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收回了德国在天津和汉口的租界,开了中国收回外国租界的先河。这是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70余年后,中国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国家主权。中国之所以能够于1917年收回德租界,既是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北洋政府充分利用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审时度势所取得的胜利;也与德国和其它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矛盾和斗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自始至终都受到帝国主义的破坏与干涉。当时武汉地区革命活动所受帝国主义租界当局的破坏就是其中的一例.1909年,湖北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群治学社在汉口英租界创办了宣传革命的《商务日报》。该报次年就受到租界当局的迫害,革命党人刘复基、李六如等被逮捕,报纸也被封闭,严重地挫折了当时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3.
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在旧中国开辟的居留、贸易区域,是外国人侵夺了当地的行政管理权及其他一些国家主权的“国中之国”。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开辟租界。自1843年上海开辟英人租地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租界收回为止,历时100余年,辟界近30处。此外还有越界筑地、界外租占区、预备租界、外国兵营、基地、避暑地等。开辟租界的有英、法、美、德、俄、日、比、意、奥九国。要把这  相似文献   

4.
从辛亥革命看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在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展开空前猛烈的反抗斗爭中爆发的。通过辛丑条約的签訂,清政府彻底投靠了外国侵略者。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結成反动同盟,主要通过政治、經济、文化等方式进一步侵略中国。在1911年以前,帝国主义已經在中国“开辟”了八十二个商埠,在十六个城市設立了租界,井繼續占领着香港、台灣、澎湖  相似文献   

5.
<正>租界作为近代中国的产物,其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乃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和贸易区域。它是西方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强行划定的,独立于中国的主权之外,成为"国中之国"。租界存在于中国各通商口岸,尤以天津为多。先后有英、法、日、意等九国租界。租界的存在,对于近代天津城市的成长变化、文化的重塑、城市空间等都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单独对英”外交策略与《汉案协定》签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与英国代表欧马利在《汉案协定》上签字井换文,这样,自1月5日收回的汉口英租界有了法律保障,取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这一胜利被认为是在"中国外交史上开一新纪元"①。《汉案协定》的签订和汉口英租界的收回,是因为国民政府自建立之初就制定了正确的"单独对英"的外交斗争策略并长期实施,在民众运动的积极推动下又适时作出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正确决策,并在具体的外交谈判中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外交策略。本文试图对"单独对英"外交策略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在中英关于《汉案协定》谈判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武汉、九江的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27年1月收回了被英帝国主义强占了六十多年的汉口、九江两地的租界。这一壮举不但把当时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谋求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就在中国重要通商口岸强行设立了租界。这是外国侵略者设于中国领土上的“国中之国”。它们在租界内设有行政和司法机构,驻扎军队和警察,开设工厂、银行、商行和轮船公司,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毫无停息之势,它无异于宣告了“金融帝国主义”的垂死性和腐朽性.金融资本的虚拟性、辐射性和单极性只是当代金融帝国主义的表象或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其本质依然是“帝国主义”之垄断性、食利性、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其(帝国主义者们的)“解决方式”宣告了“金融帝国主义”之“新帝国”梦的破灭,也印证了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无比正确性和真理性,更为我们防范“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中国参与建立经济新秩序,提供了历久而弥新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论租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在近代中国产生过错综复杂的影响。它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但也促进了中国城市的成长及近代化;它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但同时又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扩散基地;它既是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加紧经济掠夺的基地,又有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它既是罪恶的渊获、藏污纳垢之地,又是进步活动中心;它在中国战乱之时宣布中立,比平时更像一个地道的独立王国,但同时也给中国人躲避战火提供了避难所;它既是列强对华进行思想渗透、加强精神奴役的据点,又是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中转站。尽管列强在华广置租界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呆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它们毕竞是最大的获益者。  相似文献   

