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幸福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强国建设与人民幸福生成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它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幸福奠定坚实的物质根基;它建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民幸福筑牢坚固堡垒;它丰盈个体精神生活,为人民幸福孕育肥厚沃土;它激发国民创造活力,为人民幸福架构核心支点。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人民将迈步跃进幸福之门。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南方局抗战时期在重庆培育的红岩精神,与日本军国主义这一时期对重庆的大轰炸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重庆大轰炸从反面教育了重庆人民,成为红岩精神产生的催化剂;重庆大轰炸极大地激发了重庆人民的革命精神,为红岩精神的产生增强了精神力量;重庆大轰炸使全体重庆人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为红岩精神的产生拓展了精神氛围和群众基础;“红岩精神”的得名,也与重庆大轰炸有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红岩精神是南方局培育出来的,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用炸弹炸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红岩精神是历史留给重庆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虽植根于中华传统 的和合文化,但它却能融于并丰富红岩精神的内容,因此,在当今我们大力提倡弘扬红岩精神,全面振兴重庆 之际,不能不十分注重发扬《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充分发挥重庆在进一步促统战、促团结、促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庆独特历史环境条件下,与重庆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有着非常直接而紧密的关联,在重庆独特的高山大河的地貌及移民为主的人口组成的深刻影响下,呈现出独特的大河气质、包客气度和奋斗精神,这三种精神的有机融合,其表现形式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载体是三千万重庆人民。所以,在重庆城市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将城市精神的培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精神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西南服务团组建于1949年6月,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它是在南京、上海解放,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形势下,为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党的中心工作转向城市的精神,为满足即将解放的西南广大地区对干部的需要,由第二野战军组建的,具有军事移民的性质。在解放、接管和建设新重庆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这次移民活动的形成到完成进行了全过程、多视角探讨。  相似文献   

6.
“爱国、奋斗、团结、奉献”是红岩精神的高度概括,是重庆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红岩精神,不仅是重庆地方的事情,也是重庆驻军的责任和需要。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反复强调了发扬优良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振兴中华民族,重要的问题是民族精神的新解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正确深刻地认识自己,这是决定民族精神解放程度的基础和前提;冲破僵化的思想观念是实现民族精神新解放的核心;实现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既是民族精神新解放的社会环境,也是民族精神自我解放的目标。民族精神彻底自我解放之时,正是中华民族在东方伟大复兴之日。  相似文献   

8.
重庆与北京、上海、天津并列,共和国的版图上出现了京、津、沪、渝四个中央直辖市。重庆的地位提高了,但肩负的使命也更重了,机遇与挑战并存,为完成历史赋予重庆的各项繁重使命,全市人民必须有一个新的精神面貌,发挥每一个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重庆需要有新的重庆形象,需要有催重庆人奋进的精神。直辖市大重庆的精神动力何在、命何名,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市民动力的精神源泉,以城市冠名的城市精神,应能集中反映该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民的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定为中国的“战时陪都”,成为全国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的中心。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重庆人民发扬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其英雄勇事迹,可歌可泣。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重温、继承和发扬当年重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腾飞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岩,这一史诗般的称号是历史文化名城她是重庆的光荣象征,她是重庆人民革命历史的概括,她是重庆革命文化史的典型代表。提起红岩就会联想到重庆,说起重庆就必然联系红岩。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这是对历史内在逻辑的一种自觉意识,必将对振兴重庆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是北京青年学生所发动的广大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长期以来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在我国人民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以四化、改革为己任,热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振兴中华而献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路翎在继承鲁迅开创的“心灵写实”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同时,力求有所拓展和创新。他试图通过“原始强力”的描写,去发掘人民精神中的反抗因子,发现人民“自我”意识和“人”的意识的觉醒。因此,当他笔下的人物受挫、失利或失败时,就不再像“精神胜利法”那样倒回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以强悍的力量去反抗外部现实世界,充分显示人民高昂的战斗精神和反抗旧秩序的潜在力量,从而体现人民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但是它多少有点脱离实际,并不像鲁迅概括出的“精神胜利法”那样具有普遍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庆黔江南溪号子不仅反映了南溪人民的生产生活,也是南溪人民精神世界的形象再现.它主要产生和流传在黔江鹅池的南溪村,具有多样的演唱曲调,但在传承态度、传承主体和传承方式上却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建议应从积极转变观念、努力完善体系和构建有效的保护模式等方面加强对南溪号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鲁迅早年就开始了对人性、人道主义的探索,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问题上:(1)进化论与阶级性的关系;(2)个性解放和阶级解放的关系;英才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927年以前,鲁迅认为,要救国,必须首先"立人",因此必须"尊个性而张精神",想通过个性解放来达到"人性的解放".在许多作品中提到"人性之光","个性之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的两副面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华  刘小明 《船山学刊》2004,(4):138-141,120
本人认为大众文化体现出两副完全不同的面孔:其一是由于它禀赋了形象与感性的特点而具有了娱乐消遣和审美解放的功能,对当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的稳定和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二是由于它只关心切己的私人感受、注重身体性而导致了它对精神追求的遗忘。  相似文献   

16.
《神圣家族》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真正的群众实践运动,是群众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它同批判的精神的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内在矛盾必然导致自身的灭亡,而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承担起消灭私有制、扬弃人的异化、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五四精神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磅礴之力,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五四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基本内涵:爱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步振兴中华民族,民主保障人民幸福,科学推动国家富强。在明晰五四运动精神结晶的前提下,厘清五四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五四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有助于弘扬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即践行五四精神的爱国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保持五四精神的进取魅力,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继承五四精神的青年活力,焕发社会朝气;发挥五四精神的民主价值,汇聚社会力量;弘扬五四精神的理性价值,坚定科学信仰等五个方面。这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以及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早在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就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是革命的队伍,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在各个历史时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当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形势下,重温《为人民服务》一文,弘扬和光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一八五七——五九年的印度大起义发生距今整整一百年了,这次起义在整个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它不仅使当时英国的殖民統治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且还大大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繼續发展;由一八五七年所掀起的全民斗爭,在十九世紀后半期、本世紀初以及一九四六年的印度人民爭取解放的运动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會不断地获得更高和更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前言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彻底解放而艰苦奋斗的一生,是矢志不移地坚信杜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一生。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和曲折复杂的情况下,大钊同志的革命信念都是始终不渝的。那怕是在故人的绞刑架前,他都从容不迫,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讲:“共产主义必然在中国要得到它光荣的胜利!”这铿锵有力的演讲,这震撼山河、响彻太空的强音,象阵阵春雷,唤起和振奋了中国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似只只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