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陆天明 《中华魂》2012,(22):12-14
中国就这样从一代人手里交到另一代人手里。一代人又从一代人手里接过中国,带着难免的歉疚,带着总有的自豪,并带着冥冥中托付的使命,接过这个我的、你的、我们的、你们的"中国"。这两年,因了母亲身体的缘故,我时不时要回上海或长或短地住一阵;也因了她身体的缘故,我特别害怕或清晨或深夜床头突然响起的"惊心动魄"的电话铃声——回上海守候母亲,自然少不了来回奔波于医院重症监护室和上海的那个家之间。从浦西到浦东,从拥挤的地铁到盘绕  相似文献   

2.
中国虽然缺乏知识论传统,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知识论思想。张载关于"见闻之知"的思想涉及一系列与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如外物、认识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等问题,但是张载又从物我对立的伦理角度贬低"见闻之知"转而倡导物我合一的"德性所知",提出从"见闻之知"进展到"德性所知"的修养工夫,并探讨了与"德性所知"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后思索法"视野内的"发展"检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后思索法"对一般性、普遍性的诉求表明,"进步"、"发展"是一种精英信念的普遍化.它在时、空两个向度上,严格说都需要重思,因其意味着把历史连续化和同质化,意味着普遍发展对特殊文化、变迁的拒斥和漠视,意味着把"猴子"都视为有待和必然变成的"人",意味着某种形式的"以今释古"、客观目的主义和弱发展主义.  相似文献   

4.
20年前,即1979年春,我在新成立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工作时,有幸听到彭真同志许多有关法制的讲话与谈话.有一次,他谈到他坐过6年国民党的牢;没有想到解放后,文革中,他竟又坐了9年半的牢.一个坚贞的革命党人坐敌人的监牢不足为怪:为什么革命成功后反而坐自己人的牢了呢?这不能不引起他,以及许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监狱的老革命的沉痛反思.他说,他坐牢的时候就一直思考着这个"为什么".终于恍然大悟:这是对过去党轻视法制、破坏法制的惩罚,否定法制也就否定了自己.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革命老区人民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1951年8月,由谢觉哉同志率领的"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来到吉安老区访问。8月18日,访问团第三分队第五队一行11人,由金燕吉(时任省农民协会办公室副主任)带队,带着党中央和毛主席对老革命根据  相似文献   

6.
黄道的烟斗     
郝化冲 《老友》2014,(3):16-16
正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我出差去南昌。其间,我曾到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在烈士遗物展览厅内,我看到一只烟斗,这烟斗看起来很眼熟,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噢!记起来了,这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迁葬黄道烈士遗骨时,我从烈士墓穴中捡回来的那只烟斗吗?细看展品文字说明,果然如此。事情是这样的:1951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南方和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分别慰问各个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和老干部、老红  相似文献   

7.
院士是个"老革命"早就知道大名鼎鼎的何祚庥。他因为敢于向"特异功能"之类伪科学开战、反对搞"核电大跃进",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今年7月,笔者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见到何老,忍不住问他:"是什么原因,让您如此敢说敢做?"何老听了我的问题哈哈大笑,他说,回答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先说简单的——"1955年,中央决定搞原子  相似文献   

8.
孙振耀从惠普提前退休,是否意味着跨国公司在华高管开始从精神上"过劳死"?这些日子,每次开车穿过北京大北窑附近的国贸桥时,我的耳边都会响起一个旋律。"我终于失去了你,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句来自台湾岛的男人的哀怨曾经伴随着我溜过了青春期的边边儿,即使失恋了心里也欣欣然,因为有比我"更惨"的赵传同学垫底儿。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8,(4)
我所说的"50后",是套用"80后"的说法,即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一个典型的"50后",与同龄的朋友谈起我们这一代人时,大家无不感叹,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相似文献   

10.
在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母亲的社会人格都已被固定化和模式化了,母性即意味着"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仁慈宽厚",母性中的这些品格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推崇,并被社会加以精心维护.但奥尼尔和曹禺却在他们的悲剧中向世人展示了母性中的另一面,它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关于母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11.
一代人的心灵雕塑──论顾城的诗《一代人》黄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在顾城的诗中,最能反映出诗人心境的莫过于他的这首曾经震动整个当代诗坛的《一代人》。这首诗与其说表现出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个在荒谬现实中扭曲、压抑...  相似文献   

12.
"发展"的观念,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到关注社会综合指标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日益突出了发展的人文特征和价值属性,前者表明人是一切发展的中心,后者意味着发展必须付出代价,因此诉诸公平的发展就格外重要了;而这些内容,我们均可以在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06,(8)
“老朋友”焕然一新了编辑部同志:你们好!我已75岁,退休后单位赠订了一份《老人天地》,我一直读它。2004年前看了10多年《老人天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革命讲革命故事。2005年单位改订《健康报》,  相似文献   