10.
点石萧画报创刊于1884年(光绪10年)5月,月出三期,每期八帧,共发行了七年之久,执笔画的人很多,其中以吴友如所画为最多,是中国早期画报之一。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以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同时,帝国主义并支持、鼓舞、栽培、保存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成为统治中国的支柱。那时摄影制版还没有或者还在初期阶段,就在这份石印的画报里,给出了十九世纪末期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和暴露旧上海的社会相,特别是租界里的流氓无赖,依仗反动势力敲诈勒索的怪状。对于这份画报,鲁迅先生说:“神仙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间,我国曾有过多少个外国租界?面积有多大、起讫日期如何?可谓众说纷纭。本文将提供确切的统计数字。为明确"租界"的定义,一要将租界与殖民地区分开来;二要将租界与"外国人居留地"区分开来;三要将租界与割让给外国的军事基地等区分开来。本文认为,中国租界属于引进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笔者根据十几年来查阅资料并做实地调查,考定中国租界的总数及各地的分布情况,指出租界分布的比重悬殊性、地区集中性(所占全国领土比例极小)和发展不平衡性。此外,本文还考证了中国收回各租界的准确日期。  相似文献   

12.
张玲玉 《理论界》2012,(5):44-45
暴力和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实施打击司空见惯的手段,但作为一项教育工程的翻译以及诸如报告书之类的文字规训却是隐秘的。对于中国近代法学的发展而言,法权会议报告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信息加工、构建"帝国档案"的工程之中的典型例子,反映了帝国主义试图利用殖民的权力对中国法律进行规训的努力。法权会议报告书也成为近代中国法律改革的又一"教程"。  相似文献   

13.
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回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今邵阳街139号)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7O年后的今天,我们研究八七会议,不妨将它与遵义会议试作比较,这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八七会议的探讨,也有利于加深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研究。八七会议是在历经严重失败的险峻形势中召开的。1927年4月至U7月,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公然抛弃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把反革命的屠刀对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4.
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我国,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被辟为商埠,并设立海关。以后,英、法、美、日、德、意、奥、比、俄九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天津设立了“租界”。同时,外资开始在津建厂。到中日甲午战争前的1894年,已有英商隆茂洋行打包厂(1860年建立,年打包羊毛、驼毛十万担左右)等六家工厂。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5.
1905年,上海洋泾浜会审公廨因黎黄氏案掀起的轩然大波,是当时上海人民反对英帝国主义加紧侵略、维护司法主权的一次爱国斗争。 1905年12月8日(光绪卅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广东官孀黎黄氏,自四川乘船回原籍途径上海时,  相似文献   

16.
租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光二十五年(1845),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与上海道台官慕久签订了《上海土地章程》:“决定将洋经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今北京东路)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屋及居留之用。”①这片英人居住地也就是后来所称的英租界。以此为开端,租界在各通商口岸相继出现,它们以极其复杂的历史内容影响着中国早期现代化,构成中国近代历史运动中兼动力与阻力于一体的又一因素。一、“国中之国”与市政文明示范租界自出现之始,便挟带着强横的色彩,列强握夺了中国对租界的统治权力,在租界建立起独立的行政、警察和司法机构,…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列强究竟在中国开辟多少租界,这在清代并无明确的统计。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众多研究界租的著作都开列了租界的名单。然而,它们所列的名单颇不一致。例如《租界与中国》、《租界问题》、《租界问题的研究》等3种著作就分别认为旧中国有36个专管租界、2个公共租界、29个专管租界、3个公共租界以及28个专管租界、2个公共租界。直到最近,旧中国租界的数量仍是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论上海租界与租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的租界文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具有先导性的文化范式,是依托租界生发出来的一种以混合中西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近代移民文化,具有鲜明的殖民性、混合性、近代性、自治性,成为上海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台江事件”可称之为“五四运动”的殿军之战,围绕这一事件在全国掀起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独立意识。在“台江事件”中,青年学生商讨“闽案”应对办法;组织游行、演讲,促使民众了解“闽案”真相;召开国民大会,促成各阶级的大联合;主导又一场抵制日货运动,表达对日侵略势力的反抗;向政府请愿交涉,力争“闽案”正当解决。这些事实均展现了“五四时期”青年学生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20.
把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置于“海派文化”、“都市文化”视野下进行观照的研究路向,已沿用多年,取得了不少厚重的研究成果。不过,也存在明显的局限和缺憾。李永东的《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出版),敏锐地发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上海租界之间深刻而独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提出了“租界文化”的概念,开拓了新的批评空间和学术生长点,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也在对该命题研究的推进上成效显著。本书首先对提出的“租界文化”概念进行了立名。在此基础上,对租界文化语境下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