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从价值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体维度看,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方法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汇聚民智民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共识、力量、智慧和人心,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从价值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体维度看,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方法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汇聚民智民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共识、力量、智慧和人心,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命题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概念,是民族伟大复兴指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党的奋斗目标引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要求等历史视野、时代要求和战略思维等相互统一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相互作用的物质、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由富足的物质需要、多元的社会需要和丰富的心理需要三维结构组成。因而,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人民主体性、矛盾制约性、内容多样性和需要动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杜昊 《国际公关》2021,(13):31-33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发展实践的科学研判.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活需要为基本范畴,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进行梳理,才能深入认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与原则.从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来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发展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民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5.
6.
"美好生活"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活的异化状态的深刻批判,确立了关于"美好生活"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的语境下,美好生活主要包含三重维度意蕴:从价值维度来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从需要维度来看,"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由生存性需要到发展性需要、再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的动态范畴;从实践维度来看,劳动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手段.  相似文献   

7.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耐心说服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原则、身教重于言教原则。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自我教育功能,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和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的始终,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从3个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文化动力问题展开论述: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历程中,都始终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发挥文化的力量显得尤其紧要;文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推动力应从凝聚共识、增进认同,认准目标、增强信心,以及解放思想、提高智慧等方面表示关切;文化动力作用的持续、充分发挥,有赖于改革实践主体的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优秀文化资源的不断获取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新时代美好生活展现着丰厚的意蕴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主题,构筑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就逻辑起点而言,新时代美好生活深植于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过程之中,内嵌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不断深化拓延的结构之内;就价值旨归而言,人民群众是美好生活的需求主体、创造主体和享受主体,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主体”的根本政治立场成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立足新时代,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引,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前提条件与第一要义,方能确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展现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深入美好生活的内在本质,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真谛在于个体、社会、国家各层面的“幸福”,个体的“幸福”意味着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的“幸福”意味着和谐与平等;国家的“幸福”意味着经济雄厚、政治民主、生态宜居、民族繁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具有个性化特征,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共性特征。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在国际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大背景下,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民美好生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全面深化改革将使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推动创新,使生产要素的活力得到极大迸发,从而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但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使改革红利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需要使就业优先战略得到更好落实,使教育得到更加公平的发展,使收入得到更加公平的分配,使社会保障更加公平可持续,而这些又要求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全面深化改革,不但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就经济体制而言,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也很多,例如转变政府职能,混合所有制改革,宏观调控体系和调控方式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改革,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等等。我国学界在讨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有三个着力点似乎讨论不多,这就是提高个人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性;地方政府逐步淡出经济发展的主角作用;分配改革应当重视财富再分配。本文认为,应当重视这三个方面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14.
改革开放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实现权力运转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动了改革的方法论创新。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续解放思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激发广大人民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南交通大学近五年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分析 ,文章从注重研究生的创新性、改革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法、严格教学管理及监督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以满足社会不同岗位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物质和生态诉求是生产力发展价值的基本诉求,二者有机统一。物质文化需要突出生产力发展价值的物质诉求,其在客观上存在着物质与生态诉求发展失衡,生态诉求彰显不足的困境。美好生活需要既强调物质诉求,也更加凸显生产力发展价值的生态诉求。这种变化,既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党深刻理解美好生活需要内在逻辑以及呼应人民现实生态吁求的结果。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体现出生产力发展价值诉求从突出物质向凸显生态的发展趋势。这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的生态需要。为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引,遵循新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