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区域社会经济史暨港澳史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3月30日至31日在广州白云宾馆举行.这次会议旨在交流近年来国内各地和海外学人进行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和港澳问题研究的动态与最新成果,讨论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并就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做出展望和进行协调.参加会议的共有来自北京、福建、广西、海南、广东、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的30多位学者.3月30日举行大会,来自各地的学者分别报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评论了区域社会经济史尤其是华南地区的农村和港澳研究的现状,就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策划与组织、成果发表和资料利用等许多问题提出建议和看法.31日会议分为区域社会经济史和港澳史研究两个小组进行了讨论,进一步对上述问题发表意见,并更深入地讨论了有关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这次会议本着注重实效、不拘形式和学术平等、畅所欲言的精神,开得生动活泼、认真而热烈.  相似文献   

2.
新近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贾大泉同志所著《宋代四川经济述论》,是迄今为止第一本公开发行的中国断代区域经济史著作。毫无疑问,在中国人民努力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今天,加强我国经济史的研究自然显得格外重要。不过,要把上下几千年的一部中国经济史弄个清楚,谈何容易。分地区、分时期、分部门的考察研究是综合性研究的基础,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尚有待于区域经济史、断代经济史、部门经济史研究的加强。在纵横数万里、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千差万别的中国,区域经济史的研究尤其具有特殊意义。《述论》的作者首先把自己多  相似文献   

3.
滨下武志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是日本著名的中国经济史专家.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广东经济史学会的邀请,滨下教授于1992年6月28日在广州作了一次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报告.报告所讨论到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最新课题,而且对认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5月下旬在大连召开。会议对中国古代城市的概念、城市的类型、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力,以及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广泛的讨论。关于中国城市的概念。中国古代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中国近代城市的概念是在明清时  相似文献   

5.
1987年广州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4日至17日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西德、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194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在大陆举行的以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为内容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结构、商品经济、商业与外贸、土地与人口及粮食、农业和手工业等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性研究从二三十年代兴起,近年来又受到空前重视,多项区域经济史课题被列为“六五”、“七五”时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但关于这种研究的学术背景、学术价值、方法论、研究区域的划分、区域研究与其它研究的关系等等理论问题,还缺少较深入的理性  相似文献   

6.
<正> 伴随意识形态的全面改革,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变革也势在必行。如何改革呢?史学界目前的看法和主张尚不一致,但有不少同志(青年人居多)提出,要在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论方面有所突破。我赞成这种意见。下面谈谈我的看法。第一,努力搞好经济史研究,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史的研究。抓好经济史研究是进行突破的基础工作;抓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历史研究就能站到突破的至高方位,掌握其制高点, 刚跨入八十年代,老史学家刘大年曾撰写了一篇史论文章,题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处突破?》他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回答说:“应当狠抓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其理由有  相似文献   

7.
由《社会科学战线》及全国25个学术单位联合发起的19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0日~23日在安徽省绩溪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85年成都会议之后,中国教案史研究工作者的又一次盛会。教案史研究涉及近代中国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科技史和中外关系史等诸多方面,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案史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学会最近举行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工作问题的学术座谈会,上海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逸峰同志应邀在座谈会作了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工作若干问题的发言。黄逸峰同志在谈到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时候,特别强调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要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服务,为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国际斗争服务。黄逸峰同志具体分析了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他说,方法论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有几个问题特别需要注意解决。这几个问题是:第一,必须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  相似文献   

9.
一个以“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现代化”为题、有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地学者参加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于3月25日—27日在海口举行。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广东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会、广东省社科联和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今就会议研讨的状况谈点体会。一首先,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现代化,故在研讨内容上,不少学者侧重于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探讨,而在这一方面,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力图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传统社会经济运行的机制,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特点。方行认为,在整个中…  相似文献   

