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孔子教化之道彰显了中国古典教育的成人意蕴。孔子从慎思个体生存处境此一根本问题出发,唤起个体生命朝向更高事物,据此确证自我生命价值。孔子以切实行动践履其“天下归仁”的大道理想,即塑造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秩序。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敞开了其教化人心的基本视野,即始终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唤起个体心灵朝向他者。作为孔子教育实践的中心,“启发”旨在引导个体从切己的生存体验出发,由现实性向可能性不断提升。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教学互动,一步步引导个体由一己生活境遇向人类历史文明延伸,藉此让“教化之道”得以传承。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孔子教化之道,意在激活当下教育实践的深度自觉,唤起人们像孔子一样不断思考更好教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孔子教化之道彰显了中国古典教育的成人意蕴。孔子从慎思个体生存处境此一根本问题出发,唤起个体生命朝向更高事物,据此确证自我生命价值。孔子以切实行动践履其“天下归仁”的大道理想,即塑造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秩序。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敞开了其教化人心的基本视野,即始终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唤起个体心灵朝向他者。作为孔子教育实践的中心,“启发”旨在引导个体从切己的生存体验出发,由现实性向可能性不断提升。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教学互动,一步步引导个体由一己生活境遇向人类历史文明延伸,藉此让“教化之道”得以传承。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孔子教化之道,意在激活当下教育实践的深度自觉,唤起人们像孔子一样不断思考更好教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自然”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道家看来,"自然”是道的根本属性,是人的本性,是老庄文化社会批判的根本尺度,是人类个体生命生存的理想追求.自然的实质就是自由.人类个体生命生存的理想方式就是"任其性命之情”,也就是自在自由.  相似文献   

4.
大学之道——浅析孔子治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他通过毕生的教育实践,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事业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一些教育理念至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本文就孔子治学之道、教育纲领、大学人才培养的程序和教育之道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唤起人们对大学之道的思考,使当今大学能够在社会的急功近利中始终坚守其道。  相似文献   

5.
从十五志学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生命历程的自道中,"五十而知天命"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为了理解这个位置的重要性,需要对孔子的生命自道进行一个现象学的解说.本文从年龄的现象学出发,结合孔子五十岁左右的生平事迹,分析展开了天命之知在孔子生命历程中的深层义涵·凸现了孔子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斯文之命的历史传承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小家庭"凸显。它们开始以自身为单位承担教育教化功能,包括在人伦关系的认识和教化方面。儒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制定了君臣之严、父子之敬、兄弟之道、朋友之义、师生有诚等"人伦家教"规范。儒家"人伦家教"的特色是:强化角色规范意识;重视榜样感召力量;突出诚信为本;注重责己修身;强化礼的形式等。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困境,是我们在教给青少年学生以知识能力与素质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敞开个体人生内在的价值目标,由此而寄予他们以相应的价值感与意义感,或者说没有带出个体完整成人。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回到赫尔巴特,重申教学之教育性问题,即教育目标与过程、方法的统一问题,确切地说,是教育的目标、过程、方法统一朝向教育的中心,也即个体成人。我们提出一种生命论的教学哲学,并非作为教师的教学指南,而是要唤起我们面对活泼学生生命的爱与真诚,激活热爱教育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孔子道德教化思想的义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首开道德教化思想之先河,从而将"二帝""三王"所开创的"礼乐之教"化转为"成德之教".客观地看,"成德之教"表现为一种道德教化思想,而这种道德教化展示为一个内容丰富的义理体系:"性相近,习相远"是道德教化的人性论基础,"文""行""忠""信"是道德教化的基本内容,"中庸"是实施道德教化的方法论,"内圣外王"则是道德教化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9.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音乐的"自然之理"是音乐美的来源,"和声无象"涤尽了音乐中的情感、政教伦理内容,"自然之和"是最高的音乐境界。至此,音乐真正的走向了艺术的自觉,从而唤起了人的自觉,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人开始重新关照自我,理解自我,渴望回到自由生命的本真,即:无限自由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0.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相似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提出了"中庸"思想.在其教育主张中,"中庸"思想充分体现在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庸"之道的统治者之中,他们还确立了因材施教、注重道德实践、循序渐进以及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科技工作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发展科学技术服务 ,搞好学科建设 ,发展高科技产业等问题 ,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高校科技工作发展的方针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西"关系"文化的历史探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就历史还是就现实来看,关系在人们的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独特的历史进化方式,造就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发展模式,也造就了各自独特的关系结构和关系文化.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关系文化历史起点的分析,说明两种关系文化的差异,并在比较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关系文化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之道与天之道是中国传统哲学道论的核心内容。传统哲学依天立道 ,人道是天道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 ,本质上属于天道。近代哲学依人立道 ,人道摆脱天道的束缚而获得了独立性 ,它既继承了传统人道的人文主义精神 ,又凸显了近代人道主义的精神价值 ,是对传统哲学天道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自由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8,(7):50-51
这种现象最早掀起轩然大波的,要数美国的“兰克事件”。此事发生在1880年9月23日的傍晚。事情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的田纳西州,有个叫卡兰迪的乡间小镇。当事人大卫·兰克先生就在这小镇的郊外经营一家大牧场。事件发生的傍晚,兰克先生正邀请友人——贝克法官以及其妻弟洛伊先生到家里共进晚餐,受邀的两人便乘着马车来到兰克家的门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经历了 2 0多年的实践 ,城市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现已进入关键发展阶段。本文在阐述城市化理论的基础上 ,借鉴和吸取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程及经验教训 ,对传统的城市化理论做了综述 ,对适应我国国情 ,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做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按照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本专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标准以及教师管理制度等方面实行体系化改革,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新要求的合格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经营机会、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克服贸易壁垒、追求优惠政策和获取技术 ,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已成为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到我国开放型经济战略的实现。文章阐述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并分析了其经营策略和道路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思维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而思维方式是以理论形式表达的人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时代课题已经提出,马克思创立的实践思维方式,由于自觉地表现着人类实践的本性,将会得到普遍的接受和不断的发展.探讨实践思维,在当前处理和解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时代课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独特的人生之路,造就了海德格尔独特的哲学之路,造就了海德格尔独特的艺术之路。海德格尔追寻人生之路、哲学之路、艺术之路,都只为追寻"存在"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