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增新主新期间的对外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增新主新期间的对外贸易,主要对象是俄国(后为苏联),其次是当时英国控制下的印度、阿富汗等国。杨增新鉴于与这些国家不平等条约的存在、传统贸易的影响、新疆经济不发达以及与内地交通不便等原因,不能不和俄、英等国发生一定的贸易往来,藉以满足新疆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亚、非、美洲殖民地的斗争激烈而复杂。英俄两国争相侵略我国西藏地方,矛盾也趋于尖锐。1903年底,英军大举入侵西藏。俄国政府担心中国西藏成为英国的独占势力范围,要求“维持西藏现状”,英国政府作出了“承诺”,但要求俄国同意英国独占埃及,俄国在法国敦促下接受英国的条件,俄英两国在西藏问题上首次做成了政治交易。 英国于1904年4月同法国签订《协约》,其中《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声明》宣布:法国承认埃及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承认摩洛哥是法国的势力范围。此项声明有一重要附件:《赫底威敕令》,实施此项敕令可以从政治上及经济上确保外国债权国无从干预英国对埃及的独占;然而只有经法俄等债权国同意,敕令方能实施,因此,英国极力争取俄国同意《赫底威敕令》。法国为能实现同英国的《协约》,也积极促使俄国同意《敕令》。  相似文献   

3.
阿古柏入侵时期 ,俄国为打开喀什噶尔的商业市场 ,与阿古柏进行了长久的交涉 ,最终获得了在喀什噶尔通商的权利。但是由于阿古柏对俄国的防范心理、饱经战乱的当地人民很有限的购买力以及英国商品的大量输入等因素的制约 ,使得俄国对喀什噶尔的商业贸易处于萎靡难振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从1851年至1911年,英俄两国在新疆的角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51—1869年):俄国的咄咄逼人与英国的精明无为;第二阶段(1869—1905年):英国强硬应对以抑制俄国;第三阶段(1905—1911年):英俄互谅,角逐放缓。此间,清政府对新疆的安全环境认识较为深刻,为维护新疆的权益和稳定,从构筑民族国家的高度出发,在内外两个方面及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骖.应对之:它一方面对外引英国为奥援,另一方面对内勘修政制,两相呼应。  相似文献   

5.
喇斯库穆河谷位于叶尔羌河上游、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部,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国固有领土。19世纪90年代,英国吞并清朝藩属坎巨提后,为了防堵俄国南下印度的通道,鼓动坎巨提向清政府索取喇斯库穆的主权。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力阻止英国通过坎巨提对喇斯库穆进行渗透,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而中国方面,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喇斯库穆的主权,并就此与英、俄展开了艰难的斗争,最终维护了我国对喇斯库穆的主权。  相似文献   

6.
十六、十七两世纪的中叶,农奴制俄国和资本主义英国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到十九世纪初,在拿破仑帝国的废墟上,俄国终于取得了“对欧洲各国政府的霸权”(马克思语),英国也牢固地确立了“举世无敌的世界霸权”(列宁语)。自此之后,俄国欧洲霸权和英国世界霸权曾分别在近一个世纪和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严重地阻碍着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两颗巨大的灾星。以下仅就十九世纪初以后英、俄称霸过程中的几个特点,试作一些粗略的分析以供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疆地区的茶叶贸易,主要包括湖南安化官茶交易、晋商私茶贩运以及俄商茶叶走私,呈现出国内茶商与俄国茶商之间无序竞争的局面。而其中官茶滞销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晋商大量贩运私茶以及俄商茶叶走私导致茶叶倒灌的结果。这一时期私茶案件的大量涌现,反映的是清末新疆地区茶市的混乱,具体表现为经济贸易纠纷频繁,中俄商人之间、当地民众与俄商之间矛盾冲突不断。清末新疆茶叶市场的乱象,根源于清廷及新疆地方政府应对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拿破仑时代七次反法联盟中,英、俄两国是主要策划者。英法矛盾是主要矛盾。对俄国来说,由于它的既得利益──东方利益,以及它所处的特殊地缘政治位置──世界政治的枢纽地带,它在反法联盟中与英法既联合又斗争。但即便在大陆封锁期问,俄法矛盾仍然超过了俄英矛盾。关键是俄国将法国当成了主要敌人,而法国则将俄国当成了次要的对手。尽管在七次反法联盟后期俄国充当了反法联盟的盟主,但它在反法战争中只是个配角。不过,俄国仍然从中维护了自己应该维护的利益,而处于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9.
在中俄贸易史上,俄国一直试图通过建构中俄条约体制,不断扩展中俄贸易的边界。19世纪中叶以后,俄商终于成功突破边境小镇恰克图一口通商的局限,深入中国内地产茶区——湘鄂赣地区直接经营茶叶贸易。1860年,俄商伊万诺夫(Иванов)等即到汉口地区考察商务;1863年,俄商伊万诺夫、奥库洛夫(Окулов)和托克马科夫(Токмаков)三人在湖北崇阳产茶区率先创立了俄国茶贸洋行和制茶厂,直接制茶销茶。俄国茶商在制茶销茶的过程中,亲履茶区,与中国官、民发生频繁的地方层面的法律交涉。俄商通过这种地方层面的交涉实践了不平等条约体制所赋予的在华权益,中国政府亦通过这种地方层面的交涉表达了对列强高压的有限抗争。就整体视野而言,俄商的经营活动无疑直接加速了湖北尤其是汉口地区的经济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1839—1858年美国在西北太平洋地区进行经济扩张的重要特点是充分利用鸦片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所造成的国际环境,以中立者的身份,几乎垄断了该地区的贸易;利用英法火中取栗之策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经济权益;利用英俄忙于克里米亚战争之机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和市场。一斑可窥全豹,善于利用国际环境是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北方战争中英俄关系频繁变动为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罕见。英俄关系变动的原因,除受历史客观条件制约外,两国外交决策也起着重要作用.英国传统的均势政策,虽然维持了波罗的海的平衡,确保了18世纪与法国争霸的主要目标,但也培植了一个继法国之后与自己争霸世界的潜在对手。俄国彼得则巧妙而灵活地利用一切有利的客观条件,赢得北方战争的胜利,使俄国在短暂的20余年内,由野蛮落后的国家踏上近代化的道路,俄国外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王韬生平的作品几乎都说他曾到过俄国,如《中国近代史辞典》即说王韬”由理雅各邀往英国译书,并游历英、法、俄等国”。其实,这种说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一八六七年,王韬应英国传教士理雅各之邀,前往英国佐其翻译中国经书。他从香港动身,途中经新加坡、印度、锡兰、埃及、意大利、法国等国,但王韬经过这些国家都系顺路,并未特地到任何国家观光。而俄国不在其路线之内,因而,他也未到俄国。他从英国返回香港时也未到俄国。他赴英所经之处在《漫游随录》一书中均曾谈及,根本没有谈及俄国。一八七九年,王韬应日本友人之邀,曾到日  相似文献   

