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化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与重点课题。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即翻译或概述性、介绍性的著述居多,而具有原创性和学术洞见的作品则较为少见。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王云龙先生所著的《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沙皇俄国最后60年社会转型历程解析》,是一部中国学者关于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学术创新之作。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俄罗斯历史进行思考,他的思考既有坚实的学术基础,又带有学者的历史责任感,开辟了一条俄罗斯史研究的新思路。这部著作讨论的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关键的时期,也是学术界最…  相似文献   

2.
论南京国民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以财政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研究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学术界几乎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实际上被历史赋予了导演和组织现代化的重任,政府这一角色表现的好坏对国家现代化成功与否发挥着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十分艰难和缓慢,历届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表现,已日益成为大家考察的重点。本文试图以财政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作一宏观考察。财政是百政之首,庶政之母,是国家一切变化的晴雨表,考察国家财政的吸纳…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的一组命题,因而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阐述传统的涵义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传统的起点上,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达到对立中的统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善待民族传统,实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和谐转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之间是一种延续关系还是呈现出某种断裂关系,这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就全球化的目前阶段而言,全球化还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很大程度上还是现代化的全球延伸和扩展过程。但同时由于全球化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参与主体的不同、塑造的认同模式不同、对个体生活层面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不同等诸多差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化将会开辟一种新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曾作为西方学术界中的专有名词,用以描绘自中世纪以来人类状况急剧变化的进程。今天,现代化已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热门话题。现代化的路如何走?推动农业社会顺利地走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农民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人们往往首肯英美,并把研究目光投向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阶级;在对社会主义必然性及其进程的认识上,人们援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重视工商阶级的历史作用,并没有把农民提到很高的地位。而今,在我国农村改革面临困境和又一次契机之际,在有不少人滋生重工轻农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世界性难题.从国际比较看,世界各国和地区都经历过农民不平等参与和不能分享现代化的过程,只是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在当代中国,农民的平等参与和共同分享是一个突出问题.第一次工业化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第二次工业化及其城镇化进程出现的是城乡差距.当今正处于现代化中期,特别需要从权利、条件和能力三个方面重视农民对现代化进程的平等参与,从均等享有和特殊保护两个方面促使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7.
科学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由西方传入的近代科技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近年来,学术界较多地侧重在对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的评判上,而对近代科技在中国发展的实际则少见有人研究。近代科技在中国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到底如何?如果这一些具体问题得不到具体的实证研究,仅仅用“唯科学主义”这样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西方抽象术语,来对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文化进程进行概括性评判,必然限制了其史学诠释的能力。一、近代科技在中国发屈的历史轨违关于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理论指导现代化的行为,现代化的行为产生现代化的结果,形成现代化的事实。要实现现代化,加强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然而,我们在这方面应当说是做得还很不够的。因此,在对外开放的今天,学习和借鉴国外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加强我国现代化理论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无裨益。 国外对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不过,真正把“现代化”作为一门理论来研究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其涉及范围之广、探讨问题之多,笔者无力面面俱到,只能择其要点而述之.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的基本情况怎样,直接、间接地决定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特质。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农民的状况构成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之一部分。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以“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为其终点。当代中国农民的重新分化正是在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这支庞大队伍的重新解体,引起了社会各门学科的关注,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产生了许多分歧。本文试就中国农民阶层分化问题作一论述。一、农民分层研究的指导理论在当代学术界,分析和研究社会结构,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论何海涛潘志刚以现代化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是当代中国一项最伟大的事业。能否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现代化具体实践,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点上,正确地解决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马恩瑜 《兰州学刊》2008,(1):158-161
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社会方面毕其一生功力,他把精力都用在了中国社会的实地调查和对文化的思考上。他在阐述文化的实质、形态和功能的同时更着眼于研究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自觉”这一理论就是他一生对社会和文化思考的结晶。我国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进程,也是布满荆棘的艰苦长征。如何在这一进程中清醒的认识自己,不随波逐流,只有做到“文化自觉”,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发扬其优秀的一面,同时也扬弃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那部分,才能构建一个全面和谐的现代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评介秦中萧历史学反映的是过去,而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着眼点却是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研究应该是一种由今及古的的倒溯式研究。近年来。现代化研究方兴未艾,其基本动力也正是来自于学术界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基本...  相似文献   

13.
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离不开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世纪之初,我们在现代化的具体模式上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率先现代化和强迫现代化怎样协调,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两种现代化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乎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在这个讨论中,除了对农业现代化本身的探讨外,又提出了农业产业化问题。那么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界定如何?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怎样?对此学术界观点各异。本文试图从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出发,阐述农业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二者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阶段问题。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的意见,多数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从概念、内容、范围与时间上,都不能科学地概括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那么,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是否存在统一的共同的实质呢?作者认为是存在的,这就是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文章从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的普遍原则、共同繁荣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共同繁荣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共同繁荣才能逐步解决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论共同侵权行为的归责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共同侵权行为归责基础的研究是对民事侵权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侵权行为归责的法理溯源。它对于正确适用民法有关规定,维护受害人和加害人的正当权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各国民法进行一般性的考察,不难发现;从保护无过错受害人的角度出发,各国民法大都对共同侵权行为人课以连带责任。但使加害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本法理何在?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本文拟通过对学术界的两种观点的批判,对共同侵权行为的归责基础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学术同仁。 一、当前学术界的两种主要观点 (一)共同意思说(又称主…  相似文献   

17.
差序格局一种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分层结构和人际关系特质的概念,至今仍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域之一.费孝通先生提出这一概念后,学术界将其与当前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有机契合,考量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特的表征.作为问题域的研究,我们试图从非理性化和理性化两个维度,论述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非理性特征,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基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论证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差序格局的理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与现代化研究近年来呈突进势头 ,哲学界、科技界、政策研究界、社会学界都对发展问题给予了热忱关注 ,有关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论著也日渐增多。吴忠民教授的新作《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 :中国现代化研究》(哥伦布学术文库 ,东方出版社 ,1 999年 5月第 1版 )是发展与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又一部力作。根植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土壤之上 ,采取怎样的一种现代化模式 ,才能减少中国现代化的成本从而保证中国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 ?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 ,中国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潜在优势和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哪些社会问题 ?在西方…  相似文献   

19.
“治理”是中国历史上的固有词汇,大体指管理国家政务的方式方法,并非为西方学术界所发明,中国学术界在理解与使用西方“治理”概念时需谨慎辨别其中的政治底色。理解“中国之治”,须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质和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扎根中国本土实践和原生概念,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思想的演变与具体实践,从而理解实现“中国之治”的关键在于形成“中国之制”,核心是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两个确立”作为新时代重大政治成果,镶嵌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性制度安排之中,必将有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的现代化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长期以来,学术界基本上把梁漱溟定位于“反现代化”思想家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梁一生对中国问题(中国向何处去)和人生问题(人生意义何在)的艰难求索,都是以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作为参照系的。笔者认为,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对社会现代化的思考,及其对目标模式和具体道路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本世纪以来现代化进程的一些新的动向。从一个大的历史跨度上看,产生梁漱溟的时代并没有结束,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改造的设想,对于今天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仍有着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