14.
正他们思想前卫,自信而又个性十足;他们活泼可爱,常常"萌"倒众生;他们古灵精怪,不拘小节,江湖人称"90后"。曾几何时,这些孩子还只是网络上的弄潮儿,可如今,这些曾经码着火星文被我们冠之以"非主流"名号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实施登陆行动了。"‘90'后是宝,还是草?"这样的论争不知填满了媒体多少的版面,每个人都试着以自己的视角去解读一代人,  相似文献   

15.
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重新思考,试图打开一扇领悟"思与在"真实奥秘的全新大门.笛卡尔所论证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有着确立人类自身主体地位的功效和目的,同时也包含着他面向生活世界的深沉思考.也就是说,"我思故我在"既是承认"思"的形上之气质,在人类思维领域为人类自身能力"立法";又是在"在"之中超越了以往人们对于"思"与"在"关系的理解."思"与"在"不再只是对于"谁是第一性?"亦或是"本体如何演变?"这些问题的探讨,更多地表现为为体现"我"的世界的"全"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因此,"在"不仅体现笛卡尔对于客体实在性的关怀,也表现出他对真实生活世界的领悟.所以我们认为笛卡尔是从"我思-我在-他在"的凸显主体之认识道路拓宽到"他在-我在-我思"凸显生活世界之实践道路,其意在引起一种新思考,形成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先锋意识"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一个对应物,对应着传统意识形态及其所养育和庇护的诗歌观念,那么今天,这种意识不再意味着"反叛",而是意味着"权威",意味着一种富有生机的东西已经沦落为新的文学意识形态.假若把"先锋诗歌"或诗歌先锋性问题作为一种现代现象,置放于现代性理论框架和当代中国特殊的现代性经验中加以观察,就会发现1980年代与1990年代及其后的先锋诗歌在语言策略和对抗客体上的差异性,恰恰表现在是否对诗歌本身所应具有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态度具有敏感.如今,"先锋"对诗歌写作的要求不是更容易了,而是更难了;不是要求助长那种"一体化的大众"的权威力量的生成,而是提升出来另一种"现实",以此打破大众经验中那种现实幻觉.在世纪之交,网络的普及激活了先锋诗歌,种种迹象似乎暗示先锋诗歌即将迎来"盛世",但先锋诗人们对此疑虑重重,他们面临着先锋诗歌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即如何避免使诗歌"外交"变成诗歌"社交",使诗歌"内政"变成诗歌"内战",从而互相越界.而目下这种远交近攻的诗歌格局,势必使先锋诗歌的"外交"与"内政"变得"内焦外困".而一直以来,"先锋"似乎总是与"病态"相关联,而"光明的诗篇"也似乎走向了"先锋"的对立面.其实,时代真正的光明诗篇,并不必须把一切简单化,这光明里必有对光的阴影的承担.而先锋不应该是对光的告别,而应该是对光的拥有,对光的阴影的承担.  相似文献   

17.
杜立 《中华魂》2014,(15):55-56
我同石坚同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认识了,他是我敬仰的“三八”式老革命,又是天津新闻界的老领导。但交往比较密切则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他离休后担任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顾问,特别是会长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8.
《新天地》2007,(2)
我们这些年过半百,年轻时候学俄语的一代人,如今却鲜有讲俄语的机会。没想到前不久,我去深圳旅游,竟然过了三次俄语瘾。第一次是去参观停泊在海边的前苏联“明斯克”号航空母舰。航母舱内原汁原味儿的俄罗斯歌舞与魔术表演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9.
晚清西学"汇编"与本土回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种文化的相遇发生着来自"域外"与来自"本土"的知识调适,本不难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这一切如何发生,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透过晚清会通中西的具体文本,或许可以发现问题的枢机所在.因应于"采西学"的需求,晚清出版了多种西学汇编资料.从形式上看,这些资料是按照知识分科的架构对中译西书进行分类,究其实质却并非如此单纯.既然是"汇编",本身即意味着是针对传入的西学知识进行二度创造,亦即是"知识的再生产",因此颇有必要解析其中关乎本土文化的调适与回应,这也正是审视中西文化之调适与回应之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今"和"令"     
"今"和"令"相遇了。"今" 说:"都说我们相像,今天遇见了你,我发现我们确实有点像。" "令"说:"我比你多一点。" "今"说:"是呀,你比我多一点。但小马虎经常把我写成你:'今生'写成'令生','今朝'写成'令朝'。" "令"说:"是呀!那次我与'法'作伴(法令),被他写成了'法今',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