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波 《老年人》2013,(11):35-35
年过七旬的父亲是真的老了。他的老。是心理年龄老。比如他说在他身边没有一个能说上话的人,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又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日子过得乏味难熬。 我猜想父亲是因为身边缺少一个说话相伴的人。我母亲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为了我,父亲没有再娶。  相似文献   

2.
父亲老了     
刘慧 《老年人》2014,(8):32-32
正那天我在野外看到一棵老树,满树的枯枝败叶,看不出一点生机,这让我不禁想起我的已是风烛残年的父亲。父亲老了。他头发花白,弯腰驼背,一副龙钟老态之相。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曾经是年富力强、充满朝气的父亲,是从学校教书回家就拿起农具下地干活的父亲,是那个曾经被艰辛的生活掏光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泪     
父亲90岁高龄了。不知什么时候,他喜欢上了我烙的葱油饼。他说,没想到我烙的饼这么好吃,和他以前烙的饼一个样!现在,他都烙不出以前那个味儿了。父亲嚼着饼,满脸的幸福。听了父亲的话,我很欣慰也有些难过。父亲老了,可在他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我是湖南耒阳人,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家也就不是往日的家了,再没有了幸福和温暖。然而,我到广东打工,却碰上了好心人,一位叫陈建仁的长者,他像亲爸爸一样关心、照顾我,使我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人生,常常在偶然中改变了命运。2002年下学期,我在耒阳一所中学读高三,学习成绩很好,满可以考取一所不错的大学,走向美好的明天。在煤矿做工的父亲,也常常夸奖我,鼓励我,说将来我就是他养老“的摇钱树”。可是,这年秋末,一场矿难活活地夺去了我父亲的生命。父亲死了,母亲撑不起这个贫寒的家,不久便改嫁到了邻村。继父姓李,又老又怪,我不懂母亲怎么…  相似文献   

5.
父亲     
父亲满了65岁,按现在的说法,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老年人”。父亲虽然还不算老,但也不得不退出人生的大舞台,缩回到自己的家窝中来。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很传统。母亲慈善得一辈子不说一句重话,父亲严得满脸都是“阶级斗争”。小时候我恨过父亲,恨他做事常常不近人情。比如,我的作业字迹潦草,他就罚我跪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示众,那时他既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校长。无法否认,父亲的高压政策给过学生时代的我们许多恐惧和烦恼,不能说他的教育方法有多科学,只能说他与母亲的搭配正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张弛有度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时候,不是你做了更好的选择,而是你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更好。我的祖父有一枚神奇的硬币。我从来没有见过它,只是偶尔从父亲口中听到过关于它的故事。父亲说,小时候他很聪明,而且很努力。从小到大,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几乎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难倒他。可在选择读哪所中学时,父亲被难住了。他很喜欢沃克中学,曾去那里参加过篮球比赛,被那里豪华的体育场和高大的树木吸引住了;但他又想去佩里中学读书,因为离家近,而且有很多好朋友都选择了那里。父亲考虑了很久也没有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7.
父亲和祖父祖籍山东荣城,他们目不识丁。上溯十八代乃至二十八代,尽是文盲,尽是穷苦农民。父亲十几岁时,被生活所迫,随村人"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工人。建筑工人。他转折了我们这一梁姓家族的成分。我在小说《父亲》中,用两万余纪实性的文字,为他这个农民出身的"工人阶级"立了一篇小传。从转折的意义讲,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一座碑。父亲对我走上文学道路从未施加过任何有益的影响。不仅因为他是文盲,  相似文献   

8.
父亲如梅     
刘柱石 《老年人》2014,(5):26-26
正如果说,"一岁年龄一岁心",期颐之年的父亲,早该老态龙钟了,可人称"素老"(父亲叫刘麟素)的父亲,却依然"素心"不老,志向不老。我敬重父亲的人品和才华,他让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父亲曾于1996年(时年74岁)在宁乡县文化馆举办过一次个人书画作品展。当时我因出差在外,未能到场一睹盛况,只是后来读了美术评论家周易先生的赏析文章《人淡似菊,品逸如梅》之后,才对当时的情况略知  相似文献   

9.
生计     
我从永安村二姨妈家回到前三岗村自己家,家里的生计越来越成问题。祖父、父亲都失业在家,无所事事,“坐吃山空”这句话常挂在祖母嘴上。祖父不再嘴里叼支雪茄烟,悠然自得地微闭眼睛摇头晃脑了,代替的是常常唉声叹气,有时还莫名其妙地朝祖母发脾气。祖母总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父亲也不像以前那样兴致勃勃地教我写大楷字了,终日愁眉紧锁,独自闷闷不乐地抽烟。主持家务的祖母从不非议祖父,只埋怨儿子不争气、没出息,说他“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这样坐吃山空,日子可怎么过?”  相似文献   

10.
刚过完年,就被大雪封门了。开始来城里过年的父亲还对这场大雪赞不绝口,一口一个“好雪”地赞着乐着,可是待大雪下到第三天的时候,就坐不住了。父亲一边说要回趟老家,一边就整理自己的行李。父亲是个办事果决的人,他一旦决定的事,九头牛也难以拉回。我自小就对父亲言听计从,不敢有半点儿倔强。所以就试着跟父亲商量,是否等雪下得小点儿了我亲自送他回去。父亲说:“要是往常是不让你送爹的,可是,爹不能不服老了啊!这次就听你的,让你陪着爹走过那九道弯儿坡吧。”  相似文献   

