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力 《职业时空》2009,5(11):15-16
针对农民工就业,从统筹城乡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其就业的现状、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可持续的农民工培训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改善就业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是统筹城乡视角下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制度的约束,制约着城乡统筹稳定就业与充分就业的实现,需要以制度突破保障城乡统筹就业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英国城乡统筹政策对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后,英国迅速开启了城市化进程,在经历了早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失衡、城市居住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教训后,英国政府开始了对城乡统筹政策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矛盾逐渐凸显,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联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当前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中国,面临着与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几乎相同的城市化问题,因此,有必要学习英国的城乡统筹经验,以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4.
李士武  罗明飞 《职业》2012,(11):12-13
东宝区作为湖北省荆门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勇当先锋,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作为推进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托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吸纳、农业产业化转移和劳务品牌化输出的运作模式,全面统筹城乡就业,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5.
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应该首先在县域对接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二元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马上推行全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前,最重要的是先要找到一个起点或是一个切入点,然后分阶段采取措施来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然而在很多省份还没有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城镇社会保障其他领域的省级统筹也还没有摆上日程的情况下,若想在近期实现各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位列"五个统筹"之首的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方法。近年来,成都、杭州、南京、嘉兴、新乡等地,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必须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当前,全社会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成都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城乡统筹中,成都市委、市政府的主要思路是通过“三个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框架,寻找城乡统筹改革的新路径.“三个集中”给一向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在居住、生活、就业以及社会关系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他们能不能适应并真正融入转变后的城市生活,是考量统筹城乡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宏奇 《职业》2008,(11):17
当前,各级政府在推行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开展培训工作,但较少同步开展技能鉴定工作.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认识不足等因素.笔者就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两项工作的基础上,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冯云廷 《城市》2013,(4):8-11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近年来,观察我国各地城乡统筹与城市化发展中农业人口转移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一)模式一:统筹城乡的"三化联动"模式"三化联动"模式是成都的经验,作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成都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严重失衡这个矛盾,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量的扩张、结构的优化、质的提高,这给女性就业带来机遇,但女性就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探寻新形势下女性就业的促进策略,是统筹城乡就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明斗  毕佳港 《城市》2020,(4):46-55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对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现状及成因的全面解析,基于制度视角从需求的总动力、供给的总动力、阶段性发展动力和持久性发展动力四大维度对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机制进行论证阐述,并构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的运行框架,提出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制度、城乡劳动力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城乡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等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重点总结归纳重庆、成都、苏州与嘉兴四地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经验,为各地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珍丽 《城市》2016,(11):11-14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望城区城乡产业发展现状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辐射作用不强;经济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载体建设成效显著,产业支撑能力有限.针对望城区城乡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问题,提出望城区以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路径:加快城乡产业集群化发展、 促进城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制定城乡统筹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4.
杨帆 《科学发展》2016,(5):54-59
工业用地更新是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大城市地区工业用地存在着规模结构偏大、空间布局混乱、低效使用、政策干预成效有限等突出问题,是盘活存量、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主要对象.目前工业用地更新面临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需要在理论框架、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还要建立城乡统筹的视角和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空间绩效综合评价的考察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提出以后,"以工哺农"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很多地方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实践.认识是实践的前提,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工哺农"对搞好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为有效解决城乡发展失衡、“三农”问题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作出的战略决策,它既是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则,也为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北省,如何依据自身特点,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提出更有效地发展对策,对当前加快湖北新一轮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结合城乡土地管理、土地制度改革谈三个观点:第一,统筹城乡土地管理是当前实现统筹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实现中国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中国的二元土地结构和从理论上研究的二元土地结构不同。因为国外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表明城镇化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城乡发展道路,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具体体现。从统筹城乡关系看,小城镇是连接城乡、工农的纽带,是农村社会公共品的提供基地和服务载体,具备服务农村和连接城市两大基本功能。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怎样才能让农民真正快速融入城镇化,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史甲庆  尚春雅 《城市》2008,(7):46-48
在城乡二元对立现象严重的中国.要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城乡统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城乡统筹工作要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与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人的转变.即实现农民的城市化.完成农民向城市市民角色的转变。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在谈到农民市民化问题时.都强调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就业政策等.但是农民市民化并不只是解决农民户口、  相似文献   

20.
《职业时空》2005,(11):4-5
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步骤地统筹城乡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