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新武 《齐鲁学刊》2001,(2):105-111
从伊壁鸠鲁到马克思,从达尔文到恩格斯、莫诺,他们在承认偶然性的本体论地位上,是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范畴并不具有同等地位,偶然性是一种绝对的存在,而必然性则是相对的。二者是“多元”的辩证统一: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同一事件在不同存在层次上状态属性即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统一;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二者相互联结,相互转化,辩证统一于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这是由系统思想引起的思考。必然性和偶然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之间的关系,现行的所有哲学教科书,都作了几乎一致的描述: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性是居支配地位,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它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则相反,它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的趋势,一般地,它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必然性始终如一地制约着偶然性。也有人从“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的著名命题中开拓出新的  相似文献   

3.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这是恩格斯在给亢、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①国内外马克斯主义哲学论著都引用了这一提法,但在解释这一命题时都着重讲为什么说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而对于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则极少读到②,或是含糊其词③。在有的著作中“必然性只有通过无数偶然现象的复杂曲折的变化才能实现”,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实现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4.
孙礼同志《决定论问题的再研究》一文,围绕着对必然性、偶然性及其与因果律的关系等的探讨,力图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作出新的解释和为它在机械决定论面前确立一道最后的分界线。文章一反传统之说,认为这两种决定论的真正分野,并不在于它们对必然性、偶然性和因果联系的相互关系通常所说的不同解释,而是在于是否承认世界上有“超决定论”的“纯粹的”“即无原因的偶然性”。机械决定论之成为机械决定论,就在于看不到此种偶然性,从而得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原本是严格决定了的,亦即绝对必然性的”结论。要同机械决定论最终地划清界限,就必须承认此种不受因果制约的偶然性;否则,就无法摆脱机械决定论的樊篱。因为“只要我们承认万事都有原因,承认因果联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自由贸易仍将是美国未来贸易政策的主要追求目标与强劲文化,但贸易保护主义仍将是自由贸易的重要补充成分和有效的吓阻手段。笔者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这种现象界定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两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必然性源于国际体系中的无政府状态以及美国经济的变化,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偶然性源于美国官僚政治决策过程的特殊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两性”对中美贸易意义在于:必然性使我们以平和的心理看待中美贸易摩擦,而偶然性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将只是“摩”,但不会“破”。  相似文献   

6.
周凡 《河北学刊》2006,26(4):17-22
在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视野之下,罗莎·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被定性为客观主义的宿命论而遭到清剽式的批判。拉克劳与莫菲彻底扭转了这种高压指摘的一边倒态势,把长期以来被视为罗莎·卢森堡理论污点的自发性概念拨正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积极理论资源并作出了别具一格的解读。同宿命论指控将自发性纳入坚硬的必然性的做法截然相反。拉克劳与莫菲把罗莎·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当作寻觅偶然性的“黄金领地”。但是,他们寻求的偶然性,不是作为革命运动之起因和必然性之表现的辩证偶然性,而是在反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中主体身份建构时的偶然性。拉克劳与莫菲认为,在罗莎·卢森堡那里,作为政治统一性的建构机制的偶然性逻辑受到多元决定过程之外的必然性逻辑的严格限制.从而导致了罗莎·卢森堡的两难困境和“双重空场”。只有勇于面对偶然性并实际地承认偶然性逻辑在形构政治一致性的作用,才能走出罗莎·卢森堡式的困境。才能填补失效的必然性退场后形成的空场,而这正是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7.
周凡 《河北学刊》2006,26(5):16-22
在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视野之下,罗莎·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被定性为客观主义的宿命论而遭到清剿式的批判。拉克劳与莫菲彻底扭转了这种高压指摘的一边倒态势,把长期以来被视为罗莎·卢森堡理论污点的自发性概念拨正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积极理论资源并作出了别具一格的解读。同宿命论指控将自发性纳入坚硬的必然性的做法截然相反,拉克劳与莫菲把罗莎·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当作寻觅偶然性的“黄金领地”。但是,他们寻求的偶然性,不是作为革命运动之起因和必然性之表现的辩证偶然性,而是在反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中主体身份建构时的偶然性。拉克劳与莫菲认为,在罗莎·卢森堡那里,作为政治统一性的建构机制的偶然性逻辑受到多元决定过程之外的必然性逻辑的严格限制,从而导致了罗莎·卢森堡的两难困境和“双重空场”。只有勇于面对偶然性并实际地承认偶然性逻辑在形构政治一致性的作用,才能走出罗莎·卢森堡式的困境,才能填补失效的必然性退场后形成的空场,而这正是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8.
<正> 观察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现象似乎存在两类不同的偶然性。例如植物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植株可以高大些也可以矮小些,开花、结实可以早些也可以迟些,数量可多可少等等;另外它又是在特定的时间被人种植在特定的地点,还可能偶尔遭到冰雹的袭击、害虫的蛀蚀,遇上旱灾、涝灾等等。这两类现象显然是不同的。据此有些研究者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偶然性”的观点。有的称“内部偶然”和“外部偶然”,有的称“必然性之表现形式的偶然和必然性之补充的偶然”。所谓内部偶然和必然性之表现的偶然是受规律支配的“规律性偶然”,而外部偶然和必然性之补充的偶然则是“不受规律支配的”、“没有内部隐藏着的必然性作  相似文献   

