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西游记》中幽默而滑稽的艺术效果,不仅体现在每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上,体现在人物口无遮拦的语言上,还体现在每个人物形象上。《西游记》的诙谐与幽默,也来源于作品中的情节安排。此外,巧妙的夸张,精妙的艺术构思,也是《西游记》滑稽幽默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僮约》及《责髯奴辞》是汉代赋家王褒入仕之前的作品,在艺术上颇有成就,表现出作者世俗化和诙谐性的创作兴趣。入仕之后,王褒的创作风格和内容与此迥异,这与当时宫廷的政治需要和审美趣味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平行比较方法分析了《围城》与《我是猫》在讽刺风格方面的异同之处。喜中寓悲、幽默讽刺相结合是两书讽刺艺术的共同风格。不过。由于作家创作个性的不同、创作心态的差异以及中日两国讽刺文学传统的不同,又使两部作品的讽刺风格呈现出迥异的一面:《围城》具有机智、委婉、深沉的特点;《我是猫》则显出滑稽、尖锐、直露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因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体制完备而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表现方式上运用诙谐的艺术手法,通过喜剧性的情节、滑稽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较好地发扬了"寓庄于谐"的艺术传统,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审美价值,极大地丰富了杂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推动杂剧的传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老舍长达几十年的小说创作生涯中,那些反映市民生活的题材几乎占据了他全部作品,为现当代文学画廊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有关北京市民社会中下层人物的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展示了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和生活。在大量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老舍独有的幽默和写实风格。《月牙儿》是他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通过母女两代为妓的悲惨遭遇,向读者展现了旧中国妇女的不幸命运,对旧社会发出了沉痛的控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下面就《月牙儿》的艺术特色谈谈自己的看法。《月牙儿》不同于老舍以往的作品风格。它突破了老舍贯用的…  相似文献   

6.
《伙计》因其精深的思想主题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而被推崇为马拉默德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 ,马拉默德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犹太幽默。通过分析小说中犹太幽默在人物塑造、主题揭示方面的作用 ,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示马拉默德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离婚》在情节安排上,抓住社会生活原型模式,在人生的园圈之路上,揭示出人与外在世界的矛盾.运用笑的艺术,撕开表面上红火、热闹的人生假面,通过几个家庭的闹而不离,人物的苟且偷生,读者心理期望的突然扑空,产生出强烈的幽默韵味。在悲剧人物的喜剧性塑造中.形成作者的艺术个性──“含泪的笑”的幽默风格。语言风格也一改早期油滑腔调,诙谐而夸张.文雅而精炼.庄谐相生并含有哲理的意味。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小说不同时期的幽默与讽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娜 《肇庆学院学报》2009,30(3):34-36,72
幽默与讽刺是贯穿契诃夫小说创作始终的艺术风格,在契诃夫一生三个创作时期,幽默与讽刺艺术完美交融。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色。选取契诃夫在不同创作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其创作的幽默与讽刺艺术进行分析论述,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契诃夫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正> 《西游记》是一部诙谐幽默涉笔成趣而非兴寄微茫的作品。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很严肃很完整的主题思想。尽管如此,《西游记》无论在集体创作的流传过程,还是吴承恩取熔传说独铸伟篇的个人创作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某些观念的影响和支配。这些观念有的是当时时代的色彩,有的是集体观念的历史积淀。本文着重谈谈《西游记》的一种宗教观念即三教合一与对佛道的轩轾。这种复杂的观念贯穿于《西游记》的始终,限于篇幅,我们只能择要而论之,目的在于从文学创作内部的规律与从古代宗教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三教合一与佛道轩轾这种宗教观念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学风格分类标准:有的从作者个性和文体角度划分;有的从作者个性与艺术特色的结合上概括;有的根据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类。文章认为中国古代文学风格分类先是由简到繁,后又由繁到简。南北朝时简分,唐宋时繁分,明清时简分。就中国古代的文学风格表达方式而言:一是评点式,用极简练的语言揭示风格的特点;二是比兴式,用某些事物作比喻,说明某种文学风格的特点;三是兼用评点、比兴概括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1.
《南行记》是艾芜的第一个小说集子,《山峡中》是其中的名篇,它的艺术风格在作者前期短篇创作中很有代表性。风格即作家的创作个性,是作家的独特标志,它从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浅论巴金代表作《家》的抒情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作为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成就巨大 ,艺术特色显著 ,而最为重要的艺术特色 ,则是浓烈的抒情性。本文从人物的抒情形象 ,抒情心理 ,个性化语言以及悲剧场景描写四个方面论述了《家》的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 ,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创作个性 ,即用热情的笔触写青年人的直率、真挚、坦白、明朗。另外 ,文章还指出 ,由于作品写于五·四时期,因而作品中就既有一种充溢的感情 ,又往往带着浓重的忧郁 ,这既是《家》的风格 ,也是作家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分析《阿列科》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对人们深入了解拉赫玛尼诺夫的早期作品有重要意义。拉赫玛尼诺夫以管弦乐队作为基础,使用严谨的和声方法和色彩变换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描绘。在《阿列科》中我们能感受到古典主义的风格、缜密的和声逻辑和极富浪漫特色的忧郁抒情特色,而这恰是作者整个创作风格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的幽默艺术以现实生活内容为根基,富含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其具体体现在作品的幽默技法、幽默语言、幽默风格、幽默内涵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女神》以雄浑豪放为基调,这一点为评论界所公认。不过,以往的一些评论文章在具体剖析《女神》的诗风时大多着眼于从作品的思想内容立论。比如有的论者指出:由于《女神》充满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饱和着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炽热而深厚的感情“发为雄声”,自然便形成了其风格的雄放。这种见解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却也有需要补充之处。众所周知,作品的风格,乃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的艺术个性。因而一部作品风格的形成,既有其内容上的因素,相应的也有其形式  相似文献   

