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小说主人公狂放不羁的深沉的爱与强烈的恨展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艾米莉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性格,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群活灵活现的人物.描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歌颂了人类最崇高的爱情与人性.在众多人物当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性格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的原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和希腊神话中描述的爱的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是古老的爱的原型的再现;《呼啸山庄》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及艾米莉个人天才的结晶。这个结论解释了艾米莉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来自何处,也藉此解开了《呼啸山庄》中一些长期困惑人们的谜。  相似文献   

3.
郭建辉 《云梦学刊》2009,30(5):118-121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主要人物希克厉占据着小说的中心,是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对希克厉专制和残暴等表层性格上的评价,多是以现实的道德评价代替审美判断,但从希克厉的爱情缺失和复仇意志形成角度,可以找出其人格恶化的客观原因:更主要的,他复仇中表现出的惊人的爱和恨、力量和征服意志,他性格深处葆有隐在的温情。希克厉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在现实道德层面显示为恶,但从文学审美角度来看,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里演绎了一场爱情的悲剧,爱贯穿于这部作品的始终。爱使主人公希思克利夫诞生;异化的爱即恨又使他异化,人性扭曲;最终,还是爱使希思克利夫人性得以复归。可见,爱对希思克利夫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中的地名和人名含义深刻 ,是作者意图的表达。本文通过对这部小说中的地名和人名的意蕴分析 ,表明了希刺克厉夫复仇的失败是作者蓄意的构建 ;同时 ,小说的主题——作者艾米莉对人类社会不公正问题的终极关怀——也得到自然的传达。  相似文献   

6.
从独特的角度切入,首次把《铸剑》同时作为一首"水的赞歌"来解读.重点剖析小说中的"第三首歌"的"伟丽雄壮"及其全民性的复仇意识.  相似文献   

7.
复仇题材因为其经常是伴随着爱与恨的强烈的情感宣泄,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历来是作家虚构文学的不朽主题。元杂剧中,复仇也是一大主题,以两大名作《窦娥冤》和《赵氏孤儿》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简·爱》和《呼啸山庄》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和《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思潮颇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其作者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尽管《简·爱》和《呼啸山庄》风格炯异,但两人都借用相同或相似的象...  相似文献   

9.
新月派怍为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存在过十个年头。如果说,五四时期文学界为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这两大文学社团雄踞文坛的话,新月派是继其后拥有一批作家、有创作实践、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学派别。提起新月派,三十多年来人们总是持敌视态良,一部分青年学生中所知道的多是梁实秋的人性论,胡适陈西滢的买办洋奴咀脸,而不是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沈从文、凌叔华等的小说。那种把文艺创作、艺术流派、艺术倾向和政治斗争机械地加以等同,以政治结论代替艺术评论的简单做法,对文学研究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近几年来,对《新月》的诗歌创作及其代表诗人徐志摩、闻一多等的研究和评论,取得不少积极的成果,对这个社团的性质和特点,也作过有益的探讨,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对于这个社团在小说创作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诗中主人翁李隆基扬贵妃的爱情悲剧产生的自恨、互恨、恨他人、离恨、怨恨、悔恨以及"仙人恨"、作者恨、时人恨、后人恨等超人生、超现实、超范围、超时代的"长恨".构成了<长恨歌>丰富、深厚、复杂的内涵和多重而明确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有关女性复仇描写的篇章,但很少有人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展开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复仇描写类型复杂多样,复仇女性的身份属类、复仇目的、复仇方式各有其不同之处,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汪曾祺创作了文学生涯中标志性的作品——短篇小说《复仇》。汪曾祺在创作思想上广纳各家,在艺术上积极吸收各种创作流派和作家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同时还在作品中对“复仇”的主题处理和小说文体的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从中不难看出,《复仇》的创作明显受到来自国外的影响,主要是意识流手法和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整理探析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观照汲取西方文化的合理内核。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典籍《圣经》,鲁迅在主体精神上认同其合理层面,并对耶稣有着深刻的认识。鲁迅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从人性的角度审视耶稣,把他"道成肉身"救赎世人反而被钉杀在十字架上的宗教行为看作是一个被庸众杀害的革命者的惨痛事件,并在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激发出鲁迅自己现实生活中"爱"与"恨"的情感,并以沉重的笔触凝结于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王黎君 《江淮论坛》2003,(3):145-148
鲁迅的<铸剑>和余华的<鲜血梅花>都借鉴了武侠小说的情节模式和武侠元素,但鲁迅是肯定性地书写复仇,正面突出"侠"的形象和行动,张扬复仇精神;而余华则宕开笔墨虚写复仇,对武侠小说的情节模式进行了解构和颠覆.两个以复仇为描写对象的文本,表达了作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性和非理性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发现男女主人公恰是理性和非理性的代表以及矛盾的综合体 ,而通过对背景的分析 ,亦得出了作者旨在揭示人性中非理性一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Grice)提出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并指出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准则的遵守是对话顺利进行的一种理想模式.但是违反合作原则并不一定就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有时故意违反这些准则则会达到特定的目的和效果,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和语用意义.在此运用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以小说《呼啸山庄》为例,从违反合作原则剖析小说典型人物对话中所包含的会话含义及特殊的语用意义,以期更好地赏析小说.  相似文献   

17.
英国古典言情小说《呼啸山庄》是一部以探索人性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两代人爱恨情仇的叙述,成功地揭示了自然人在外界狂风暴雨摧残下人性的扭曲、堕落和复苏的三重结构,它反映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严酷现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19.
复仇是田耳小说反复渲染的一个主题。潜意识的心理阴影及社会生活的负面刺激催生了主人公强烈的复仇意识。小说复仇叙述策略迥异于传统的复仇模式,使小说文本兼具现代性和开放性特点;且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抒写,抵达人性深处,表达对人类灵魂的悲悯考量。  相似文献   

20.
《简·爱》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通过两人曲折、艰难的爱情,塑造出一个不甘屈服于世俗压力、追求自主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中,这样的女性思想观念绝对是对男权主义的重大冲击,将女性意识较早的体现出来,把女性意识的觉醒、抗争展现的深入人心;《呼啸山庄》是以主人公追求自我为主线,实现女性意识的独立自主。凯瑟琳勇敢挑战父权制度,为了摆脱伦理、道德、教育、婚姻的束缚,不惜以生命抗争。将试从艾米丽·勃朗特和夏洛蒂·勃朗特的言辞之中,分析她们对自由的渴望和为争取女性社会地位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