9.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极其深刻而又复杂的范畴,特别是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这对范畴与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自然科学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这对范畴作深入的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而且对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者在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是偶然性起决定作用还是必然性起决定作用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无法得出统一的结论,其根本症结在于:第一,没有把“层次”这一概念引入这一问题的讨论.首先,关于生命起源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把握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了解事变性质及其进程,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们,都曾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表明过对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一对哲学范畴的看法。他们不是否认必然性的客观存在,就是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或者承认两者共同存在,而把它们视为绝对排斥和互不相容的对立物,从而在两者之间划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1.
<正> 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是哲学上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说它重要,是因为它与人有没有自由关系极大,说它难以解决,是因为在哲学上几乎没有比这两个范畴更尖锐地相互矛盾了。因而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几乎都对它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恩格斯曾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欧洲近代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各种比较成熟的观点,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它们的胚胎和萌芽。所以,理清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各种观点的发展线索,不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现有哲学教科书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概括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必然性决定事物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们的统一表现为,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并且受必然性支配。这种表述可以说是对十九世纪以前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有它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但是,当代科学的进步、社会实践的发展表明:这种概括已落后于现实。现代的自组织理论,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以及突变理论已向我们揭示:不仅由内部根据所引起的必然性决定事物进化和发展的方向,而且由外部环境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对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研究,我们过去一直把重点放在它们的关系上,即为什么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而偶然性的背后又隐藏着必然性.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研究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从具体的历史分析看,这种研究却显得过于抽象和笼统,对历史  相似文献   

14.
"偶然性逻辑"构成了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对偶然性逻辑的理解涉及如下三个方面:偶然性与意外性概念的区分以及偶然性与对抗、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联。偶然性与意外性既相关联,又有差异。偶然性逻辑是建立在具有否定性特征的异质性的基础上,而意外性则与异质性无关,是一种几率极小的可能性。偶然性逻辑是建立在对抗的基础上,而意外性则与对抗和异质性毫不相干;对抗具有一种启示性功能,因为它表明了所有客观性最终的偶然本质。偶然性逻辑并不是与必然性和客观性逻辑相对立的某种逻辑,而是某种纯粹的否定性的逻辑。偶然性与后马克思主义的霸权逻辑密切相关,霸权就是建立在偶然性逻辑基础上的政治链接实践,而意外性则与霸权无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唯物史观的解读往往侧重于强调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淡化甚至忽视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阿尔都塞的"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偶然性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内在的历史偶然性逻辑,为我们重新理解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文化哲学意义上的解读范式。在阿尔都塞看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是单纯受普遍性和必然性约束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一个充斥着诸多偶然性和可能性、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真正的历史是属人的历史,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创造的历史,是各种偶然性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解读,我们不仅要关注历史规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更应重视历史规律的偶然性,重现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化、丰富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试评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黄小军一什么是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它们的关系如何?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又是怎样的?传统的观点认为,历史必然性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定如此的趋向,是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历史偶...  相似文献   

17.
究竟应当如何定义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这是在当代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学说时,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问题。对此,笔者将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日常语义分析,对几种有关必然性和偶然性定义的批评,以及必然性和偶然性哲学范畴定义这三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说过:“一种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们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就愈是以自然的必然性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正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固有的内在要求与内在规律以它自然的必然性在体现着自己。如果我们不了解经济秩序混乱的深层原因,整顿经济秩序也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相似文献   

19.
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曾经是历史上一个斯芬克斯的谜,纠缠不清。马克思主义才开始科学地说清楚了这个问题。社会历史有其发展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又只能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马克思援引爱尔维修的话说:“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必然性,因之而出现的这一个或那一个伟大人物,则是一种偶然性。恩格斯说得更明白了:  相似文献   

20.
一、偶然性定义的矛盾现在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关于偶然性的定义,大致有以下两种:一种认为,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的东西或趋势;①另一种认为,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联系、情况或趋势。②这些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偶然性看成是一种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不仅贬低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首先,这些教科书在定义偶然性时,把偶然性看成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东西,而在论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时,又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密不可分,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纯粹的必然性或纯粹的偶然性都是不存在的。这就造成了理论上的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