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全社会的观念大变革。倡导并树立自主与责任、平等与差异、竞争与合作、风险与机遇、效率与公平、法制与道德、发展与稳定、创新与学习、科学与人文、全球与民族的和谐观,把和谐的理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祁元璞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13,44
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结果。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践中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四位一体原则。当前四位一体的载体和落脚点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位一体原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在当代,发展生态生产力,践行生态文明观中的公平正义原则,加强环境道德建设,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郑珠仙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393-395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建立在正确反映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针,全面地分析社会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教育,社会成员的道德实践、自我修养,让社会成员感受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从而发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春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5-8
公平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范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为指导思想、从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共建”“共享”为现阶段的具体实现目标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6.
韩海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有着共同的理论内涵、理论要求、价值取向和哲学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总体观是其哲学的最大成果之一,推动了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创新。列宁在历史新时期从整体上继续深化了总体范畴体系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总体观是以理性具体表明事物及其相互联系的全然性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是运用总体观,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时代创新,对现代唯物论的创新和深化,以及对现代唯物论的总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有现实的、普遍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艳秋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实现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节约型”转变,做到优势资源互补,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武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331-33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和谐”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理念,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一的儒家行政思想中,就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和谐思想成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总结包括儒家和谐思想在内的古今中外和谐思想精粹基础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对儒家“大同”理想、“小康”图景,对儒家民本思想和儒家“和为贵”价值理念的分析阐释,揭示了儒家行政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观是在批判和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逐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建立是对人类社会旧有的收入分配观念的革命和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在我国目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观,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一次创新,对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的初次分配公平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相互关系着眼,指出二者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核心内容上是一致的。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提出的场合不同,含义不同,所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从相互作用上分析,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现实任务,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内涵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归纳和评介当前有关和谐校园概念的三种观点,对和谐校园进行定性分析,指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公正民主、关系融洽、个体认可和适切社会应是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并就和谐校园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和谐社会涵义的基础上重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具体方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地研究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学旗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相互协调的社会。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只有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形成和谐的利益关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76-82
和谐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绵延久远的社会文化理念.作为中国人民理想的社会模式,和谐社会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重在人文精神的养成,涉及到社会生活、社会阶层、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等很多方面.从文化建设的视野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牵引包括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品质、开展经常性的系列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城市精神和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伦理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而生态伦理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保障,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坚持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刘琼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61-363
现阶段中国仍然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这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阻滞因素。从分析当前中国男女平等现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矛盾入手,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目前存在的男女不平等问题,营造妇女进步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男女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王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2):70-72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长效机制,弘扬和谐自觉的文化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学体系,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9.
步德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31-34
概念的厘清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总结和再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阶段属性、科学理论、理想状态,也是一个实践方略和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01-104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重新界定,追溯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同时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球化浪潮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中国现阶段社会失衡和社会矛盾冲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