10.
五月二十一日下午,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举行了明清经济史研究与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会议围绕明清经济史研究与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室主任洪焕椿教授首先发言。他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经济区和经济开放地带的确定,明清经济史研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就更为明显。在四化建设中划定的江南经济区,特别是太湖流域,现代农业、工业、商业和乡镇企业经济能在全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东北,在历史上曾泛指奉、吉、黑、热河和内蒙东部。东北地区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特别在清代以后逐步形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定区域。东北经济史不仅是中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些地方还足以构成为中国经济史的主体,包不包括这方面内容决不只是多一个例子少一个例子的问题。东北经济史,在中国经济史领域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东北经济史不同于一般地方经济史,又可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在方法论和研究对象上都有其不足。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象虽然是"中国的",但研究方法无疑应充分借鉴西方的新理论体系。考察传统中国经济与政治之关联,有一个绝佳领域,那就是传统中国的财政问题。采取"政治—经济史"的研究进路,借鉴相关政治理论、尤其是权力理论来研究政府权力这一要素如何"渗入"传统中国社会、如何影响其财政运行及经济变迁轨迹,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尝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于1984年12月5日在无锡市召开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内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出版部门的史学工作者和经济研究工作者,各市从事经济史、地方史研究的同志.应邀参加大会的有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负责人,经济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丁日初,研究员姜铎,副研究员唐传泗和徐鼎新同志等.  相似文献   

14.
汤明檖著《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春秋战国至南北朝)一书,已由中州书画社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出版了。这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汤明檖副教授是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之一。五十年代,他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史专家梁方仲教授的助手。参加《中国历代户日、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出版)这部巨著的编写工作,检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之后,他在梁方仲教授的热情鼓励下,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最后编著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以下简称《经济史》)。在这部书中,著者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资料的分析,精当地论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繁荣和衰落的历史过程,阐明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经济问题,并精辟地说明了历代封建王朝的财政经济制度、政策、法令,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是一部理论性较强、综合贯通、精炼慎密的封建社会经济史。它的出版,为大专院校的经济系、历史系的师生和经济史研究人员提供了一部新教材,对  相似文献   

15.
<正> 漆侠教授著《宋代经济史》上、下册已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我国古代经济史断代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它的问世,无疑将有助于打开宋代经济史研究的新局面,对宋史其它领域及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也将是一个推动。本文试图对它作一粗浅分析,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正> 1983年11月25日至29日,山东省经济学会在济南召开1983年年会.与会者一百多人,提交论文67篇.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守璞同志到会作了讲话.这次会议交流了我省经济理论工作者一年来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一年来的学会工作,研究并提出了1984年的活动计划和研究重点.会议还邀请了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会秘书长薛永应同志作了关于生产力经济学的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7.
土地问题是中国近代农村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最关涉社会结构深层变动的本质问题,而地权分配则是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史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多偏重于经济史层面,近年来勃然兴起的社会史研究又较少顾及农村土地问题,各有偏颇。我以为,在研究中国近代农村以地权分配为中心的土地问题时,在方法论上将经济史与社会史的框架综合起来,建立经济史与社会史方法内在统一的经济社会史方法论体系,实属必要。实体模式的构建农村土地问题所涵盖的内容是极广的,要而言之,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为技术层面,即土地利用问题,包括水土保持、土壤改良、耕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982年2月25日至3月4日在武汉市举行。来自全国除西藏、台湾以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的14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85篇学术论文。年会围绕着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对生产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关于生产力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主要探讨下述三个问题。(1)生产力运动和变化的特点代表们认为,生产力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而研究的这些规律,应到生产力自身的矛盾过程中去剖析,而不能简单地把政治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铁 《河北学刊》2004,24(1):170-174
经济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的结合,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趋势.传统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侧重于"国计"方面,对"民生"问题注意不够;而如果将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用"社会经济史"的思路进行选题和研究,不仅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还能够提供观察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无锡市历史学会和江苏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于1984年12月7日至9日在无锡市联合举行了无锡地区近现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出席江苏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成立大会的代表和无锡市的史学工作者共75人,交流论文39篇。应邀参加讨论会的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丁日初。蒋铎在讨论会上分别作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现状及怎样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和《从薛氏资本集团谈谈中国的民族资本》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