13.
英第一帝国时期 ,为了商业扩张的需要 ,英国在加勒比地区建立殖民地。在重商主义的旗帜下 ,加勒比殖民地为英国的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 ,英国通过与殖民地的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英国本着重商主义的原则 ,为了满足英国和欧洲市场的需要 ,在英属加勒比殖民地大量投资甘蔗种植园 ,发展单一经济 ,给殖民地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英帝国在美洲的繁荣是建立在美洲奴隶制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旧上海的俄国侨民汪之成一、早期俄侨19世纪60年代初期起,上海为俄商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搞茶叶运销的主要中转站之一。汉口的俄国茶商为处理贸易业务常去上海,并在那里逗留一段时间,因而就成为上海最早的俄国侨民。1860年俄国政府在上海设立了编外领事馆,首任领...  相似文献   

15.
孟欣  宁艳红 《南方论刊》2014,(12):53-54
远东大开发初期,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匮乏,中俄边境易货贸易随之兴起,华商足迹由沿江地区向俄中、西部地区发展,清代乾隆后期达到鼎盛,二十世纪初,俄国开始排挤、驱逐华商,其贸易活动逐渐走向衰落。旅俄华商在为俄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为两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外贸易冲突何在?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日本、朝鲜、菲律宾等亚洲国家。中国和这些国家的贸易基本上是以朝贡形式进行的,数量少,规模小。另一类是同西方国家的贸易,包括英、法、美、荷、西班牙、丹麦及俄国等。其中与俄国的贸易主要在陆路上进行,市场交易额不大。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主要是中英贸易,所以,中外贸易冲突主要指中英贸易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近代日本存在"恐俄"思想,但日本的对俄认识并没有停留在消极的"恐俄",而是滋生出利用俄国的实力和列强矛盾进而同俄国结盟的思想。与日俄结盟论关系密切的日俄协商论一度因日英同盟的形成而偃旗息鼓,但随着日美矛盾的增长、日英同盟对抗美国功能的减弱,日本对俄结盟论复活。日俄经过在中国东北的协调行动,1916年签订第四次日俄密约,日俄关系上升到为了共同的安全而采取军事合作的同盟层面。日俄同盟是日本第一次与本地区内国家、自己的近邻结盟。日俄同盟建立后,日本在历史上首次同时运转两个同盟。  相似文献   

18.
王钦峰 《学术研究》2005,24(12):133-136
在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关系史上,司各特历史小说对法、俄两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欧洲各国现实主义文学关系的主流是俄国和西欧文学间的交互影响;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西方学者对俄国三次革命的研究来看,60年代是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重要界标。西方学者力图重新解释俄国革命的原因,揭示十月革命同前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多侧面地研究俄国革命的原因,性质,动力和工农运动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等国设立了很多俄苏问题的研究机构,除出版数量可观的刊物外,每年都推出大量专著。本文不揣浅陋,对近年来西方史学界研究俄国三次革命的基本观点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20.
荣赫鹏对新疆南部地区和坎巨提部的几次探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887~1891年,英国殖民主义分子荣赫鹏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在英印政府的指使下,三次组织人员到当时由中国政府有效管辖的帕米尔南部地区、叶尔羌河上游地区、喀拉喀什河上游地区以及当时中国的属国坎巨提部进行所谓的"旅行"和"调查"活动。其中有两次英印政府甚至公然非法派遣军队进入中国境内保护荣赫鹏一行所谓的"调查"活动。荣赫鹏这三次探查既构成当时英国对新疆地区侵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对当时英国和沙皇俄国在该地区的争夺和妥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