16.
对《西游证道书》的评点文字进行了探考,认为其中固然有宣扬道教金丹大道的内容,但亦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不平,揭示《西游记》的哲理性内涵,赞美《西游记》的奇幻特色、诙谐幽默的艺术笔法和情节结构的感人魅力,可供借鉴之处良多。从丰富的典籍和不同的角度对其评点者进行论证,认为《西游证道书》的评点者既非如清人所言为汪象旭,亦非如当今学者所言为黄周星,而是黄周星和汪象旭共同评点。  相似文献   

17.
对《西游证道书》的评点文字进行了探考,认为其中固然有宣扬道教金丹大道的内容,但亦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不平,揭示《西游记》的哲理性内涵,赞美《西游记》的奇幻特色、诙谐幽默的艺术笔法和情节结构的感人魅力,可供借鉴之处良多。从丰富的典籍和不同的角度对其评点者进行论证,认为《西游证道书》的评点者既非如清人所言为汪象旭,亦非如当今学者所言为黄周星,而是黄周星和汪象旭共同评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英国作家查理斯.狄更斯在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塑造手法,主要从幽默和讽刺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作者对人物神态、个性和语言的描绘;让读者在作品的诙谐、愉悦气氛中领略作者的写作初衷,透过作者锋利的笔触认识到文中蕴涵的哲理。  相似文献   

19.
《小镇畸人》是安德森在经历了城乡两种不同文化后,在“芝加哥文艺复兴”的影响下创作出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它比安德森尝试阶段的作品具有更丰富的思想蕴含和更独创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思想上,作者把城乡文化的冲突集中在人物内心深处,从而创造出美国文学史上全新的畸人形象。在艺术上他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的、与古老传统小说形式大异的“新的松散”形式,即是对小说表达主体心灵的自由的追求,而这正是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沙僧形象在《西游记》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一方面作为很好的陪衬角色,另一方面体现出作者的折中倾向。沙僧形象的演变反映出《西游记》人物世俗化的演变,其世情内容使《西游记》的主题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