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前面我们论述了古鲁时期锡克教演变的种种表现,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一下促成其演变的原因。 (一)莫卧儿人的迫害古鲁时期锡克教的演变是莫卧儿帝国统治中期北印度社会、阶级及宗教诸矛盾激化的结果。以奥朗则布为代表的莫卧儿中期诸帝长期实行种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的政策,把广大锡克教徒逼得走投无路,他们被迫拿起武器,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经过两次对锡克教王国的战争,扫清了这样阻碍自己兼并全印度 的最后障碍。欣喜之余,当时的英印殖民总督大贺胥和孟买辖区省督G·克拉克爵士对旁遮普锡克人的命运做了这样的预言:50年后锡克教作为一支宗教力量将会被印度教同化。然而,时隔半个多世纪后,锡克教不仅没有被同化,反而成为个性更鲜明、更适应时代精神、成为锡克人宗教民族主义思想载体的近代意义上的宗教。锡克教能苦海余生、走出绝境是锡克民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根据1998年《印度年鉴》,截至1991年3月1日,印度共有人口8.5亿,其中印度教徒占82.41%,穆斯林占11.67%,基督教徒占2.32%,锡克教徒占1.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等宗教信徒以及一些无法确定宗教属性的人占0.43%。显而易见,印度宗教主要有两大体系,即本土体系和外来体系;前者包括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等,后者包括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同样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4.
文化战略是一种资源性战略,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是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利益。宗教是印度文化资源的主体内容,对印度文化战略具有本质影响。印度宗教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等本土宗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两大类。因之,印度文化战略的宗教底蕴十分深厚,体现于形成和实施等各个层面。就当代印度而言,其文化战略的本土宗教色彩尤为浓烈,具有印度中心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宗教大家庭意识和非暴力意识等特点,为印度政府和印度民间的"共识",成为印度凝聚国民情结、发展对外关系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尼泊尔主要流行印度教和佛教。此外还有耆那教、藏传佛教(喇嘛教)、笨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但后几种宗教在尼泊尔从未占过主导地位,其信徒也较少。目前,在尼泊尔全国人口中,印度教徒占89.5%、佛教徒占5.3%、伊斯兰教徒占2.6%、其他宗教信徒共占2.6%。印度教是主导性宗教,在尼泊尔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读卖新闻(晚刊)》1981年10月22日报道,第二届亚洲宗教者和平会议于1981年11月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会期五天。以加尔各答的圣女玛瑟·特丽萨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首的20个国家的宗教界代表共260名参加会议。有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基督教、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提到印度,往往想起佛教。的确,佛教是发源于印度的一种宗教,它在历史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的社会文化影响很大,但佛教并非是印度的唯一宗教,更不是当今印度的主要宗教。现在印度,除了佛教以外,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耆那教、锡克教、拜火教、印度教等,而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还是后者,即印度教,信仰印度教的人数占印度全国人口的82%以上,而且它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流传。  相似文献   

8.
王树英同志的《印度文化与民俗》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去年底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印度各邦历史文化》(198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捧读之际,不禁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文化与民俗》凡26万余言,12章,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之夥,可称为印度民俗的小百科。提起印度,国人大多都知道有此一国,但若问:印度人信什么宗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印度人并非清一色地属于某一宗教的信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同胞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佛教!”其中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答出印度教的人为数不多,至于能同时说出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流行的几个宗教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了。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影响太  相似文献   

9.
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个宗教大国,其99%以上的国民信仰宗教。本文以时间为线,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文章认为,印度宗教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初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时期”。同时,文章还对印度教和佛教等印度本土宗教进行了概括性和阶段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锡克独立运动在印度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它既对印度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印度当时的社会状况。本文试图探讨18世纪30年代末到60年代末锡克独立运动不断发展的历程,并从三个不同层次分析其胜利原因。锡克教产生于16世纪初期的印度西北部。这个教派的创始人古鲁纳纳克在综合、修正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教义。他反对多神教和偶像崇拜,反对种姓差别,主张在神面前人人平等。他企图通过宣传“普遍宽容”、自我节制,并虔信那个永生  相似文献   