11.
祖父的独轮车□尤道俊故乡的老屋终因村里盖教学点,而到了不得不拆的时候。父亲和我一同回去仔细看了一遍,觉得没有多少要带走的东西。唯一舍不得丢的就是祖父的那辆木制独轮车,这辆与祖父相守了大半生的独轮车,印刻着父亲及我太多太多的记忆。听说这辆独轮车是曾祖父...  相似文献   

12.
《伴侣(A版)》2014,(12):48-49
在省城打拼了几年,我和未婚妻也有了一些积蓄,正准备结婚的我们看好了市中心的一套房子。准备付首付的时候,父亲打来了电话。父亲的声音有些急促,经营木材生意的他想进一批货,可手里的钱又不太够,希望我能先帮他垫点。我犹豫了一下,父亲连忙告诉我,这些钱算他借的,等那批木材一出手,他就立刻还给我。我没敢立刻答应父亲,只告诉他手头比较紧,晚些时候再给他消息。父亲快快不快地挂了电话,我的心里有些不忍。  相似文献   

13.
三叔     
戈鲁 《中外书摘》2010,(2):92-92
我的三叔和我的爸爸只差1岁,据三叔说,小时候他老受大他1岁的哥哥欺负。同样吃饭,父亲离饭盆近,也让离饭盆远的三叔给他盛饭,如果不从,三叔就会吃拳头了。所有的活儿都是三叔干,父亲不但不干,还爱对干活的弟弟指手画脚,不听话,就对弟弟拳打脚踢。当然了,所有好吃的,基本都被哥哥吃掉了。  相似文献   

14.
父爱无色     
我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后来复员回了老家。对我们说来,不幸的是,复员后的父亲仍然用当军人的感觉过日子。弟弟一岁时,他扶弟弟走路老"一二二",他还要求我们叠出的被子必须有棱有角。弟弟高考时报考中文系,他骂,他认为他的儿子怎么也要上军事院校。后来他气哄哄地埋怨母亲说:"这是我的儿子?!"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一直忽略我的存在。客观地讲,他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可他认为管女儿是母亲的责任范围。读小学时我曾问过他几次作业,他翻翻限度说:"你妈呢,问她去。"于是我学会了排斥父亲。记得有一篇课文,写一位父亲出海打鱼养家…  相似文献   

15.
!!在省城打拼了几年,我和未婚妻也有了一些积蓄,正准备结婚的我们看好了市中心的一套房子。准备付首付的时候,父亲打来了电话。父亲的声音有些急促,经营木材生意的他想进一批货,可手里的钱又不太够,希望我能先帮他垫点。我犹豫了一下,父亲连忙告诉我,这些钱算他借的,等那批木材一出手,他就立刻还给我。我没敢立刻答应父亲,只告诉他手头比较紧,晚些时候再给他消息。父亲怏怏不快地挂了电话,我的心里有些不忍。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博爱     
岑桑 《现代交际》2009,(4):22-23
我真不想让父亲感到他的无能为力,那个曾经为我遮风挡雨带我长大的男人,就这样轰然地老去了,我的心里缠绕着说不出的悲凉。  相似文献   

17.
晓晨 《老年人》2003,(8):33-33
“大爷,您该吃药了……”一年多来,这甜甜的呼叫,总是定时在父亲的耳边回荡。去年4月起,独居的父亲就带病守在他亲手栽下的那片小树林里。为了让父亲能按时吃药,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天按时拨通父亲的手提电话,提醒他吃药。我在外地工作,母亲去世后,我日夜牵挂着父亲。去年,我和妻子带着儿子回到乌鲁木齐探望父亲,走进父亲住的那栋老楼,却见家门关得紧紧的。邻居说:“你父亲又去了那片林子。”我一听,放下行李,安顿妻儿,出门拦了辆出租车,直奔郊外的那片小树林。小树林是父亲晚年的全部寄托。前年我回家为母亲扫墓,还专门帮父亲栽过树。父亲…  相似文献   

18.
怀念父亲     
邓树森 《老年人》2004,(6):28-29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去世已经多年,我也老了,但我仍然十分怀念他。记得1971年10月的一天,父亲从乡下老家来到我工作的宜章县委机关,老泪直流地对我说:儿呀,我快不行了,人总有一死,这并不可怕,只是你妈走得早,你弟妹还有的没成家,让我放心不下啊……”我毫无思想准备,只是不断地安慰他:“爸爸,你不会离开我们,明天我陪您到县人民医院,有病治病,总会好的。”父亲连连摆手。他怕治病花钱,舍不得。两年前,父亲脸上突然长了一个瘤子,接着后脑和左耳根也出现了肿块,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经过手术,医生把他脸上的瘤子切除了,但其它…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生病了。要不是我妹带着哭腔给我打来电话,我压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就在前一天,我给父亲打电话,他还鼓励我好好上班,不要太累。他没有告诉我的是,自5月上旬,他就感觉身体不舒服,虽然在乡里看了医生,但病情一直在加重。一周前,在外地当月嫂的我妹,考虑到家里要夏收了,就辞工回去。一进家门,她就看出了父亲的异样。二话没说,拉上父亲去了县  相似文献   

20.
50年,他们一起携手走过,如今皆已鬓落寒霜、满脸皱纹。深秋的晴日里,闲来无事,搬两张椅子于窗下晒太阳。他对她说:怎么一晃就老呢?她笑:再老,我也还是你的妻子。她笑他也笑,温馨、安详的样子。劳累了几十年,都该好好休息了。大把的时光闲下来,心里总有点空落落的。好在还有彼此,还有那些共同的时光可以怀想。他三岁丧母,自幼孤苦伶仃。随祖父祖母长在乡间,不喜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