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哲学中的目的论源自哲学目的论,将之作为相对独立的目的理论予以研讨是一种探究目的论的有益方式。庞德对19世纪以前法律思想家就法律目的的认识轨迹作了有价值的归纳,只是似有将复杂问题过于简单化处置之弊。而且仍有必要对19世纪以后西方法哲学的目的论进行研讨。把目的论引进西方法律,已经且继续可能带来弊与利的影响。西方法哲学目的论的研究为我国法学研究带来了研究方法、意义和思路等方面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南京师范大学龚廷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从卢卡奇到德里达”(项目批准号:02BFX004)2006年4月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最终成果为专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该项成果系统地考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潮的历史脉络,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潮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主要流派的著作、观点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者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既没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盘肯定,也没有对他们一概排斥,而是深入其法学理论逻辑的内部,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姜华 《北方论丛》2003,1(1):14-16
以汤因比、雅斯贝尔斯等人为代表的西方历史哲学家,充分肯定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高度弘扬了人的主体创造能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不仅是历史的产物,人亦是历史的创造。并且,他们在肯定历史就是由少数杰出人物推进的同时,也承认人民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把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片面夸大人的主体能动性,具有历史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高扬人的精神能动本质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这份重要遗产,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忽视主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为机械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今天,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对于我们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学中的主体性原则丁冬红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在哲学上有两块基石,这就是科学理性原则和人的主体性原则。自近代以来,这两个原则可以说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支撑着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进程并转向以高科技信息产业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从人本...  相似文献   

6.
西方法哲学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和法律实践的热点,亦即法学争论的焦点。这些热点或者是不断被人们提起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加以解释的法学的根本问题和“永恒的主题”,如法的本源、法的定义、法的作用、法与权力、法与正义等,或者是某一时期特定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问题和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哲学与哲学主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哲学与哲学主体性贺善侃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迅速崛起的当代世界性文化思潮,深刻反映着西方文化流向的新变化。纵观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和精神流向的内在轨迹,突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确定性和明晰性让位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中心性与秩序性置换为边缘...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高扬人类主体性的时代。主体性作为人的特性在2 0世纪的哲学理念和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整个现代化的推进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人的主体性涌动与扩张的过程。主体性构成现代主义的深层本质 ,是现代性中的核心内容 ,以反思、批判、终结现代性为己任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自然把颠覆主体视为自身的重要使命。按照后现代哲学的理解 :解构了主体性也就抽去了现代社会的理性支撑。当然 ,这种颠覆、解构并非使主体转化为“无”,而是根据后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去建构新的“主体性”。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的颠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哲学通过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反思和批判 ,颠覆了现代主体性 ,并对现代主体性的相关因素 ,即主客二元对立、理性中心主义、线性进步观在哲学层面上进行了彻底解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在现代性的“废墟”上确立了自己的主体性理念 ,认为后现代主体应体现构成性、有机性、创造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价值哲学视域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立足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从现代价值哲学的视域看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像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价值哲学将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探讨集中于个体的心理和精神层面 ,也不像马克思的价值哲学集中于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 ,而是将价值批判的主题转向了意识形态批判 ,特别是转向揭示西方意识形态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他们的上述批判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哲学的主体性张之沧早在十九世纪初期,黑格尔就针对当时哲学的现状指出:“在我们的时代哲学是不可能欢享什么特殊宠爱的,起码不可能象先前那样得到承认,认为哲学研究必须构成其他一切科学教养和专业研究不可缺少的先导和基础。”尤其是“自然哲学正在遭到特别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雷红霞 《江汉论坛》2007,1(5):86-89
西方近代哲学充满了科学精神与理性法则,其结果竟是与神学互存、互动、互渗.即使在现当代,哲学与神学的发展也显示出相同的趋向,哲学朝着丰富、多元、开放的思想方面发展,神学朝着宗教对话、宗教多元主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晖 《兰州学刊》2004,(4):79-82
西方法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 ,其突出特征是 :否定形而上学法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原则和终极价值 ;反对脱离现实经验的思辩理性主义 ;主张道德价值和正义的相对性 ,拒斥绝对主义。西方法哲学的这次转型也是同西方哲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表现在实证主义、非理性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对现代法学的全面渗透和影响上 ,其中新康德主义法学集中反映了现代法学面临的困境。而在马克思看来 ,国家和法完全是建立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之上的 ,现代法权体系根本没有触及这个根本前提 ,因此也不可能真正揭示法的本质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德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弘扬与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是德育自身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主体性德育遵循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成为现代德育的主题。对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进行哲学思考,探讨主体性德育的哲学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问题本来是针对原有哲学教科书体系缺乏主体性而提出的,当讨论深入时,由于争论双方把主体性或是归入唯物主义或是归入唯心主义的尖锐对立,使得主体性问题成为事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作进一步的辨析。 一、主体性提出的两个层次 主体性在哲学思想史上曾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两次提出。 第一次提出是在十六、十七世纪。古代时期,哲学的主题是本体论,在主观意识和客观自然何为本原的探讨中,主体客体二分的认识论未能得到充分展开,随后中世纪的神学和经院哲学进一步压抑了认识论的生成,因而古代哲学未能提出主体性问题。然而到了十六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呼声日益高涨,主体性范畴受到理论界极大的关注。但是在当代、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人的主体性问题所应体现的方法论原则和特点,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从而主体性问题在目前的研究方向并不十分明确。我认为当前的主体性研究应当着重探索和解决下述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现在大家还存在一些意见分歧。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主体性原则。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反映现代社会实践的特点,积极探索主体性原则的科学规定,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体系,以及主体性原则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如果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明确、一致的看法,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的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法律形式是规范法律内容的重要渊源,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而发生相应的变迁,在我国古代社会,主体性法律形式——刑、法、律三者都有法律的含义,其前后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进化过程。到了近代社会,随着清末修律,法律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型,现代意义的法问世。如今的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法律形式日渐趋同。  相似文献   

19.
作为知识论真理观主要形式之一的融贯论 ,发端于以构造整体论世界观和绝对主义真理体系为时尚的近代哲学。近代融贯论以理性主义为前提 ,坚持真理是以自明观念为基础的理性系统内部诸范畴之间的无矛盾性。在现代哲学中 ,伴随着理性主义在与经验主义的对阵中败北 ,融贯论转而成为经验主义真理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真理被表达为经验知识系统内诸命题之间的相互融贯性。融贯论从唯理论方式向经验论方式转变 ,除了受制于唯理论自身的理论矛盾外 ,也从另一个方面突显了符合论之作为经验论真理惟一选择的不可靠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以理性主义为基础 ,以法律正义论为主要理论内容的近代西方法哲学 ,把基于永恒不变的抽象的正义原则之上的自然法当作最高法 ,其理论特征表现为形而上学、二元分裂。 1 9世纪中叶 ,与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相一致 ,西方法哲学也发生了从形而上学、思辨理性主义、绝对主义、二元分裂向反形而上学、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一元论的转型。作者认为 ,这一转型是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近代西方法哲学内在的理论缺陷直接相关的。而功利主义、实证主义法哲学和社会法学的崛起是这次转型的真正标志。在考察了西方法哲学近现代转型的原因及过程的基础上 ,作者指出了这一转型在理论上的积极成果 ,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要在法的实际操作(立法、执法、守法 )中实施和把握自然法与实在法、道德与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