11.
苏非派是伊斯兰教内部的一个神秘主义派别。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苏非派也移入次大陆。从712年阿拉伯人在信德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小王国到1526年莫卧儿人到来的几个世纪,是印度苏非派活动的主要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契机,苏非派自身的发展经历也为它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11-15世纪是苏非派在印度的发展时期,它取得的成功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曾有过。它不仅确立了自己在伊斯兰教宗教生活中的突出地位,同时还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本文试就印度苏非派的发展及其对印度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对它有一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印度教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吠陀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只是同一种宗教演化的三个阶段。印度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宗教,它起源于古代吠陀教,中间经过婆罗门教时期,才逐步演化为印度教。虽然印度教和古代吠陀教和婆罗门教在崇拜的神灵、祭祀的形式、派的划分等方面有所变化和发展,但是它们的本质没有变,信奉的宗教经典和基本信仰基本上是同一的。吠陀教和婆罗门教的重要经典,如四部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一直被印度教作  相似文献   

13.
古代印度法,指的是从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600年)到笈多帝国时代(公元320年到六世纪末)的奴隶制法,同时它也是以维护种姓制度为核心的种姓制法和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宗教法。宗教在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占支配地位。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因此古代印度法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婆罗门教法。古代印度法,无论在世界法制史上,还是在宗教史上,都有其特殊地位,在我国的外国法制史和宗教法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古代印度法的渊源及其发展,又是其中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提拉克在领导印度人民进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利用了印度教。这件事在当时的政坛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帝国主义者辱骂提拉克是“反动的宗教正统派的代表”,是用“矇眛主义”对抗西方的“理性主义”,维护野蛮落后,阻碍社会进步。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温和派也有相当多的人持这种观点,指责他,嘲笑他,甚至公开附和帝国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的许多人都认为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即使是到过印度多次的人也觉得她神秘莫测。其主要原因大抵来自印度的宗教。印度以宗教繁多著称于世 ,众多的宗教共同铸成了印度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宗教自身的神秘性使得多样的印度文化放射出奇异的光芒 ,而在诸多的宗教中又有许多神秘主义派别 ,使得本已奇异的印度文化平添了一道道令人迷幻的色彩。印度的苏非派就是这样一个神秘主义教派。它是伊斯兰教的一支 ,已经在印度流传了上千年。唐孟生博士的博士论文《印度苏非派及其历史作用》最近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部书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伊斯兰…  相似文献   

16.
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起源于印度,后广泛流传南亚、东南亚、中亚和东亚地区。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经籍的数量远远超过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只是佛教于公元十二世纪在印度消亡,因而印度本国保存下来的佛教经籍并不多。迄今为止,绝大部分佛教经籍都保存  相似文献   

17.
巴基斯坦的节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宗教的全国性纪念日,如巴基斯坦日、独立日、真纳和伊克巴尔纪念日等等。另一类是宗教节日。如果分得细一点,还可以把伊斯兰教节日单独作为一类。巴基斯坦穆斯林占人口的97%以上,伊斯兰教节日十分隆重热烈。基督教、印度教、锡克教、拜火教等其他宗教,因人数很少,节日活动的规模远不能与伊斯兰教节日相比。本文就巴基斯坦的一些主要节日略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宗教在尼泊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教和佛教是该国传统的宗教。在长期的宗教发展历史过程中,印度教和佛教一直具有互尊互容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尼泊尔各族人民之间的和睦与社会的稳定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观尼泊尔宗教的发展史,印度教和佛教自古代梨查维王朝时期即并行不悖地发展。即使在社会发生变迁,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两教之间仍然和睦相处。中世纪马拉人进入尼泊尔谷地(现称加德满都谷地)占据了梨查维人的祖居地,建立了马拉王朝。马拉人信仰密宗,从而使印度教密宗、佛  相似文献   

19.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09,(4):99-111
佛教和婆罗门教中的修行理论是两教宗教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的一些核心观念发源于印度古代圣典吠陀奥义书,在后世又不断丰富。两教的修行理论涉及宗教戒律及伦理思想的内容,也涉及禅定或瑜伽的内容,并且与两教的世界或人生现象的主要哲学观念相关。比较和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在总体上把握印度宗教文化的基本特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印度中世纪的印度教帕克蒂运动是在印度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的宗教运动。本文探讨了该运动的性质、起因及其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