经济活动的。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L.W alras把这一问题表达为数学形式:假定一个经济体中有若干种商品,若干个消费者,若干个生产者。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一种涉及面广、环节多、过程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其影响原因很多.由于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活动,所以又可以将影响因素分为企业内部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以及外部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7.
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两种手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市场失灵"与环境问题 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奇迹充分证明了市场制度的有效性.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人们所不愿看到的结果: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在逐渐耗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这时通过市场调节并不能带来有效率的结果.经济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根据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主要有四种:即卖方或买方的垄断、信息不对称、外在性以及行业的自然垄断.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与外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损失价值初步核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形成有截然相反的两种作用.一方面生态环境作为资产,能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损害都会减少国内生产总值.因此,国际社会所倡导的绿色核算就是要综合反映环境生态资产的正负两方面效应,并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调整现有的GDP以得出更为精确的GDP信息[1].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应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的GDP总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G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直销模式中涉及逆向物流的价格策略及退货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传统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是从制造商到分销商和零售商再到消费者,而近年来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这种从制造商到消费者的间接模式,越来越多的厂商倾向于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通过电视或互联网等途径直接出售给消费者.这种直销模式不仅具有降低中间流通费用、直接获得消费者需求信息、削减传统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等作用,而且能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地、更加便捷、更加经济地购买到所需的商品.  相似文献   

11.
日、韩两国服务业发展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相关文献综述 早在1977年,世界上就有了为理论界所公认的服务概念。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活动所发生的变化。(T.P.Hill,1977)。80年代中期,服务的概念进一步得到了扩展。服务被分为两类:一类为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另一类为不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J.N.Bhagwatti,1984;G.Sampson,R.Snape,1985)。以此为基础,服务贸易的方式被分为四种:(1)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移动的服务贸易;(2)消费者移动到生产  相似文献   

1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风险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公平合理的分配,文章运用博弈论基本理论,将联盟利益分配视为一个多人协商问题.根据Nash谈判定理得到多人利益分配模型.通过引入风险调节系数,建立风险补偿值表达式,对分配模型进行修正,得到基于风险补偿的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实现对实际承担风险高于平均风险水平的成员进行补偿.通过实例证明该模型更能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国十三个省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构建科技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供应链整合(包括外部整合与内部整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分别积极显著影响供应链整合;管理创新积极显著影响内部整合,但对外部整合没有影响作用;供应链整合分别在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对可持续发展中存在中介效应;内部整合在管理创新对可持续发展中存在中介效应,外部整合在管理创新对可持续发展中不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世博发展历程,举办世博会是走出危机的动力,能促进城市群发展壮大,带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其对经济的拉动可分为筹办时的投资效应、会展期的需求效应及世博会的后续效应等,并对举办城市及周边地区产生牵引联动作用.上海世博会在推动上海城市转型的同时,也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契机,有利于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长三角一体化和提升人的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区域品牌在区域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并且以区域信誉和沉没成本为产品质量提供担保,降低了消费者选择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的知觉风险减小,感知价值增加。隐性契约的担保与资源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作用促使区域品牌形成。区域品牌的形成使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市场交易量扩大,均衡市场价格提高。既扩大了生产者的利润,也增加了消费者的效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两种统计估算方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经验估算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经济活动是包括厂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各个经济主体的复杂博弈过程 ,消费者是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尽管在特定的条件下 ,单个主体可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但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而言 ,任何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时的需求代表了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对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必须顺应市场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方向。经济出现紧缩或过热趋势有周期性的因素 ,但其根源还在于现有的结构和…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元创新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颠覆性和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推动效应、作用机制和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均有推动效应,对渐进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强,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具有持续性,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呈现明显的区位和企业规模异质性;制造业集聚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中存在遮掩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挥中介效应;对外开放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中均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市场化进程在数字经济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表现为加持倍增作用,而在数字经济推动渐进性技术创新中的边际效应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18.
各国二氧化碳排放责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亚东 《统计研究》2012,29(7):61-67
 在进行国际环境责任分担时,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不仅符合责任分担的公平性要求,也能够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国际环境合作的达成。本文在Rodrigues等人指标模型基础上,利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库,实际测算了在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原则下,中国、美国、日本等全球十个主要国家200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现中、俄、印三国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高估,而美、日等其他国家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低估。  相似文献   

19.
地方节庆活动举办方向决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各地区近年来创办的地方经济文化节庆活动一般均已经历了十余届.由于具有经济利益目的明确、举办之初为官方投资与管理、随时间推移及时代发展内部功能发生变化等特点,人们对节庆活动举办方向产生了多种构想.地方节庆活动大致有三种形式:继续由政府部门举办(由出资到管理实施);主要由民间部分受益者出资,由政府有关部门统领督导和实施操作;由出资到管理完全推向民间.以下把三种形式分别简称为"官办"、"官导民办"和"民办".为了集思广益,有必要通过实际调查和采取必要的科学方法,对节庆活动的举办方向进行客观化民主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供应链中存在"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是现代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广泛地存在于制造业的供应链结构中.许多管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市场上一种商品的消费需求发生细微变动时,这种波动会沿着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直至制造商逆流而上,并逐级扩大,在达到最终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信息严重扭曲或失真.这就是"牛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