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权的国际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建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问题开始从国内法领域进入国际法领域。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人权规定在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文件中;194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就人权问题发布的国际宣言。人权的国际保护是主权国家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或国际公约为行为规范承担国际义务的结果。国家之间签订的有关人权公约,是人权的国际保护的法律依据,国家相互承担这些条约的义务,是实现人权的国际保护的基本方式。人权国际保护活动应遵循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人权高于主权”和“人道主义干涉”等论调都是与《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2.
刘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9):9-11
“条约必须遵守”的国际法义务使得我国面临着国际人权公约的国内转化和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协调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现已形成了四种方案。各方案互有利弊,而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第四种方案即制定国内人权法来改善国内法对国际人权公约的适应性,显得更为合理妥当,应作为可行之选。 相似文献
3.
何易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7(3):403-407
跨国公司承担人权责任的依据包括国内法(东道国法律和母国法律)、国际法、非正式的规制(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等。在人权保护领域,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心有余而力不足,母国虽有能力却大多不愿积极地规制跨国公司在海外的行为。来自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尚不足以成为其承担人权责任的有效保障。强化跨国公司国际人权责任的措施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国际条约强化母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责任,二是制定有约束力的直接适用的国际法规则以规制跨国公司侵犯人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易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3):403-407
跨国公司承担人权责任的依据包括国内法(东道国法律和母国法律)、国际法、非正式的规制(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等。在人权保护领域,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心有余而力不足,母国虽有能力却大多不愿积极地规制跨国公司在海外的行为。来自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尚不足以成为其承担人权责任的有效保障。强化跨国公司国际人权责任的措施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国际条约强化母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责任,二是制定有约束力的直接适用的国际法规则以规制跨国公司侵犯人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而贸易自由化的原则赋予了跨国公司较多的权利而很少规定义务,在它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往往以侵犯国际人权的方式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在生命权、劳工权、环境权等领域,对其所应当承担的国际人权义务正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但是就现存的国际人权责任模式,无论是内部模式还是外部模式,都不足以对跨国公司的侵权行为进行规制.要强化跨国公司的责任承担模式,可以在联合国和WTO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将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纳入WTO框架. 相似文献
6.
人权理念对国际法价值取向的人本化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良才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58-63
人权理念对现代国际法价值取向进行着人本化的改造.现代国际法汲取人本主义的合理内核,回应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民主化的潮流,在基本理念、根本原则、具体规则及主要制度等各个层面发生了人本化取向的转变.承认人之尊严与价值、国际合作以尊重和保护人权,代表着国际法治进步的方向,是"人类一家"理想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陈佑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5):20-25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主要是在对古典人权理论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肯定了古典人权理论的历史进步性,又超越了其历史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包括人权的历史发展观、人权的阶级观、人权的主体观等内容。从方法上看,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释人类解放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贺鉴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1):144-149
国际人权宪章是国际人权保护体系中最基本的人权文件,是现代国际人权法的核心.国际人权宪章既确认了基本人权,也确立了相关人权保护机构和制度.根据国际人权宪章设立的基本人权保护之执行机构主要是人权事务委员会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国际人权宪章确立的基本人权保护制度主要包括个人申诉制度、国家指控制度、国家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9.
试析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及人权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兆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62-64
本文从中国近代历史出发.阐述了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并分析了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内容,同时也剖析了中国近代人权运动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性人权保护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陆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4):90-92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基于区域性人权公约和依照公约建立的区域性人权机构而展开的区域性人权保护对国际人权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是区域性人权保护通过区域性人权机构的立法拓展了国际人权保护的内容。二是区域性人权机构建立的个人申诉制度从实践上促进了国际法主体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三是通过探索区域性人权公约的有效实施机制展示了一条现实有效的国际人权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马传峰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权保护成为联合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流是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权利。但美国把人权作为其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准则,依仗其实力,把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在国际政治活动中,以“人权”之名,行“强权”之实,干涉别国内政。美国人权外交具有极大欺骗性,其实质是为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服务的,是其“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工具。当前,从理论上、实践上揭穿美国人权外交的真实面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瑾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了列宁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家 ,列宁具有丰富的人权理论。这包括 :1 平等和民主自由权利较之封建特权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 ,是应该提倡的 ,但这些权利具有阶级属性 ;2 民主制度和政治平等权利有利于工人阶级争取解放 ;3 列宁强调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物质保证 ,反对空谈人权 ;4 在人权问题上 ,列宁首先重视的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阶级权利和集体利益 ,同时也认真维护公民的个人权利 ;5 一切民族都有平等、自决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郭代嫦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1):41-44
二战以后,随着国际人权法的逐步确立,人权的国际保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人权国际保护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保证人权国际保护的实施,它不仅要求国际社会普遍合作,从国际层面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对人权的国际保护,同时也要求缔约国从国内层面上通过履行条约义务保证人权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古典人权理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人权的主体;在内容上,人权是指以自由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在本原上则有先验论与经验论两个分支;其实质强调人权的对抗性;在人权与法律关系方面则认为法律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6.
肖巧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3):6-9
国际法在保护妇女人权方面起了很好和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注意对妇女公权利的保护、较轻视私权利的保护;主权国家的保留影响了它的功用;国际法由男性控制,难以充分地表达妇女的意愿;本身的执行机制不完善;传统的国际人权观念的影响.为加强对妇女的保护,应努力弥补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17.
古典人权理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人权的主体;在内容上,人权是指以自由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在本原上则有先验论与经验论两个分支;其实质强调人权的对抗性;在人权与法律关系方面则认为法律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8.
论人权国际法保障的特殊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广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4):3-6
人权国际法保障所依据的法律渊源具有有限性、效力上的层次性、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目的的一致性 ,国际人权法的实施方式是形式强制性与实质自愿性的统一。国际人权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使得人权国际法保障充满斗争性和复杂性 ,其实际效果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过程性 相似文献
19.
自TRIPS协定生效以来,其确定了以动态贸易保护模式为主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然而,TRIPS协定对知识产权人权性质的忽视严重影响甚至冲击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为此国际人权组织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努力和呼吁;但由于诸努力仍停留在知识产权私权保护的视野之下,故不足以真正建立公正、开放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惟有清楚地认识到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本共同体人权视野下的人权要求,才能构建出符合我国宪政实情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无视人权问题的世界多样性 ,肆意曲解人权的含意 ,以“人权高于主权”作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理论根据 ,其要害是对国家主权的否定 ,以达到干涉他国内政的目的。它不仅暴露了西方国家的政治虚伪性和霸权主义的真面目 ,同时也破坏了《联合国宪章》以及一系列国际公约所确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破坏了维系国与国之间正常关系的基本准则 ,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